首页 理论教育与幼儿沟通的注意事项及优化建议

与幼儿沟通的注意事项及优化建议

【摘要】:3.把握时机,对事不对人幼儿教师在与幼儿沟通时,还要注意把握好时机。当幼儿愿意倾诉情感时,教师与幼儿沟通,这时的沟通才有意义。因此,老师在与幼儿沟通时,要将着力点放在幼儿流露的情感上,而不是幼儿本身。利用这种身体接触、表情、动作表达对幼儿的关心、接纳、爱抚、鼓励或者不满意、希望停止当前行为等。

沟通是一种相互作用,是一种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的观点、行为,创造彼此新关系的动力,是在双向交流中彼此互相协调的默契。因此,幼儿教师要提升与幼儿的沟通能力,就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态度积极、平等,巧设沟通氛围

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语言沟通还是非语言沟通,都要求教师能用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温和、信赖、无拘无束的交流环境,从而尽可能地从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应从权威的身份转向与幼儿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身份。此外,运用语言沟通的方式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氛围,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地引入交流之中。

某教师在带着幼儿出去玩时,抓住幼儿喜欢玩的心理,提出问题:“同学们,双休日,爸爸妈妈带你们到哪里去玩?”幼儿会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于是这位老师要求他们一个一个地说。有的说自己要去跳跳床,有的说自己要去骑马车、坐喜洋洋车,有的说要去广场看跳舞、打拳等。这位老师细心地听每一个同学回答,并竖起大拇指赞扬同学们玩得开心,说得很好。

像这样的语言沟通,一方面可以引发幼儿交谈的技能,使之注意教师倾听的技能,另一方面还扩展谈话了技能,使其面向全体,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利于师幼双方的沟通。

2.注意倾听

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就算是不给予指导和帮助。对于年纪太小、说话口齿不清、语言表达也不明确的幼儿,教师耐心的倾听会为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如沐春风之感,使之感受到了来自大人的尊重,感觉到“老师很喜欢听我说话”。也只有多倾听幼儿的对话,多倾听幼儿的心声,才能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灵,成为幼儿的良师益友。

3.把握时机,对事不对人

幼儿教师在与幼儿沟通时,还要注意把握好时机。当幼儿愿意倾诉情感时,教师与幼儿沟通,这时的沟通才有意义。倘若教师忽视了这样的契机,一般很难获知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幼儿善于观察老师的表情,他们能感受到老师是不在意他们的。因此,老师在与幼儿沟通时,要将着力点放在幼儿流露的情感上,而不是幼儿本身。

4.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为了促成良好的师幼沟通,教师还要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首先,教师应尊重、接纳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不同的个体,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要善于理解和满足不同幼儿的情绪情感的需求。比如对发脾气的幼儿,给他一个发泄的场所和发泄方法;对爱哭闹的、不招人喜欢的和有攻击行为的幼儿多一些关注和理解;对善于表现的幼儿,给他一个积极的眼神、肯定的微笑。

其次,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经常会“犯错误”,要以看待儿童的眼光看待他们的“错误”,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疏导、正确引导,做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在与幼儿的交往过程中,要尽量采用多种适宜的身体语言动作。如点头、微笑、注视、抚摸、拥抱等。利用这种身体接触、表情、动作表达对幼儿的关心、接纳、爱抚、鼓励或者不满意、希望停止当前行为等。在与幼儿交谈时,教师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用恰当的眼神、丰富的表情、柔和的语言使幼儿对教师的情绪状态和对自己行为的反馈有更为明确、深刻的体会。教师以其自身良好的榜样示范,去熏陶和影响幼儿。

最后还要注意在与幼儿沟通时尊重幼儿的隐私。须知,幼儿向老师倾吐是对老师的信任,如果老师将幼儿的隐私随便讲出,就会在极大程度上伤害幼儿的情感,进而有损师幼关系的和谐,也就阻碍了今后的师幼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