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幼儿教育中的情感联结与沟通

幼儿教育中的情感联结与沟通

【摘要】:在此,其目的在于建立情感联结。1.沟通的本质:情感联结所谓情感联结,就是幼儿相信大人们关心他们的学习,并将他们作为个体来关爱,由此幼儿感觉到他们在学校或家庭里是有“归属”的。2.沟通:情感联结的手段在幼儿园教育中,当师幼双方确立了深层的情感联结,幼儿就会对教师产生依恋心理。幼儿因此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相信老师是关爱他们的,进而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沟通的作用是如此重要。那么幼儿教育中的沟通呢?幼儿教育中的“沟通”不仅包含了“相通”“不隔膜”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通过双方的理解、交流,达到更高目标和追求。在此,其目的在于建立情感联结。

1.沟通的本质:情感联结

所谓情感联结,就是幼儿相信大人们关心他们的学习,并将他们作为个体来关爱,由此幼儿感觉到他们在学校或家庭里是有“归属”的。情感联结具有相互性,意即只有双方在情感上都是开放的,联结才能产生。

情感联结有三个维度,分别是浅层联结、中层联结、深层联结,这三个维度是层层递进的。浅层联结也叫“收集信息”,即努力收集想与之建立情感联结者的信息和资料,即情感联结的准备阶段;中层联结即“建立联结”阶段,就是借助于一些手段或活动,增加彼此的交集,以促成双方的互相了解,进而产生情感交集;深层联结,即联结进阶的最后一步,即联结双方互相认可和接受。

由此可见,人际沟通的本质就在于建立情感联结。沟通越深入,情感联结就越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越深厚。

2.沟通:情感联结的手段

幼儿园教育中,当师幼双方确立了深层的情感联结,幼儿就会对教师产生依恋心理。因此可以说,良好的师幼关系的表现就是师幼依恋。而师幼依恋是教师和幼儿在互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感情交流而形成的情感联结。

要建立良好的师幼依恋关系,教师就要对幼儿发出的信号给予及时有效的回应,要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为其提供更多积极正向的情感感受。这些内容就是沟通。一旦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了良好而高效的沟通,那么师幼之间就会形成良好的情感联结。这样的联结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

(1)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

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幼儿在不同的环境的熏陶下,会逐渐形成不同的个性风格。幼儿教师营造的轻松快乐的语言教学氛围,可以促使幼儿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和探索,也更加有利于幼儿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反之,幼儿教师的“出言不逊”或者大声责骂等,极易导致幼儿产生害怕、紧张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容易导致幼儿不良性格的形成,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同样,教师营造的压抑的学习氛围,会大大降低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产生抵触教师、抵触学习的心理,引发低落沮丧的情绪的产生,甚至会出现消极的心理,不利于幼儿正常学习和生活,更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2)有助于幼儿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幼儿自身而言,良好的师幼关系能够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一个合格的幼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幼儿教师对幼儿表达关爱,以及安抚幼儿的语言沟通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师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是幼儿自我得到肯定、产生活力的动力。而良好的师幼关系,可以让幼儿产生安全感,进而促进其更加自信、从容、积极地学习、生活和游戏。

总之,师幼之间的良好的沟通,可以增强幼儿与学校、老师的情感联结。幼儿因此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相信老师是关爱他们的,进而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