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师幼冲突:原因、类型和解决方式

师幼冲突:原因、类型和解决方式

【摘要】:1.师幼冲突产生的原因师幼冲突是一种典型的师幼互动行为类型,主要表现为幼儿与教师制定的“规范”之间的冲突。2.师幼冲突的类型总体来说,规范是教师判定幼儿行为适当与否的依据,幼儿“失范”是引起师幼冲突的关键。此外,冲突还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幼儿的需求,并寻求适当的方式化解冲突,增强幼儿对教师的信任。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正在声情并茂地讲着故事,而班里的幼儿乐乐正拿着铅笔在前面小朋友的衣服上乱画。老师一边讲着故事,一边轻轻地走过去没收了乐乐的铅笔。这时,乐乐生气地将桌子掀了起来,老师把乐乐拖到了墙角的座位上。

案例描述的就是发生在师幼之间的冲突。师幼冲突是指教师幼儿之间因为在心理、价值观、角色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产生的公开与直接的、旨在遏止对方并实现自己目的的互动。在幼儿园中,师幼冲突以一种特殊的师幼互动普遍存在着,是冲突双方内在冲突的有机组合过程。

1.师幼冲突产生的原因

师幼冲突是一种典型的师幼互动行为类型,主要表现为幼儿与教师制定的“规范”之间的冲突。就其根本而言,师幼冲突就是教师基于对幼儿的期望,在一定情境中制定了幼儿应该遵守的规范,结果教师发现幼儿行为与规范不一致,于是阻止或纠正幼儿“失范”行为,但幼儿仍坚持自己的行为,结果引发了师幼冲突。具体来说,师幼冲突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幼儿的行为偏离了教师制定的规则,教师为了维护规则,就和幼儿的行为发生了冲突;另一方面,当教师向幼儿传递技能的时候,幼儿出现了和教师示范的“标准”不一致的行为,教师需要幼儿接受标准化的知识技能,师幼之间就会发生冲突。

2.师幼冲突的类型

总体来说,规范是教师判定幼儿行为适当与否的依据,幼儿“失范”是引起师幼冲突的关键。根据冲突的表现,师幼冲突包括语言冲突和行动冲突。前者表现为教师和幼儿在对话中出现冲突。后者是指幼儿的行为偏离或违反教师制定的规则,而教师需要维护规则,在双方争执过于激烈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行动。

游戏时,天天推倒了遥遥搭好的积木,遥遥向老师告状。老师找到天天,对他说:“天天,你刚才为什么要把遥遥的积木推倒?”天天低着头没说话。老师接着说:“老师有没有讲过不能随便推倒小朋友搭好的积木?”天天仍旧低头不说话。这时老师皱眉说:“天天,向遥遥道歉,并且帮她把积木搭好。”天天扭头就走,老师一把拉住他,说:“我说的话你都不听了,快道歉。”“我不,就不!”天天一边说着,一边扭头踢了老师一脚,跑开了。

在这个案例中,师幼冲突的两种类型都出现了,幼儿天天在语言中对老师的反抗,属于语言冲突;老师拉住天天,天天踢老师一脚,属于行动冲突。

3.师幼冲突的影响

师幼冲突的影响包括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

就消极方面来说,幼儿一旦行为“失范”,绝大多数教师会将责任归咎于幼儿,于是让幼儿面对老师产生紧张和压抑的情绪体验,甚至引发惊恐、畏惧,最终是无奈地服从。这样的结果,一方面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幼儿是因为慑于老师的权威而服从,并不曾真正理解自己行为的不合理之处,更不曾理解规范的真实意义,因此对幼儿的成长无意义。

就积极方面来说,从社会系统的发展这一角度来说,师幼冲突对幼儿和教师会产生积极的正向作用。对幼儿而言,在师幼冲突过程中,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反思,逐渐掌握了规范,按照被允许的行为方式行动,在由于违规而带来的挫折和教育中不断成长起来。对教师来说,每次师幼冲突的产生均考验和锻炼着教师个人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机智,原因是每次师幼冲突都能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进行反思,以寻求更适合幼儿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艺术。此外,冲突还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幼儿的需求,并寻求适当的方式化解冲突,增强幼儿对教师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