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惩罚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修枝去杈”的过程。一棵树发了枝杈,影响树木的生长,要想使其正常生长,就要对其“修枝去杈”,并且修剪要恰到好处,修剪过甚则易伤其身,如果修剪过轻则没什么用。......
2023-07-04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的一些错误,单纯依靠批评无法达到教育的效果,这时,适时且科学的处罚就可以借助于负强化的原理,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其良好的品行,避免幼儿的行为逆向发展。
技巧1:打手心
针对幼儿打架、乱丢东西等不良行为,教师可以用报纸制作一根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制作一个打手心的工具,可以称其为警惕棒、陈家棒等,放在固定的地方,并告诉幼儿,如果出现以上行为,就要打手心。
使用这一技巧处罚幼儿前,教师可以选择自己和幼儿心情都好的时候,制作手棒,要一边制作,一边与幼儿谈论制作手棒的原因;在使用手棒处罚幼儿时,要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要注意安全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免,同时动作要轻柔,态度要坚定。
技巧2:计时隔离
所谓计时隔离(time-out),就是让幼儿离开犯错现场。这一方法在美国的家庭或幼儿园中普遍使用。当幼儿犯了错误,警告提醒后仍然屡教不改时,老师可以将孩子抱到一旁,让他们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几分钟以后才能得以继续。
幼儿豆豆与妮妮一起玩沙子,妮妮开始恶作剧,反复把豆豆的铲子埋到沙子里,豆豆请求也不听。老师看到了,几次提醒妮妮把铲子还回去,妮妮不听,老师批评了妮妮,妮妮也不理。最后,老师开始数1、2、3,明确提醒妮妮,如果她仍旧不听,就会被处罚。时间到,妮妮仍没改变。老师就将妮妮抱起来,放在一旁的椅子上,并告诉她,因为刚才的行为,要受到处罚,而且要等到老师说“可以回去”,她才能回去继续玩。10分钟后,老师看到妮妮看着小朋友,脸上浮现出后悔的神情,于是将她叫过来,再次引导妮妮认识到问题,接着让她回去玩了。此后,妮妮果然不再重复此前的行为,而且能主动和豆豆协商合作。
计时隔离就是利用自然后果来处罚孩子的一个典型。幼儿正狂热于手中的某一件事的时候,此时中止他喜欢的游戏,让他离开现场,限制幼儿的行动。于是幼儿看着别的孩子还可以继续玩,自己得到区别对待的时候,心里会受到震动,这种与平时所受的截然相反的待遇,会促使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这一处罚方式符合教育学家卢梭的观点:“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应为其自身的过失所导致的自然结果。”
技巧3:没收玩具
没收幼儿心爱的玩具,是加强幼儿记忆的处罚方式之一。比如进行角色游戏后幼儿不愿意收拾玩具,教师可以将玩具锁起来2—3天,让幼儿不能再玩这个玩具。幼儿为了能早点玩到心爱的玩具,势必努力遵守规则。这种方法可以让幼儿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技巧4:隔离角
这种方法类似于计时隔离,就是将犯错的幼儿与别的幼儿分开,比如上集体课时,有幼儿一直吵闹,教师提醒无效,教师可以请他坐到老师旁边听课。这样能让幼儿意识到自己与别的幼儿的差别,形成一定的威慑力,而且又不会再去影响别的幼儿。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实施这一方法,可以在班级里设置一个反思区,让幼儿在脱离集体环境下,安静地坐在那里反思自己的行为,起到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作用。
技巧5:取消权利
幼儿在玩游戏时,如果发生冲突,教师反复提醒过后,幼儿还是不能正常游戏,甚至出现了攻击性行为,那么就可以采用这种取消权利的方式进行处罚。这种方式就是要求出现攻击行为的幼儿退出游戏,取消其活动的权利。老师要将幼儿带到安静的角落,平静地告诉他:“我不能允许你这样伤害其他小朋友,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必须坐在这里,直到你准备好重新参加游戏为止。”
【注释】
[1]引自:https://www.doc88.com/p-7038371333061.html.
有关幼儿教师教育技巧60例的文章
有人说惩罚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修枝去杈”的过程。一棵树发了枝杈,影响树木的生长,要想使其正常生长,就要对其“修枝去杈”,并且修剪要恰到好处,修剪过甚则易伤其身,如果修剪过轻则没什么用。......
2023-07-04
批评处罚作为教育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批评处罚针对的是幼儿的错误行为,如幼儿与同伴的冲突、幼儿的不文明用语,等等。在以上四种情况下对幼儿实施批评处罚时,还要注意考虑幼儿的接受程度,把握好轻重。如此一来,批评处罚就会失去意义。......
2023-07-04
而当幼儿身处幼儿个体社会化的场所时,一旦出现这些违反道德规则和行为规范的行为,教师就要对其实施合理的批评处罚教育。尤其是幼儿时期,很多人大力提倡赏识教育,而反对批评处罚教育,对孩子一味地无原则地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由此可见,适当的批评处罚教育对矫正幼儿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意义。......
2023-07-04
而要引导幼儿提问,除了环境的创设、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养成,还要注意一些技巧。教师可以用口头表扬、小红花等多种方式,对积极提问的幼儿进行表扬,以此激发幼儿提问的兴趣。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提问。幼儿在两株珍珠梅不同变化的强烈对比刺激下,发现并提出问题。......
2023-07-04
好孩子奖是一种精神奖励,是给表现良好的孩子的一种荣誉称号,也是对幼儿良好言行的一种肯定。运用“好孩子奖”来奖励幼儿时,要注意有相应的规则,以体现奖励的正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漂亮的奖励券,给表现好的幼儿发放,幼儿的奖励券积累到一定数量,便可以领取“奖品”。......
2023-07-04
幼儿健康的成长、情商的培育,离不开幼儿对自身情绪的管理。[6]从案例来看,幼儿壮壮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是婆婆没有来接他。所谓易境,就是让幼儿学会换位思考,引导幼儿管理不良情绪。这种情绪引发的攻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就是幼儿的不良情绪。为了引导幼儿学会处理不良情绪,平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各种角色扮演的游戏,有意识地帮助幼儿懂得如何挑战各种情绪情感,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方式与他人友好相处。......
2023-07-04
技巧1:引申法在幼儿回答问题时,幼儿教师经常犯的错误是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用“为什么”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起幼儿更高层次的认知加工过程。在这个案例中,老师面对幼儿的回答,及时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进一步提问“不动为什么就会凉快”,引起幼儿的进一步思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2023-07-04
其道理出自犹太人以契约办事的习惯。靠借贷发家是白手起家的经营者的明智之举。请记住犹太商人的变钱之道,“在必要的情况下,你可以敢于借贷、善于用贷,走一条借钱发财之路。”犹太人善于精打细算,把钱存入银行,年息最多也不过10%左右。犹太人做买卖很有规矩。......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