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处罚作为教育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批评处罚针对的是幼儿的错误行为,如幼儿与同伴的冲突、幼儿的不文明用语,等等。在以上四种情况下对幼儿实施批评处罚时,还要注意考虑幼儿的接受程度,把握好轻重。如此一来,批评处罚就会失去意义。......
2023-07-04
科学而合理的批评处罚教育有助于儿童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使儿童成就健康的人格。
1.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其所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幼儿的生活既有个人生活,也有社会生活,是二者的统一,幼儿不仅在个人生活中探索,而且与同伴、教师以及父母等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这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的表现。幼儿社会化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个体社会化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倘若个体违背了这些规范和准则,将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惩罚和服从倾向”。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有形的结果(处罚与奖赏)或根据规则制定者的权威来揭示行为的好与坏。凡不受惩罚和服从权威的行为都是好的,认为受到来自权威者的惩罚的行为是坏的行为,权威者一般是父母或者教师,行为动机是避免惩罚。因此,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有时体验到个人愿望与社会要求的尖锐冲突,进而逐步学会采取理性的、社会群体认可的行为规范行为。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社会性就得到发展。
处于幼儿期的儿童自制力薄弱,缺乏是非善恶观念,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容易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而当幼儿身处幼儿个体社会化的场所时,一旦出现这些违反道德规则和行为规范的行为,教师就要对其实施合理的批评处罚教育。通过批评处罚教育,幼儿认为受到来自教师的处罚的行为是坏的行为,并且潜移默化地改变这种不良行为,将好的行为标准逐渐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
在幼儿园图书角里,幼儿丁丁正津津有味地翻阅着图画书。这时幼儿泽泽突然将书从丁丁手中夺走,死死地抓在自己手里。丁丁生气地冲着泽泽喊:“我还没看完呢,还给我!”泽泽不为所动,坚定地说:“这是我从家里带来的,我还没看完呢。”丁丁和泽泽开始抢图画书,互不相让,最后图画书被撕破。老师闻声赶来,听清冲突发生的原因后,将丁丁和泽泽拉离图书角,让他俩安静地坐在教室的两个角落,让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然后告诉全班小朋友,丁丁和泽泽今天不能看图画书。等他们反思结束后,老师分别与丁丁和泽泽谈话。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处罚对两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就幼儿泽泽而言,可以引导他学会乐于分享、耐心等待、讲道理和爱护图书等;对幼儿丁丁而言,可以引导他学会谦让、摆事实讲道理和爱护图书等。试想,倘若教师不及时施以处罚,两名幼儿就很难意识到分享、谦让、讲道理等品质对成长的重要性。长期下去,他们的合群性和集体意识就不会得到好的发展,就可能影响到日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当然,幼儿犯错误后受到适当的批评处罚教育,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只要对其加以科学引导,使之明白有过失就要对此负责,反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
2.有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养成
当前,社会生活中关于未成年人自杀或触犯刑法的现象频繁发生,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未成年人无法适应竞争激烈和复杂变化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薄弱,抗挫折能力不强,这与学校教育方式有着直接关系。尤其是幼儿时期,很多人大力提倡赏识教育,而反对批评处罚教育,对孩子一味地无原则地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必须承认,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但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弊端,即过度保护造成孩子长大后缺乏独立自主和创新精神,甚至无法正确辨别是非。所以,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在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批评处罚教育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让孩子自己去经历适当的失败和挫折,从而有利于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
3.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畏惧可以令个体产生内驱力,产生行动的动力。因此内驱力是个体行为不可缺少的一种动力。当幼儿出现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并且采用传统的说服教育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就可以对其实施适当的处罚教育。因为幼儿受到惩罚后,他的心理受到了外部刺激的冲击,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合适行为逐渐有了一定的正确认识,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适当的批评处罚教育对矫正幼儿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意义。
有关幼儿教师教育技巧60例的文章
批评处罚作为教育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批评处罚针对的是幼儿的错误行为,如幼儿与同伴的冲突、幼儿的不文明用语,等等。在以上四种情况下对幼儿实施批评处罚时,还要注意考虑幼儿的接受程度,把握好轻重。如此一来,批评处罚就会失去意义。......
2023-07-04
2.幼儿教育中提问的原则幼儿的提问是幼儿好奇心的表现,更是科学种子的萌芽。在幼儿教育中,除了幼儿自身的提问,幼儿教师巧妙而科学地提问之于幼儿的成长同样重要。幼儿教育中的提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幼儿教师在提问时应面向所有幼儿。针对一些能力中等的幼儿设计的提问是:“小松鼠的大尾巴有什么作用?”......
2023-07-04
在此,其目的在于建立情感联结。1.沟通的本质:情感联结所谓情感联结,就是幼儿相信大人们关心他们的学习,并将他们作为个体来关爱,由此幼儿感觉到他们在学校或家庭里是有“归属”的。2.沟通:情感联结的手段在幼儿园教育中,当师幼双方确立了深层的情感联结,幼儿就会对教师产生依恋心理。幼儿因此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相信老师是关爱他们的,进而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2023-07-04
把“批评”与“公司”相连,可能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即认为兰瑟姆是在讽刺批评过于泛滥。其实恰恰相反,兰瑟姆是借“批评公司”这一名字来倡导一种真正的批评的出现。这样总结似乎显得过于笼统,即指出了兰瑟姆所说的“批评”是怎么回事,但并没有说明其“批评”到底是指什么。约翰·克娄·兰瑟姆:《批评公司》,见史亮编:《新批评》,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15页。......
2024-01-19
《初岁》中的兰建成年少时对猪充满感情,但这份温情终不敌成人世界的冷酷与漠然,在理智而实用的成人眼里,“猪”只是满足食欲的牺牲。“杀猪”的仪式就成了对他而言具有特殊含义的“成人礼”。甫跃辉写出了成长的疼痛,它没有撕心裂肺般的巨痛,却足以让过去的自己面目全非。作者明知时间流逝再也无法追回,但仍以文字雕刻光阴之舟,叙写成长的记忆,借以祭奠逝去的青春,在极具个人化的经验表述中,指向了人类共同的童年记忆。......
2023-12-02
针对感受论者对语言象征意义和感情意义的分类和描述,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认为,瑞恰慈对语言的象征意义和情感意义的分类割裂了诗歌寓情于物的特性。威廉·K·维姆萨特、门罗·C·比尔兹利:《感受谬误》,见史亮编:《新批评》,第58页。......
2024-01-19
换句话说,反讽是指一种以否定性为前提的对立的关系,在被新批评派在诗歌实践中加以引申后,用来表现作品的结构原则,或是表示诗歌内部的辩证结构。反讽论由瑞恰慈首先挖掘出来,并赋以现代语言的意义。新批评的反讽论和这一派别信奉诗歌的有机性和戏剧性结构原则紧密相关。因而,新批评式的反讽概念不再局限于修辞意味中的喜剧讽刺成分,而是扩展为诗句的不相容成分间的张力关系、不协调因素和承受着语境压力的语言构成。......
2024-01-19
《房顶山的鸟》中,“爹”冒死搭救被无辜批斗的“冯老师”,显示了底层人性的美好。他致力于人性图景的深度建构,在解剖社会的复杂性,探究人性的丰富性上,表现出了一名作家可贵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担当精神。......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