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有效表扬奖励的原则及优化

有效表扬奖励的原则及优化

【摘要】:因此,表扬奖励的方式应不断更新,可以采用口头表扬、书面表扬。接下来的“水果蹲”游戏中,亮亮小朋友表现很好,而且反应较快。老师随即对亮亮击掌鼓励,并摸着亮亮小朋友的肩膀说道:“亮亮小朋友的反应很快哦!”

表扬奖励要发挥作用,让幼儿身心发生巨大的改变,就要注意运用得科学得当。因此,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表扬奖励时,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1:全体性

幼儿教师在运用科学的表扬奖励时,要注意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得到老师表扬奖励的机会。为此,老师用心去爱所有的幼儿,用一视同仁的心态面对所有的幼儿,用充满美好期待和尊重的目光关注所有的幼儿,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做到“因材施奖”“因材表扬”,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与其潜力相一致的发展。

原则2:真实性

相当多的教师喜欢把“赏识教育”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尤其喜欢用“你真棒”“你真不错”“很好”“说得很对”等奖励式语言激励幼儿,但事实上这样的表扬从长期来看,危害是非常大的。由于幼儿的是非辨别能力还不强,教师这样的表扬会让他误以为自己确实各方面都不错,易产生自我满足感。因此,教师不妨从幼儿真实的表现出发,就其身上表现突出之处进行语言奖励,如“你的声音真洪亮”等。

原则3:多样性

教师的表扬奖励是针对幼儿的每一次进步而采用的激励手段,如果一种奖励方式长期反复使用,会降低它的效果。因此,表扬奖励的方式应不断更新,可以采用口头表扬、书面表扬。也可以用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手势和一个大大的拥抱给予幼儿鼓励,因为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无声奖励会让快乐在幼儿心头荡漾。让我们的表扬奖励转个“弯”后到达目的地,也许能收到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

S老师组织中班幼儿健康活动“好吃的水果”。

S老师先让幼儿讨论并大胆发言,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在幼儿讨论的过程中,S老师对积极讨论的花花说:“花花,你最喜欢的水果是西瓜,并且说出了西瓜的味道和形状,你说得很对,老师也喜欢西瓜。”在随后的集体发言中,老师对幼儿进行了集体的口头表扬:“小朋友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水果,刚才你们都说得很棒!”小朋友的信心被激起,热情地参与到游戏中去。

接下来的“水果蹲”游戏中,亮亮小朋友表现很好,而且反应较快。老师随即对亮亮击掌鼓励,并摸着亮亮小朋友的肩膀说道:“亮亮小朋友的反应很快哦!”

老师在课堂后的总结中,对幼儿整体进行了“口头表扬”,并说道:“小朋友们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明天哪位小朋友说得好,老师就奖励一朵‘小红花’。”[1]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除了使用了口头表扬、动作表扬(摸摸肩膀),还运用了物质奖励的方式(小红花),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

原则4:适度性

表扬奖励要注意适度,要注意使用的频率,而不是越多越好。奖励“以稀为贵”,过度的表扬奖励会使幼儿产生做好一件事情纯粹是为了得到老师表扬奖励的错误心理,甚至为得到表扬奖励弄虚作假,使他们的目标被老师的表扬奖励左右。

原则5:恰当性

在儿童教育中,表扬奖励必须把握最佳时机。一般来说,针对行为不当的儿童,教师要及时发现其良好的表现,并马上进行表扬奖励;针对难以克制内心喜悦的儿童,则要注意在短时间内给予表扬奖励;针对善于克制自己行为的儿童,则要注意相对延长表扬奖励的时间。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儿童的个别差异,抓住表扬奖励的“关键期”,让表扬奖励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