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深入探析表扬奖励的心理机制

深入探析表扬奖励的心理机制

【摘要】:表扬奖励是评价幼儿的方式之一,是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符合教育者所预期的认识或行为进行肯定性评价的过程。表扬奖励之所以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被教师广泛地接受和采用,发挥着积极强化的评价作用,是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扬和奖励的目的是强化幼儿表现出来的良好的行为,因此属于正强化。从这一角度来看,科学的表扬和奖励对幼儿的成长相当重要。

表扬奖励是评价幼儿的方式之一,是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符合教育者所预期的认识或行为进行肯定性评价的过程。表扬奖励之所以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被教师广泛地接受和采用,发挥着积极强化的评价作用,是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1.行为心理学的正强化原理

美国最杰出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根据自己的实验,创造性地发展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提出了以可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的强化理论。

何为强化?所谓强化,就其最基本的形式而言,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斯金纳认为,生物体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对环境采取一定的行动,当这种行动的后果对其有利时,该生物体就会在以后重复做出这种行动;当这种行动的后果对其不利时,该生物体就会减少这种行动或不进行这种行动。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表扬和奖励的目的是强化幼儿表现出来的良好的行为,因此属于正强化。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求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中,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这一理论表明,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低级需要,即出于人类作为生物个体的本能或冲动,即饥、渴、衣、住、行等生理需求;另一类是高级需要,即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包括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两种需求潜藏于人的内心。当个体的低级需求被满足后,就产生了高级需求。其中,尊重和自我实现,属于人的较高级的需求。表扬奖励,就是满足了个体成长过程中对于高级情感的需求,让个体获得尊重和激励,从而获得成长的动力。

3.“镜像自我”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认为,个体是把别人当成“镜子”来进行自我感知的,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这就是“镜像自我”理论。幼儿时期,由于受自身心理发展水平尤其是认识发展水平的限制,个体还不能对自己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往往会根据生活中“重要他人”(父母、老师及同伴)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形成自我认识。所以,在孩子生活中,“重要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自我价值感的发展。因此,他人的表扬,尤其是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就是幼儿用以评价自我的重要依据。从这一角度来看,科学的表扬和奖励对幼儿的成长相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