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幼儿提问后常见的应答误区

幼儿提问后常见的应答误区

【摘要】:现实生活中,幼儿往往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面对幼儿提问,存在着如下应答误区。于是当幼儿提问时,教师不但不能正确对待,不能给予幼儿应有的平等与尊重,不能正视幼儿提出的问题,转移话题;或认为问题无聊、没意义,没有回答的必要,敷衍了事。3.不懂装懂,引发信任危机在一些时候,幼儿会突然提出一些让教师措手不及的问题,甚至一些令教师不知道如何应答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幼儿往往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

“怎么下雨了呀?”

“为什么今天没有太阳呢?”

“月亮它去哪儿了呀?”

“红灯完了为什么就是绿灯呢?”

“这个井盖是干什么用的?”

“小狗为什么要拉屎?”

…………

幼儿因为发现问题才提出问题,因此成人,尤其是教师面对幼儿提问的态度,影响着幼儿的发展。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面对幼儿提问,存在着如下应答误区。

1.敷衍了事,转移话题

面对幼儿提问,一些幼儿教师由于缺乏对孩子足够的关爱和耐心,缺乏对幼儿教学和教育的热情,不能以正确而科学的态度对待幼儿。于是当幼儿提问时,教师不但不能正确对待,不能给予幼儿应有的平等与尊重,不能正视幼儿提出的问题,转移话题;或认为问题无聊、没意义,没有回答的必要,敷衍了事。这种转移话题或敷衍的态度,会严重挫伤幼儿认识周围世界的积极性与热情,阻碍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这种教师应对幼儿提问常见的表现是:“你还小,跟你说你也不懂,等长大了再告诉你。”“这有什么好问的,快去玩吧。”等等。

2.呵斥厌烦,挫伤孩子自尊心

在大多数情况下,幼儿提出的问题在成人看来是相当天真幼稚的,如“为什么天上会有太阳和月亮呢”“人为什么白天吃饭,晚上睡觉”等。甚至一些问题,在成人看来无意义,没有回答的必要,甚至无法回答。于是一些幼儿教师或是在面对孩子这样的疑问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指责:“你怎么会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或者斥责幼儿:“你哪来那么多为什么?”甚至个别幼儿教师会斥责和嘲笑幼儿的提问行为,认为幼儿幼稚、无聊。长此以往,幼儿教师这样的做法,不仅挫伤幼儿的自尊心,使幼儿产生失望、消极的情绪,甚至导致幼儿形成自卑、怯懦的性格,阻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3.不懂装懂,引发信任危机

在一些时候,幼儿会突然提出一些让教师措手不及的问题,甚至一些令教师不知道如何应答的问题。于是一些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的问题时,采取了一种相当不科学的处理方式,如采用哄骗或玩笑的方式解决。这种处理方式极易在幼儿头脑中留下错误的信息,经过幼儿在大脑的加工想象,使幼儿形成错误的认知。当幼儿成年后获知老师给予的答案并不正确时,就会对教师产生信任危机,进而质疑教师的人格,甚至由此对人产生不信任感。

4.复杂难懂,不符合幼儿认知水平

一些教师面对幼儿的问题,的确能给予及时的解答,但解答时给出的答案过于复杂,结果幼儿由于年龄及生活经验的限制,认知水平的发展还处于较低阶段,因此不能听懂老师的答案,从而陷入更深的疑惑之中。

比如,面对幼儿提出的“为什么会下雨”这个问题,有的教师会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具体地为幼儿解答蒸汽形成的原理,即雨是水由太阳的照射产生了水蒸气,水蒸气升腾到高空中遇冷,又凝结为雨水或者冰落下来,这样就产生了降雨或者降雪。就答案来看,教师是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给予了幼儿科学的回答。但实际上,这样的答案超越了幼儿的认知水平,所以幼儿根本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