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当前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当前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摘要】:1.问题类型单一,降低幼儿兴趣一项针对幼儿园集体教学的现场调查发现,当前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提问中,问题的思维水平大多较低,侧重于识记型提问、理解型提问及征求型提问,针对中等思维水平和高等思维水平的问题偏少。这表明,当前相当多的幼儿教师在针对幼儿的提问中,存在思维水平要求较低的低效问题。

提问是幼儿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促进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合作,可以提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好动的幼儿集中注意力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提问之于幼儿教师组织教学是如此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提问存在着以下问题。

1.问题类型单一,降低幼儿兴趣

一项针对幼儿园集体教学的现场调查发现,当前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提问中,问题的思维水平大多较低,侧重于识记型提问、理解型提问及征求型提问,针对中等思维水平和高等思维水平的问题偏少。这表明,当前相当多的幼儿教师在针对幼儿的提问中,存在思维水平要求较低的低效问题。这种低效问题,不但不利于发展幼儿的分析、应用能力,而且会阻滞幼儿思维水平的发展,进而大大降低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教学进程和效率

2.机会不均衡,阻碍幼儿发展

针对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调查发现,相当多的幼儿教师过度关注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由此造成即使教师提出问题,也缺乏自由回答的气氛。结果教师不得不点名让幼儿回答,而被点到名字或举手的幼儿,多是性格外向、思维活跃的幼儿。这样的现象造成了幼儿回答问题机会的不公平,阻碍了大多数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使得大多数幼儿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升。

3.不考虑幼儿认知,影响幼儿思考

当前,不少幼儿教师在教学或活动的过程中,每每提出问题后,给予幼儿的待答时间仅为一两秒钟,导致幼儿缺少足够的思考,不利于幼儿潜力的发掘。这种现象的产生源于教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认识不足。教师要认识到,幼儿对于问题的反应和构思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加工才能回答出来,倘若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给幼儿足够的时间思考,就让幼儿给出回答,那么幼儿的思维能力就没有得到激发,进而影响幼儿课堂的参与意识,更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思考意识。

4.问题偏浅,回应方式机械

幼儿教学的现状表明,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或活动中,对幼儿的提问侧重于封闭式的问题,即要求幼儿做出“是”或“否”等简单的对错的回答。这样的问题于教师而言,的确可以极大地降低备课难度,利于课程的顺利开展,但对于幼儿的发展而言,这种做法让幼儿的思维发展转向特定的方向,加之问题答案较为固定,容易回答,不利于幼儿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无法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更不利于幼儿能力的提升,进而难以塑造幼儿多向化的行为反应。

同时,相当多的幼儿教师在幼儿回答完问题后,给予的回应方式是一些肯定或重述式的回应,或“真棒”“回答得很好”等模糊语言。这种过于单一的回应方式,使幼儿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正确答案,降低了提问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