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古镇古琴茶座饭庄:筑声昂扬雅俗共赏

古镇古琴茶座饭庄:筑声昂扬雅俗共赏

【摘要】:高大叔与长子高峰商量,将他们在桃花镇上三层楼的住房开辟出来,办个“古琴茶座饭庄”,高大叔献出毕生积蓄伍万元,任董事长兼顾问;高峰当经理,主持经营茶座饭庄,孙子高志浩演奏击筑古乐,为茶饭庄特色项目。古琴茶座饭庄,开业选在2000年3月的一个赶集日。直到下午一点,来客全部饭毕,他才停止击筑。茶座饭庄试运行一月,效果不错,名声鹊起。

时间过得飞快,千年一遇的世纪交替来到了。信合工作干了四十五年的高大叔,已过花甲之年,才刚刚退休。他生有二儿一女,子高峰、高山,女高远。大儿高峰在农村务农已年逾40岁了;二儿高山参军多年,一直在部队,女儿高远,与丈夫在深圳打拼,有了自己的公司,日子过得不错。高大叔头痛的就是长孙高志浩。这大儿高峰的长子20岁了,幼年爱好文艺,喜欢拔弄乐器,尤其是我国古乐器,觉得既可挖掘祖辈高渐离的技长,发扬光大,又符合自己兴趣,还容易出名赚钱。他考中江南师范大学艺术系古乐器专业。毕业后,自谋职业,在母校旁边,邀集几个志同道合的艺术系同学,租了几间民房,成立江南古乐中心,都留着长长的头发,没日没夜吹笙弹琴。开始,在宾馆歌舞厅还跑火,夜间演出,斩获颇丰。没几年,歌舞厅日渐萧条,而学习古乐器的学弟学妹又日见增多,演出渐渐歇菜,难兄难妹也作鸟兽散了。高志浩气得背着古琴,甩着长发,回到古镇桃花源家里,吃了就睡,醒了就吃,整整苦闷了一年。对于农民高峰来说,家里养着这么个“啃老”,怎么吃得消?只有找他的父亲高大叔了(这不也是啃老)。高大叔身为退休信合社干,“啃老”者又是自己疼爱的大孙子,当然责无旁贷了。怎样解决大孙子的问题呢?看着睡在床上颓废的高志浩,爷爷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终于想出了一条路径:继承祖先高渐离,重击战国古筑声!

高大叔与长子高峰商量,将他们在桃花镇上三层楼的住房开辟出来,办个“古琴茶座饭庄”,高大叔献出毕生积蓄伍万元,任董事长兼顾问;高峰当经理,主持经营茶座饭庄,孙子高志浩演奏击筑古乐,为茶饭庄特色项目。共同任务就是紧贴信合主业,宣传金融知识;不忘祖宗,将击筑古乐发扬光大;回报乡梓,为乡亲老俵提供一个歇憩解渴充饥场所;还有就是开拓未来,着眼桃源旅游、开发一个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祖孙三人,开了第一次家庭经营会议。讨论问题,遇到第一个,筑是什么?就卡了壳。古乐专业本科毕业的孙子说:筑是什么?不要说自己不太清楚,就是自己的老师也不甚了了。至于金融知识,宣传什么?怎样宣传,爷爷高大叔倒是胸有成竹,没有问题。茶座饭庄装修,高峰负责,要求就是一个,既要古色古香,又要因地制宜,贴近老乡。

第二次会议,孙子就“筑”是什么,作了详细汇报。他说:经过老师、专家和查询许多资料,今天略知一二。这种古乐器,在宋代就已消失,失传了近千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王后墓出土,才让人们看到了“筑”的实物,其实跟爷爷挂在墙上多年那把“古琴”相差无几。后来,江苏连云港侍其繇墓又出土了击筑歌舞图,才知道原来它是一种竹拨子击打的弦乐器。这种乐器,在春秋战国就有,通常只有五根弦,器身与我国古代的瑶琴和外国传入的扬琴差不多,约为120厘米,宽约10厘米,厚约6厘米。它有着像吉他一样的手柄,弹奏时,左手握着柄部,可调节音阶。这种乐器与瑶琴不同的是,它可方便携带,现场演奏。但后者有七根弦。与其他弓拉或手弹弦音乐器不同的是,拨击音色铿锵凌厉,干脆激越,余味悠长,极易与歌唱者情感融为一体,产生心境共鸣,深深触及人们的心弦。荆轲易水诀别的歌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就是在拨筑的凌厉清越伴奏声中穿越时空,激荡千古,至今犹响!高大叔一听,高兴地说:“好啊,拨筑演奏,与祖先高渐离紧紧相连,我们营建一个击筑茶座饭庄,那将很有特色嘛!”然而,弹奏的筑到哪去找呢?高大叔藏的那把筑,只能看不能弹,一弹就“散架”了,唯一办法就是仿造。好在高大叔年轻时,学过木匠活,他就选了段上好梧桐木,以墙上挂的筑为实物,仿照马王堆和连云港出土文物的模样,加以改造,费了整整一年时间,终于造出来两把“筑”,实际上那就是我国古代瑶琴和西域的琵琶合二为一,适于携带罢了。

古琴茶座饭庄,开业选在2000年3月的一个赶集日。春节过后的阳春三月,古镇格外靓丽。桃花盛开,溪水叮咚,客商云集,乡亲老俵从四面八方涌来,桃花镇热闹非凡。

中午12点,爆竹响起,庄门洞开,琴声悠扬,等待门外的赶集老俵,蜂拥进入,八张桌子很快就坐满了。开张吉日,茶座饭庄,优惠接待,所有来客,一律二元一份一盘盒饭,不锈钢托盘中,红烧肉、糖醋鱼、辣椒炒牛肉、炒菜心,白米饭,质优量足热气腾腾。茶止渴、饭管饱。耳边响起古琴声,清脆悠扬,老俵走近一看,似琴非琴,却又不识是何种乐器,只见一位留着长发,身材硕长的男青年,怀抱着它,左手握柄,右手用竹棒,摇头晃脑,依次有序,轻轻地击打琴弦!清脆悠扬、悦耳声音,由此发出。好事者,请教高大叔,这是什么乐器,什么曲调?“这是击筑,弹奏‘高山流水’,”退休社干高大叔站在乐台上,高昂着头大声说。接着,他又不胜骄傲地告诉听众:我们祖先高渐离2000多年前,经常在燕都(即今北京)街市上,弹的就是这曲子。现在,击筑的就是我孙子高志浩,江南师大古乐系本科毕业生。听到爷爷介绍,长发青年,即刻站起,很有礼貌,颇具风度,向大家深深一鞠躬。随之,大家热烈鼓起掌来。农民长满老茧的手,拍出的掌声,就是不一样,淳厚朴实,似乎没有节奏,但却充满热情,高志浩感觉与以往歌厅礼节性的掌声,明显不同,所以格外激动,马上回到座位上,更加认真地击筑弹琴。这时,他换了一曲,名叫《步步高》,节拍欢快,喜悦琴声,更助食欲,揭开大木桶,添加米饭者开始增加了。

整个午餐,高志浩击筑不止,琴声几无间断,他尽平生所学,弹奏出了《花好月圆》《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阳关三叠》《彩云追月》《渔舟唱晚》《苏州河边》《秦淮河畔》《雨打芭蕉》《思乡行》等十多首古曲。直到下午一点,来客全部饭毕,他才停止击筑。离开的老俵,扛起扁担、箩筐时,无一例外,依依不舍地与高大叔及其孙子告别:古琴茶座饭庄,有茶喝、有饭吃,还有古曲听,我们桃花源如今真成了“桃花源”哩!

茶座饭庄试运行一月,效果不错,名声鹊起。县里电视台,进行了现场采访,省市新闻媒体,也给予了报道。三月底,已有三四个外省旅行社组团来了,自由来访旅游的,络绎不绝、日渐增多。

爷孙三代,开了一个小小经验总结会,决定采取改进措施。第一,请当地画家画了一幅画,名叫《寻找中国音乐史上的奇迹——击筑歌舞》,将其制作大、中、小三图。大图张贴在一楼大厅,中图张贴在大门左侧,小图印在精美的桃源旅游指南小本本上,配上优美散文《桃源筑声醉您心》。第二,将已散伙的原师大古乐系难兄难妹找回来,把“江南古乐中心”牌牌改成“桃源古乐中心”,悬挂在大门右侧与左侧击筑歌舞图相互对应。第三,地方不够,腾出二楼,加以装修,专门接待外地客人。第四,运营分成日常、热点和特定三个时间段,日常时间为上午六点至下午四点;热点时间为上午十点至下午二点,开办《农民学金融》讲座、击筑乐声伴奏,提供午餐服务;特定时间专门接待外地远方来客(包括外宾),时间为晚上七点至十一点,专场演出古典乐曲,击筑歌舞。

桃源击筑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