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信合发展摸石过河,桃社新人治理三多

信合发展摸石过河,桃社新人治理三多

【摘要】:受中国人民银行委托,中国农业银行领导、管理和扶持农村信用合作社。几人一商量,决定推选快腿宋杰投标竞选。前几天,信用社六名社干,八名代办员,齐刷刷出动,走村到户,发出信用还贷通知。与此同时,信用社也讲话算数。凡是12月9日到信用社还贷,社里一律将其列为贷款优先户。求哥哥,不如求信用社,同意延期,卖猪后还债。12月9日,桃镇信用社的信用收贷收尾行动,很快传遍全镇12村。

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受中国人民银行委托,中国农业银行领导、管理和扶持农村信用合作社。从此,农村信用合作发展走上了稳定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中,全国六万多个信用社,有一部分富裕起来了,但仍有一小部分处于贫困落后,难以为继的困难状态。这些社既出现了政策性亏损,又出现了经营性亏损,好比雪上加霜,逐渐显现出“赔钱三多”现象,即“保值储蓄越来越多、赔钱越多;转存银行款越多,赔钱越多;支持农业贷款,特别是粮、棉、油贷款越多,赔钱越多。”从而,导致了信用社经营环境的一度恶化,改革难以深化,以致于信合战线上的同志左右为难,上下受压,思想产生了波动。在“困境中挣扎”,不少信用社主任发出:“救救信用社”的呐喊。在这种形势下,桃源镇信用合作社仍然坚持四个不变,即“勤俭办社;自负盈亏;服务社员;共同富裕”坚持不变,成了地区信合稳健发展的一面旗帜。大约1983年年底,中央决定政社分开,建立乡(镇)政府,荆北调任桃源镇镇长。临走时,他再三向上级反映,信用社新主任,最好在现有信合同志中择优选拔。出于种种原因,上面仍然派来了新主任。由于新领导不熟悉当地环境,桃镇信用社形势一度逆转,造成了“主任年年换,经营年年亏”的恶性循环。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上级决定采纳老主任、新镇长荆北的意见:实行招标,能人管理。社主任招标竞赛消息一出,桃镇信用社六个社干就拢头商量。以前亏损怪主任,这下要我们自己出马了,既是考验,也是机遇,敢不敢挑此重担干一干?几人一商量,决定推选快腿宋杰投标竞选。理由是,第一,他年龄合适,四十出头,年富力强;第二,资格合适,公社化两社合一后,他财经、生产、民兵、保卫,连计划生育,样样都干过,是一个典型的“万金油”;第三,各方支持,乡村赞赏,社干拥护,其余五人,高大叔年过五十,经验丰富,愿当他的参谋;夏桃财经学校刚毕业,愿听他的指挥,其余三人,二男一女,胡强、董勇、舒洁,都是合同工,唯他马首是瞻,全力听从调遣。青年合同工宋杰(外号“宋快腿”)在乡村领导和群众支持下,挺身而出,大胆投标,一举中“的”。“宋快腿”这位战国时代,燕太子丹“一怒面赤”门客宋意的后人,出手不凡。走马上任后,他一手抓“信用”,另一手还是抓信用,存储、贷款两手齐抓都是讲信用,立竿就见成效。他与职工促膝谈心,快人快语,谆谆劝导,端正态度,加强服务意识,他实行职工全体合同管理,工资全额浮动,奖罚分明。

快腿当选信用社主任那天,正值县农行领导来镇检查,也没人招呼接待,因为信用社门前排起了长队,借款人争先恐后还贷款,快腿等人忙着查借据,收贷款,记账,复核。前几天,信用社六名社干,八名代办员,齐刷刷出动,走村到户,发出信用还贷通知。通知言简意赅:“有借有还,到期还贷;履守信用,再借不难;一时难还,理由讲清,酌情处理,适当缓冲,有钱不还,甘当老赖,失去信用,自堵财路,此次必追,以后难贷。”通知后面附有说明:借钱到期不还的人,必须在当年12月9日前,办理还贷手续。有实际困难,实在无法还贷时,三天后,信用社研究,办理续贷手续;无正当理由,而又赖账不还者,除利息加罚后,则诉诸法律,报送乡法律事务所走法律程序处理。从此之后,该户赖账进入信贷档案,列为不守信用户,别想再在信用社借到一分钱。与此同时,信用社也讲话算数。凡是12月9日到信用社还贷,社里一律将其列为贷款优先户。这招真灵,12月9日,信用所门前果然排起了长队,连一些铁杆老赖,也戴着头巾,半遮半掩,混在排队长龙之中。已过午时一点,一位农民,手拿扁担,汗流满面地站入还贷队伍。县农行检查同志上前问他为什么这样急匆匆?他一边揩汗,一边回答:我刚到县城卖了一挑木炭,就坐着班车赶回来了,要还化肥贷款200元,连午饭都没有吃哩!检查组的同志接着问一句:“吃饭与信用,哪样更重要!”那流汗农民笑着回答:“那当然是信用重要啰!饿一顿还可以,失去信用一次,可了不得!”因为逾期不还,种种理由,解释费时,处理费力,后来新主任宋杰,自开一队,将那些逾期还贷,要解释各种各样理由农户请来,专门接待。有位桃源六村农民舒建国,为父亲治病,向信用社借了600元贷款,还有三天就到期了,而自家养的大肥猪,又一时难卖出去,只好先向大哥借钱还信用社。宋主任知道后,快人快语:“为父治病借钱,又向哥哥借钱还账!是个守信用,尽孝道的儿子。”求哥哥,不如求信用社,同意延期,卖猪后还债。建国听后,感激不尽,10天后买猪即刻还了债。宋杰看到不少村的村长,也在还债队伍中时,即刻一一请出他们,酌情处理还债情况后,宋主任语重心长地说:“请你们不排队,并非仅仅是特殊优待开后门,而是我还有一事相求,现给一份贵村欠款清单,请你们回村后,对照检查,协助信用站完成本村收贷。”说后双手一揖“拜托了!”

12月9日,桃镇信用社的信用收贷收尾行动,很快传遍全镇12村。从此以后,宋杰再获一外号:“信用主任”。信用社后面“社”字省掉了,叫起来,既省事,又贴切。有一位宋杰的发小,名叫舒乙,他对人夸下海口:“宋快腿不仅腿快,嘴也特快,不信?我给你们试一下。”有一天,他经过信用社门口,正巧碰见宋杰。打过哈哈,他就问:“宋信用,一事相求,能否帮我查一查我父亲在信用社的存款是多少?”宋答:“你父亲的存款,请你父亲来查,不能告诉你。”舒乙又说:“我父亲跌断了腿,躺在床上,是他叫我来查的。”宋说:“那没关系,我下午到你们村去,拜见老伯父,当面告诉他。”舒乙只好说:“不查就算了,你也不必对我父亲讲,他并没有委托我来问。”然而,就这一次,他将发小得罪了。那个舒乙见人就说:“宋快腿不讲义气,连发小都不肯帮忙。我问一下父亲的存款,他都不告诉。“又有一次,宋舒两人碰面了,宋拍拍舒的肩膀说:“谢谢你帮我宣传了铁面无情讲信用。”舒乙拍拍后脑勺,顿顿脚道:“对你有意见到处说,我原来是当你的义务宣传员呀!”

经过努力,桃镇信用社“三多”很快得到治理。至1988年年底,各项存款净增31万元,累收逾期贷款75.8万元,归还历年欠款25万元。宋杰中标当年,信用社就盈利3000元,很快结束了桃镇信用社本不该有的亏损历史

当选为桃镇信用社主任的宋杰,夜阑人睡之时,学习了上级文件和纵横剖切、分析了国内外金融形势后,尤其是在拜访老主任和聆听荆北谈话启示下,他深深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信用“三多”现象并非是孤立出现的,而是有其体制和形势的深刻背景。现有体制下,信用社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势所难免;信合同志埋怨自己是傀儡、摆设,缺乏自主权,信用社存款虽然名列前茅,仅次于国家工商银行,位居第二位;但贷款自主权却不到50%,信用社就像一台“抽水机”,存款、储蓄的钱从农村“抽”到了城市。而上级管理银行又说信合工作是吃里扒外,信用社是个“婆婆不爱,姥姥不疼”的坏小孩。其次,我国正在经济过热、治理整顿阶段,为了保证国家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信用社作些牺牲,受点委屈,在所难免,信合人在“三农”第一线,就应该有这个心怀全局的胸怀!但从桃源局部地区来看,有着各种先天优势,却可以大展手脚,有所作为。宋杰决心,凡事必从“我”做起,做一个合格的信用社主任。他决定自我约法三章,第一,发挥快腿优势,力戒“快嘴”毛病;第二,要别人讲信用,自己先得讲信用;第三,牢牢抓住信合人的根和魂,坚持为“三农”服务不动摇。

这些考验,打他上任伊始,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等待他。他在考查近几年存款储蓄减少趋势中,发现在上面压力下,信合人尤其是原先并不熟悉信合工作,后来却当了信用社主任的负责人和他们临时聘用的一些人员中,滋长了一种特权和傲慢思想和行为。如有一天,一个贷款户,接他的儿子放学回家途中,正在威严的批评其儿在校的打架行为。那个信用社主任,远远的就叫住他:某某,你停下!走近劈头就是一顿训斥:你这个人怎么不讲信用,借钱一年,本金不还,一分钱利息都不付,下午赶快到信用社来!弄得那位原先威严十足训儿子的欠款人,灰头土脸,立刻蔫了。被训儿子,把头一摆,自顾自的扬长走了。

有一位外村嫁到桃源来的小媳妇,备受婆家欺负。怀孕了,好不容易偷偷卖了些鸡蛋,积攒了100元钱,悄悄存在了信用社。待到生下孩子,满月去取钱,想买点滋补食品,得知的答复是,她婆婆不久前取走了。回到家里,媳妇问婆婆要钱去买东西,婆婆不但不给,反而大骂:要你生儿子,却生了个赔钱货,还好意思吃营养呀!媳妇后来又找信用社,设了密码,为何婆婆还可以取走自己的钱,临柜的临时工还振振有辞:她是管你的婆婆呀!怎么不可以?从此以后,这个小媳妇气得再也不跟信用社打交道了。

有一家兄弟二人,没有分家,老大在信用社存了一万元,信用社将信息泄漏给了老二,老二娶媳妇,凑礼金,向老大讨,老大说没有,结果兄弟俩大打一架,头破血流。没有分家,就先撕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