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九岭山峰钩忆百越,南征古道遥评秦皇

九岭山峰钩忆百越,南征古道遥评秦皇

【摘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亲自指挥远征百越行动。因部落众多,故以“百”字冠之。百越部落,居住在绵延不绝的山岳地区,沿河顺溪,开通道路。但是,南征大将屠睢到达岭南之后,在秦始皇“以暴制暴”观点影响下,以屠杀手段粗暴地对待百越少数民族,激起了当地民众的反抗。最终,放弃与岭南百越部落三年之久的相持状态,铩羽而归。大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驰骋岭南,直捣现今越南中、北部雒越族地区,终于将南方百越地区(包

国庆正好遇上星期天,两位教授第二天晚上,向春桃提出能否第三天,选个豁口爬一爬北面幕阜山脉中的山峰,登一登望燕塔。东进等年青人一听要登山,立刻来劲,极力赞成,夏桃说:“这个意见好,我双手赞成!我长这么大,还没登上望燕塔,看看北方老家是什么样子呢?”

次日早晨,两位教授精神矍铄,拄着籐杖,带着大家向可望难及的望燕峰进发了,幕阜山西东走向,山脚仰望,高堵如墙,横亘面前。春桃选了一个有小路的豁口,由教授带着学生,从南北垂直方向登山。小路间有光滑石阶,弯弯曲曲,蜿蜒而上,虽是秋天,小路两旁仍然开满了五彩斑烂的野花。路上,人们发现了许多人的脚印和牛马蹄痕,虽经多年山水冲刷,脚印和蹄痕深深陷在小路泥土之中,依稀可辨。有趣的是,从脚印蹄痕着力的痕迹,明显可见,下山的密集,上山的稀少,前者深而陈旧,后者浅而新鲜,这是为什么?钱教授问春桃等当地人,都摇头不知。经过近两个小时,大家才汗流夹背,爬上望燕峰。峰顶有五六亩大的平地,松树成行,青草茂盛,生机盎然,一片春色,毫无秋的踪影。平地耸立一座三层高塔,坐南朝北,面向燕赵,故曰“望燕塔”,系荆、高、宋等后人来此所建。后来,毁了又建,建了又毁,工程不大,随毁随建,延续至今,算来已有两千多年了。望燕塔上,文字模糊,髹漆脱落,塔身长草,塔门崩塌,马粪牛屎,干涸成堆。看来,除了放牧马、牛,现在很少有人上来了。夏桃轻盈而勇敢,一人率先上塔,其余人留在塔下。因为无论塔上还是峰顶,放眼山下,都可一览无余:桃花镇上,房屋小得像火柴盒,行走之人蚂蚁大,溪流河沟就像一条条丢落在山下的细丝带。教授说:我们攀登在脚下的这座望燕峰,至少海拔1500米。朝北一望,云雾茫茫,山外有山。只听夏桃在塔顶大声抱怨:“连长江都看不到,还想看到长城呀!”一行十余人,都觉得口干舌苦,忙从东进肩上取下水壶,咕噜咕噜抢着喝水,春桃也从背上取出饼干,分给大家充饥。席地坐下之后,钱教授打开京腔话匣:“我在北京的邻居,左边是历史教授,右边是考古专家,饭余茶后,他们经常与我谈到秦始皇南征之事,我是将信将疑,姑且听之,现在我又姑且讲之。”今天到山上一看,果然如此,南征之事,完全得到了证实。从塔上下来的夏桃,忙接着说:“教授,你带我们上山,怎么一下子就扯到秦始皇身上去了呢?”钱教授说:“有点奇怪吗?想不想听听为什么?”在众人齐声要求下,钱教授开讲了。他说,昨晚讲了荆轲刺秦,大家都同情和赞扬,我也一样。殊不知,从历史学角度,荆轲却是反向行动呢?秦始皇的暴政,将大家逼进了桃花源,可秦始皇的功迹更大。别的不说,就拿桃花源来说,如果不是始皇开疆拓土,征服百越,所有桃花源大多都是境外之地。没有护照,避居桃源,在外国人的土地上,能得到保护,享受安定平和的生活吗?听到这里,小兵工东进发言了:“以前很少听到始皇征服百越事,今天借此歇息机会,教授能否给我们讲讲呢?”其他人随声附和。想不到物理教授,对历史典故如数家珍,并不陌生。于是,他侃侃谈起来了。

秦始皇的统一大业是经历了很多曲折的,在兼并六国的时候,也杀了许多人。据说,连他的前辈,秦昭王时候的杀戮,如在楚国的斩首2万,在韩、魏两国的斩首24万人,在魏国的斩首4万人和15万人,在韩国的斩首5万人以及在赵国长平战役屠杀的45万人,也统统算到秦始皇账上。为此,他与天下人结下了深怨,许多人视他为暴君,说其“蜂鼻长目,鹘膺豺声”,刻薄少恩,个个恨而欲诛。“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脱颖而出,无胫而走,普天下人争相传之,津津乐道中带着无限的遗憾!

大诗人李白,曾挥笔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人们谈到秦始皇的历史贡献,仅仅说他统一了六国,是很不够的。其实,扫平战国时代的六国,顶多是他历史贡献的一半。另一半,甚至更为重要的,是他征服了百越,将中国疆土拓展到了南海之滨,甚至囊括了现在的越南(古称交趾)。然而,由于秦国的统治仅仅维持了十五年,便被推翻了,再加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自断口舌,形成了历史空白,以至于形造成了对秦始皇“史无前例的暴君”与“天下第一干才帝君”,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今天,我就秦始皇远征百越,谈谈一些有关史实。作为个人,给他一点微不足道的公平补偿吧!

秦国早在昭襄王期间(公元前307—公元前251),就消灭了蜀国,吞并了湖北、湖南等地,掌控了大半个中国。但是,南方百越地区(尤其是湖南南端),直到秦王政在位时,仍是叛乱不止,难于驾驭。秦王政统一中国在即,曾打算去九疑山祭祀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帝王舜,但终于未如愿以偿。其原因就在于南方南郡(也许就是后来他设置的长沙郡)管辖的苍梧县利乡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亲自指挥远征百越行动。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4),发兵五十万,在南方发动了讨伐百越的战争。所谓“百越”,并非单一国家,而是越人居住的整个地区,是长江以南至南海地区,横跨湖南南部、江西南昌、广东广州、广西桂林、浙江绍兴,以至于到越南河内(即交趾)等七八千里广大地区,南方越人。因部落众多,故以“百”字冠之。秦军兵分五路,分别进攻镡城(今湖南靖县)、九嶷(今湖南宁远)、番禺(今广东广州)、南野(今江西南康)、余干(今江西余干)。百越部落,居住在绵延不绝的山岳地区,沿河顺溪,开通道路。而秦军进攻路线也是充分运用水利之便。最为突出的便是在长江中游洞庭湖,溯湘江而上,直到漓江上游,开凿一条近四十公里的运河,即所称灵渠,可顺漓江而下,转珠江,达南海,从而征服了中国岭南(大庾岭、骑田岭、都厐岭、萌渚岭、越城岭以南)广大地区。

但是,南征大将屠睢到达岭南之后,在秦始皇“以暴制暴”观点影响下,以屠杀手段粗暴地对待百越少数民族,激起了当地民众的反抗。在西江畔一个树林里,秦军遭遇伏击。越人用涂满毒药的弓箭将主将屠睢射中,当场坠马毙命,秦军全线溃败,讨伐战争由胜转败。最终,放弃与岭南百越部落三年之久的相持状态,铩羽而归。

后来,秦始皇又派了当年到过岭南,熟悉情况的将领任嚣和赵佗,重新长征百越。大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驰骋岭南,直捣现今越南中、北部雒越族地区,终于将南方百越地区(包括今越南)稳稳地划入秦朝的统一版图。秦始皇先在这些地区构筑要塞据点,命令进攻驻军留守当地。继之采取“放逐蛮夷”政策,从中原地区迁移大批百姓、百万之众往岭南安家落户,将中原先进文化农业手工业技术移植百越地区,扎根发展,开花结果。这样,所谓包括许多桃花源在内的青山绿水、美丽地区,便纳入了中国版图。从此,中原移民与百越人民便友好相处,融为一家,共同为中华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贡献力量。如此看来,两千多年前燕赵儿女避居桃花源,今天我们相聚桃花源,不都是秦始皇征服百越、“放逐蛮夷”政策的客观成果吗?无论如何,对于秦始皇,赞扬也好、贬损也罢,他完成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疆土和文化大统一,为统一中华民族第一人,当是毫无异议的。

钱教授接过东进递来的军用水壶,咕噜咕噜喝了两大口,接着说:刚才问你们脚印和蹄痕为什么后深前浅?现在有答案了。因为这是一条秦皇当年南征古道啊!由北向南,下山的人多也。这里面先有军人,后有移民。踏上这条山间小道,源源不断奔向南方的军人和移民,不下百万人之多。若不信,请你们年轻人,明天攀登南边九岭山峰时,仔细看看上山的路,一定更是脚印和蹄痕后深前浅,因为这是征人和移民向南迁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