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桃源,出路在产业,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桃源的产业是软硬兼施、两软两硬。软的是第三产业,兴旺发达,引领潮流。硬的是第一、第二产业。桃源冬桃合作社以陶根为社长,胡三妹、陶气、舒国强、陆保九、陶宝6家组成,各以梯田50亩,桃源信用合作社5万元小额贷款为股金加入。获得五万元小额贷款者......
2023-07-04
1958年,国民经济进入大跃进时期,人民公社化,信用社仍然尽力作为,在设有定期、活期、零存整取、整存整取的基础上,又开办了定期定额有奖储蓄和钢铁储蓄,想尽方法,力所能及,多方筹集资金,支援大跃进。至1958年年底,实现“政社合一”,信用社划归人民公社直接管理,信用社变成“官办”。1959年,划归公社管理的信用社又与乡人民银行营业部合并,成为公社信用部,生产大队设立信用分部。信用社的人员、资金、财产,被抽调,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尤其是信用社干部拿工分,一度造成了思想、营业上的混乱。
此时,荆北由公社副书记兼公社信用部主任。因书记孙甫仁是抗战干部,曾经肺部中弹负伤,后劳累过度,得了肺结核,枪伤肺病并发,只能在医院治病,在家休养。实际上,荆北就是公社信合两副重担双肩挑,成为桃花源里当家人。荆北忙了公社,又赶到信用社,同社干部和各村信贷站同志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到了晚上他又同信用社职工深入农家各户、上门访问,深挖“余钱”、放储蓄“卫星”。当时的口号是,“全民办工业,社社办工厂”“全民炼钢铁,大干又快上”,群众热烈响应,情绪激奋,桃源社存款(储蓄)余额,超过20万元,真的是放了颗好大的“储蓄”卫星!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强国的渴望,使领袖急于求成,脱离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向全国发出了“大跃进”号召,高指标、浮夸风紧跟着到来,造成了极为沉痛的严重后果。但像荆北这样忠诚的基层干部,带领广大群众积极响应中央召唤,他们的无限热情和感人行动,不愧为一场撼天震地、气吞山河的壮举,他们抒写了辉煌历史篇章中,令人难忘的一页。
到了1960年,各家在砸锅取铁炼钢,砍树烧木炭以后,又脑袋发热,公社大队同时办起了公共食堂。信用社建立了食堂储蓄组,民以食为天,这个储蓄为信用社与广大群众搭起了一座桥梁。
次年解散了食堂,因为荆北他们始终贯彻执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为存户保密”的原则,取得了广大储户的信任,食堂储蓄资金又毫发无损地转向了信用社,从而使信用社储蓄余额稳中有升。信用社干部高大叔,系战国末秦朝初荆轲好友,被戳瞎双眼,以筑藏重铅刺杀秦王未成功的高渐离后裔,他好不容易动员燕赵王孙后代藏了两千年的黄金白银,肩背驴驮,迈开自己残腿,来回走了六趟,折合到期贷款和结合吸收储蓄存款。在荆北带动下,信合人斗志昂扬,精神奋发,开展了“五美”红旗竞赛活动,即对人和霭可亲态度美、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美、说服鼓动宣讲美、流动上门服务美,一诺千斤信用美,将桃源农村储蓄搞得热火朝天。即使在1960、1961、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缺乏、农业生产下降,信用社存款连续下降,荆北坚决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桃源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农业生产很快恢复,信用社存款和经营业务,得以止跌回升,缓慢复苏。
“四清”运动期间,信用社职工参加蹲点帮队,关心群众生活。发展大队生产,普遍与用户订立“存贷合同”。到了生产队年终决算分配时,信用社职工又背包下队,送款上门,积极协助队部决算分配,并顺利的将农民节余款转存。到了1965年,自然灾害负面影响,消除殆尽,国家经济全面复苏。
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桃源镇信用合作社仍然坚持正常工作。1970年,信用社在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一元化领导下,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信用社人权、财权和资金使用权统统由贫下中农管理。信用社职工走亦工亦农道路,取消商品粮供应,下放到农村参加生产劳动,计算工分作报酬,荆北既是公社副书记、主持工作,又是信用社主任,是双料“当权派”,批斗加倍,高帽子戴了又摘,摘了又戴。但是,荆北他带领信用社职工,毫无怨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坚定为人民服务信念不动摇,加倍工作,回报农村,他们不仅坚守岗位,坚持做好信用社日常工作,照常组织存款储蓄、贷款,不误农时,千方百计筹集支农资金,而且还在公社革委会统一领导下,协助搞好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起到了农村经济发展“晴雨表”作用。但储蓄存款,由于当时政治气候影响,认为利息是剥削,受到批判,有的群众,害怕存钱是走资本主义,再加上储蓄利率一降再降,群众也失去了储蓄存款的积极性,信用社职工胳膊拗不过大腿,眼睁睁看到储蓄存款大幅度下降而无能为力。
荆北从小有个宿愿:让家乡老俵甩掉油灯、点亮电灯。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昌全县无电。入夜后,街道漆黑,城市家家点的是煤油灯,农家点的则是松油灯(因煤油供应时断时续),墙壁和人的鼻孔,熏得乌黑。1956年,荆北跨过鸭绿江,援朝归来,在县里开会,第一次看到了电灯。据说,那时县里建了第一座48千瓦火力发电厂,才使得机关、部分学校和居民用上了电灯照明。县里唯一的食品厂,用上了唯一的一台2.8千瓦电动粉碎机,成了当时全县报纸的头版,全地区的头条新闻。1957年,大跃进前夕,建昌举全县之力,建成第一座84千瓦木制水轮机发电站。后来,直到1972年,才陆续有少量水电站建成。从1972年至1978年,这六年期间,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各个公社纷纷要求兴建水电站,但因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种种原因,时断时续,有兴有废,小水电建设很不顺利。荆北看见全县地势最高的桃源公社,瀑布飞泻而下,溪水向东流去,却只能夜间临河点着松枝火把,望水兴叹。作为身兼信用社主任又实际负责的公社副书记,他知道实现宿愿的机会终于来到了。1959年,实现公社化。各家砸锅废灶,都在公社各大队办的大食堂吃饭,作为信用社主任,他就留了个心眼,提倡社员在信用社实行伙食费储蓄,社员不但在食堂吃饭不要钱,存入信用社的伙食金,还能月月得到利息,家家乐意而为之。公共食堂,办了一年便停了。社员的伙食费便转为信用社的储蓄款。食堂散伙之日,荆北召集12个大队负责人,开了一个桃源水利小水电筹建动员会。会上,荆北说:桃源兴建小水电最好的时机来到了,请各大队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接着,他将开工计划详细地予以介绍。水电站容量200千瓦,足够全公社社员家庭照明,为公社自建自管,整个工程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水利工程,即修建桃源水库;第二部分是管道部分,包括铸铁管、前池、洩水渠道等;第三部分为发电厂,包括水轮机、发电机、控制屏、输变设备及线路等。然后,他谈到了核心部分,即工程投资及其筹措。本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宗旨,遵循“收支平衡。量力而行”原则,水库和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由国家投资;水电站分发电厂及相应水利工程,则自筹为主,这一部分,共计20万元,水轮机、发电机及其控制设备约15万元,管道工程及其土建工程(含厂房)约5万元。公社自筹资金10万元,向信用社贷款6万元,争取国家补助4万元,三者比例分别为50%、30%、20%。人工费用采用投劳折资方式,凡出工修建小水电站者,记入工分。满足工分积累的家庭,以后每家点灯25瓦免费,不足积累定额者,在农业工分中扣除;超过积累定额者,如数转入农业工分,秋后分红。桃源水电站从1959年冬开始,建建停停,前后历时16个年头,终于在1975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建成发电。古镇夜间千家电灯明亮,从此结束了油灯时代。有人戏称,荆北就是个魔术师,在那物质十分贫乏的年代,竟先后率领上千人上阵,建成了一个200千瓦的水力发电站。请他介绍经验,曰之就是三个秘诀:一是桃源人民公社,食堂虽然解散,伙食费转为信用社储蓄款,只不过是规矩改成:凡参加修建水电站劳动,吃饭不要钱,伙食费哪里来?社员伙食费储蓄的利差也,因此桃源信用社这几年伙食费储蓄都是零盈利;二是蚂蚁啃骨头、打持久战。水库先建,电厂跟上,发电设备,有钱就买,管道敷设,先木后铁(开始用竹筒、竹枧,有钱时再在枯水季节换成铸铁管);三是群众办电积极性高,渴望电气化。白天农业劳动不误工,夜间修电站,团、营、连、排,按军事化施工,人山人海,红旗招展,挑灯夜战,干群同吃同住同劳动,放炮开石,挑土筑堤,开挖渠道,热情高涨,号子震天,歌声嘹亮,学习愚公,挖山不止。
有关重返桃花源的文章
开发桃源,出路在产业,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桃源的产业是软硬兼施、两软两硬。软的是第三产业,兴旺发达,引领潮流。硬的是第一、第二产业。桃源冬桃合作社以陶根为社长,胡三妹、陶气、舒国强、陆保九、陶宝6家组成,各以梯田50亩,桃源信用合作社5万元小额贷款为股金加入。获得五万元小额贷款者......
2023-07-04
东进一进篱笆门,恭恭敬敬叫了一声爷爷、奶奶和伯母,三位前辈喜笑颜开。于是,春桃、夏桃和东进又张罗第二张桌椅。月亮爬上东山,荆伯姗姗来迟。他带着信用社众人,五个正式工加三个临时工,凑成八仙一桌;另一桌,爷爷、奶奶、四桃,外加东进,再加春桃娘,正好也八人,自成一桌。高大叔开了腔,他说:“今天是感谢小兵工东进的,也是我们桃源信用社难得的小聚会,我们请爷爷讲一讲桃源的古事,怎么样?”......
2023-07-04
从15世纪起,卢森堡先后被奥地利、法国、西班牙等国统治长达400多年。1883年,卢森堡被正式承认为中立国家,此后首都部分城堡被拆除。现在遗留下来的城堡,则成了世界文化遗产,让卢森堡市成为世界最具特色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卢森堡市除了古堡,众多的古代桥梁也是其城市特点之一。这个美丽的国家,正以她杰出的投资环境和热情的胸怀,日渐成为一处投资、工作和生活的现代世外桃源。......
2024-01-26
明社從桂林重慶復員到上海,快要一年以上了。這證明了我們的明社的本質不僅僅是普通的同人組織,也不僅僅是從事於業餘活動的團體,而是含有高度的教育意味與作用的。而明社,我們的明社,正在負起了這偉大的任務。從心的深處,我感到喜悦,在我五十歲的時候,居然還能够親身參加這有高度的教育意味與作用的組織——我們的明社。原載《明社消息》1947年第18期。......
2023-11-01
齐桓公即位后,立即派人追杀公子纠。齐桓公就不计前嫌,任命管仲为相国,让他管理朝政。齐桓公就借周天子的名义,召集诸侯在齐国会盟,说是要与诸侯共同帮助宋国平定内乱。但是,齐桓公的威望还并不高。通知发出后,一共只来了四个国家,还有几个诸侯国根本不把齐国的号召当回事。齐桓公就先拿鲁国为突破口,出兵攻打,将鲁国制服。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终于得到了各诸侯国的认可,齐国开始称霸中原。......
2023-08-30
免责的债务承担,是指债务人将合同义务全部移转于第三人,由该第三人取代原债务人的地位,成为新的债务人,原债务人脱离债务关系的债务承担。即需要债权人与第三人之间,或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就债务承担达成合意。因此我国《民法典》也将债权人的同意作为债务承担的生效要件。但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抗辩如合同的解除权、撤销权等形成权非经原合同当事人的同意,不能转移给新的债务人。......
2023-08-12
秦松龄认为易数即天地生成之数,而弈数通于易数,弈数之理通于易数之理。一者,生数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张靖对棋盘路数的阐释与《周易》大衍之数相契合。此外,《易》以天地之数为基础,确立《易》之演化,在演化过程中,以“一”为数之始,模拟三百六十日周天的运行。《棋经十三篇》依据《易》之数理,确立“一”为棋局之始,即确立了围棋“生”的本根。......
2023-11-21
所以他关心科技,扶持科技,注意保护科技成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管仲毕竟是宰相,科技的事情他不一定要身体力行,他可以组织人手帮他记录整理,甚至帮他研究。所以在科技方面,齐国也有很多人与之呼应。首先管仲重视科技进步;第二陈完又在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第三《考工记》里确有生产管理的内容,从这三条很容易联想到他。综合以上分析,由于管仲的重视,促进了齐国科技的发展。......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