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月夜信合人小聚会:爷爷略说荆轲及古故

月夜信合人小聚会:爷爷略说荆轲及古故

【摘要】:东进一进篱笆门,恭恭敬敬叫了一声爷爷、奶奶和伯母,三位前辈喜笑颜开。于是,春桃、夏桃和东进又张罗第二张桌椅。月亮爬上东山,荆伯姗姗来迟。他带着信用社众人,五个正式工加三个临时工,凑成八仙一桌;另一桌,爷爷、奶奶、四桃,外加东进,再加春桃娘,正好也八人,自成一桌。高大叔开了腔,他说:“今天是感谢小兵工东进的,也是我们桃源信用社难得的小聚会,我们请爷爷讲一讲桃源的古事,怎么样?”

水电站试运行三天,情况良好,东进就跟春桃讲:“假期快到,我要回去了,请跟荆伯讲一下。”不一会儿,荆北就来了,他笑呵呵的对东进讲:“水电站发电一举成功,你的功劳不小呀!五一前夕,县领导要来正式剪彩,多想留你参加啊。”东进不好意思地说:“我是个小徒工,剪彩典礼就不参加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叫春桃告诉一声,我随叫随到!”

荆伯说:“桃花源历来好客,你还没与我们全家人见面呢?今天下午,就到我们家吃餐饭吧!”还没等东进答应,春桃立即说:“爸开了口,还有不去的呀!我中午就回去与妈讲,请她准备。”东进无声,只有点头了。

下午6点,春桃接东进到家,只有妈妈、爷爷、奶奶在,三桃与他爸忙着准备“五一”剪彩,还没回来呢?东进一进篱笆门,恭恭敬敬叫了一声爷爷、奶奶和伯母,三位前辈喜笑颜开。那位奶奶同爷爷一样,满头白发,身子好硬朗,一双小脚,裤腿扎紧,虽然住在南方山村,仍可看出是一位典型的北方老太。她操一口河北口音,说:“早就听三桃姑娘说,春桃认识一位山下小兵工,你再不来家,我还想踮着双小足,拄着拐杖,上电站去看看你呢。”东进忙说:“不敢当,不敢当!”老太太手拉着东进,左看看,右瞧瞧,最后说:“这小伙人高马大,天方地圆,,面部宽阔,好像也是北方来的吗?”春桃说:“奶奶,您只说对了一半,东进不是从北方来,他是从西边四川来的。”老太说:“女伢子,敢跟奶奶比眼力呀!谁不知道,四面八方填四川,那他们家又是从哪里进川的呢?”东进笑着说:“奶奶真是见多识广,我老家在哪?不要说春桃说不清,连我都不太明白呢?”一边说着,一边同春桃在篱笆院内摆桌子。正在此时,夏桃像一阵风似地跑回家来,连说:爸爸他们马上就到,一张桌子不够,要摆两张才行呢!

于是,春桃、夏桃和东进又张罗第二张桌椅。趁空,春桃娘叫东进进了厨房。这位当地出身的大嫂,虽已人到中年,皱纹爬上了额头,黑发中依稀可见些许银丝,可凤眼、瓜子脸,仍透露着当年的秀丽。东进近到身傍,她仅说了一句:“我四个姑娘都是农村户口,是在公社里挣工分的哩!”东进说:“这怕啥子?我们正年轻,前途靠自己嘛!”春桃娘笑了,说了句:“年轻人,这样想就好!”

月亮爬上东山,荆伯姗姗来迟。他带着信用社众人,五个正式工加三个临时工,凑成八仙一桌;另一桌,爷爷、奶奶、四桃,外加东进,再加春桃娘,正好也八人,自成一桌。明月冉冉升起,春风暖暖吹着,后山竹影摇曳,四周桃花飘香,院子一片热闹,此景此情,仿佛天上聚会。从小喜欢诗词的东进,不禁飘飘然,想入非非了。正要开席,信用社八仙那桌高大叔突然叫了起来:“荆嫂打了埋伏,压席菜哪去了?”春桃娘笑说:“你别急嘛!”其他人,包括荆伯都有点困惑了:“什么压席菜?”高大叔,生怕吃不到,只有点破了:“我们信用社几个,正是冲着熏肉来的,挂在屋梁上,山风一吹,摆来摆去,从去年看到今年,今天不到嘴里可不行!”要知道,那几年,养猪是副业,要割资本主义尾巴,在农村,见一次荤,吃一回肉,那是很稀奇的事。不多久,两大盘切成豆干丝一样的熏肉,端了上来。它们被蒸得油亮欲滴,加上每桌放着一大坛自制米酒,把大家的胃口顿时吊起来,七嘴八舌的吃开了!

水库劳动好几天的疲劳和饥馋,暂时得到缓解和补充,有的人还开始打起了饱嗝。高大叔开了腔,他说:“今天是感谢小兵工东进的,也是我们桃源信用社难得的小聚会,我们请爷爷讲一讲桃源的古事,怎么样?”众人叫好,拍掌欢迎。爷爷捋捋他那雪白的胡子,笑容可掬:“大家真想听?说来话长,那还得从两千多年前讲起呢?”他想想又说:“故事太长,讲来要点时间。东进认识了咱们,电站电气之事少不了麻烦他,以后他来家一次,就讲一段,一边吃、一边讲、一边听,这样大家都不拉下,行吗?”大家齐声叫好;又有吃,又有听,这样的美事,还不行吗?老人家把分段大致讲了:第一段,荆轲高渐离刺秦,三家南迁桃花源;第二段,晋、唐、宋、明、清历代桃花源逸事;第三段,桃花源红色金融片段;第四段,解放初期,信用社为民服务故事。

这时,圆月已升到天空,灯泡电线也已牵到院子中央,天上、人间,月光、灯光,相互映照,山野间春虫唧唧,池塘中小蛙叫声迭起。饭桌上,有的双手托腮、有的沉头不语,全都聚精会神,在听老人讲那两千多年前的往事。

白发老人说:“那是我们先辈,代口相传留下来的故事。但讲起来,至今惊心动魄,让人激动不已,今天,我只能略说一下。春秋战国,历时五百多年,那是个风云变幻、波澜起伏、刀光剑影、群雄逐鹿、人才辈出、百家争鸣的活跃时代。统一中国的英雄人物,战国时代终结者,非秦始皇莫属。大诗人李白,曾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六国诸侯,匍匐在其脚下,俯首投降,却不如我们祖先一个平民小子。‘飞盖入秦、凌厉万里’,只身一人,咸阳宫里,杀得秦王仓皇逃命,狼狈不堪。这个人,就是荆轲,我们的祖先。故事到此并未结束,荆轲好友高渐离,也就是高大叔的前辈,初心不改,前赴后继,即使被秦王挖去了双眼,成了击筑盲人,也在筑中藏铅,再次刺杀秦王,使他胆战心惊,心有余悸。最后,在他统一中国,创立大秦帝国之后,仍念念不忘,要将荆轲、高渐离、宋意这伙人的家属迁往南方,以绝后患。就是这样,我们几家幸存之人,就踏上了南迁之路。由于担心秦始皇斩草除根,我们几家的先人在长途跋涉中,就选中了这个桃花源,定居了下来。

荆翁说到这里,意犹未尽,他用手指着高大叔和宋快腿他们说,事情过去了两千多年,可现在竟有些胡乱书写历史的人说:事未成功,何以出名?荆轲刺秦王,那是一场闹戏!真是胡说八道。其实,这件事与我们祖先,市井里的几个平民百姓,本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志大才疏、急于求成、焦躁莽撞,极不相信人的燕太子丹,为了阻止秦国东进,竟不惜重金聘请刺客,刺杀秦王。国之兴亡,匹夫有责。重大的使命,就这样落到我们祖先,这伙渺小人物的肩上。我们的祖先义不容辞,也就承担下了,尽管剑术不精,准备工作不充分,他们明知有去无回,也毅然上路,怒发冲冠,易水诀别。这是为什么?一诺千斤,信用最重。历经两千多年,还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说得好,荆轲、高渐离虽刺秦失败,但“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志”就是讲信用,名声重于生命。后世无数人对荆轲刺秦壮举的歌颂,便是历史的肯定,也是我们后人的无限骄傲。

前辈来到桃花源,与世隔绝,“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原以为秦始皇可以像他所说的传万世,哪知它短命,不到十五年,秦朝便消亡了,真是世事难料!我们这些燕赵后人,也不知老家在何方,就以这桃花源为故乡了。担任信用社会计的高大叔,谈起先辈高渐离,忍辱负重,眼被弄瞎了,还将铅块藏于筑中,扑击秦王,未成而被害,更是神情悲戚。等荆爷爷将荆轲等刺秦故事讲完,月已西斜,已近深夜。大家才意犹未尽,不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