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是个蕴含多种文化的少数民族,畲族的民间信仰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人民的生活绝大部分包括生老病死等都与他们的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刀耕火种的少数民族,闽东畲族的民间信仰,主题都带有原始宗教性质,比如,祭祀祖宗时,要进行跪拜祖图的仪式,需要挂上神犬盘瓠图,并且配以蓝、盘、雷、钟四大姓氏的人像。......
2023-07-04
畲族是散居我国东南山区以山居农耕著称的少数民族。早在隋唐之际,畲族先民已经生活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是闽南、潮汕的主要原住民之一。大约自宋代始,畲族陆续向闽东、浙南、赣东、皖东南等地迁徙,明清时已在闽东、浙南山区形成范围较广的畲族聚居区。至今,我国的畲族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皖、粤、湘、黔七省的一百余个县市。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福建省与浙江省的畲族人口最多,分别占畲族总人口的52.8%和24.1%。我国少数民族大都保留着穿戴银饰的习惯,畲族也不例外,银饰不仅渗透在畲族人民的生活里,还在畲族的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据《闽东畲族志》记载,闽东畲族历史源流的最早文字记载应是从唐朝开始,在乾元元年(758),畲族先民离开祖居地“凤凰山”(今广东省海阳、潮安一带),向福建漳州、泉州、莆仙、福州方向移动。乾符三年(876),威武军节度使蓝文卿长子蓝应潮迁往古田水竹洋(今古田县平湖镇富达村)定居,是今宁德市畲族蓝姓主要一支。且在《临江汇考》亦载:“唐时初置汀州,徙内地居民之,而本土之苗杂处其间,今汀人曰乎畲客”,在唐代时,受西域文化和经济流通的繁荣的影响,金银器制作工艺的传授与金属冶炼技术慢慢成熟,人们对工匠的造物能力和艺术修养也要求极高,民间金银器的使用也很流行。《唐六典》中曾记载了唐代十四种金银工艺,即“唐十四法”:销金、拍金、镀金、织金、砑金、披金、泥金、镂金、捻金、戗金、圈金、贴金、嵌金、裹金。不仅如此,在唐朝,受海外贸易的推动,福建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晚唐裴次元刺史于元和八年(813)所作《球场山亭记》载:“海夷日窟,风俗时不恒”“廛闬阗阗,货贸实繁”。这表明,当时福建地区有许多海外“夷人”寄寓,各方来市的货物十分丰富,闽东的银饰工艺大约肇始于此。
到了晚唐,由于安史之乱带来的长期性的动荡不安的局势,有许多北方贵族南迁,其中,迁入福建的家族不少。北宋初年,北方一带的领土沦陷,宋高宗建立南宋时,带着北方的皇亲国戚和权贵们迁都临安(现在的浙江杭州),也为南方地区带来了宫廷金银器器物和制造技术。宋代金银器的流行程度和精美程度极高,宋人王标的《燕翼治谋录》中记载了十九中金银工艺技法,分别是:销金、贴金、镂金、间金、戗金、圈金、解金、剔金、捻金、陷金、明金、泥金、榜金、背金、影金、阑金、盘金、织金和金线。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包括其中的金属冶炼技术,并且福建矿物资源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全省60%以上的银矿化点处在闽东火山岩区内,这为银饰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宋元时期的畲族,依旧在大量落籍闽东及其迁入地区,银材料获取更加便捷。当时银饰在民间十分普及,老百姓常以银饰和服饰结合,作为日常装饰品,这开始流行于闽东地区。
明清时期的金银器制作工艺,可谓是集传统金银工艺之大成,在传承和总结传统金银细工的过程中愈发地精细化。明清时代,畲族人民开始形成大范围的少数民族居住区,也是由于人口的聚集,从事畲族银饰制作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根据明万历年间《福安县志》里记载“三千来去客,四万打银人”,可见银匠数量之多。并且在明清时候,历经迁移的畲族人民已在闽东、浙南山区形成固定范围的畲族聚居区,完成了畲族的迁移史,明万历进士谢肇淛目睹“畲人纵火焚山,西风甚急,竹木并爆如霹雳......回望十里为灰”,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历史上畲族人民在福建闽东地区活跃的劳动场景。并且,明清时候茶叶的种植遍及福建各府县,茶叶成为福建许多县市的主要物产,茶业也已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支柱,乾隆年间编纂的《福宁府志》有云,“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福安松萝,以宁德支提为最”可见闽东福宁府的产茶区主要分布在福鼎、福安、宁德三县是当时迅速崛起的产茶大区,畲族人民也逐渐富庶,使得民间白银流通较快。正因有此客观条件,闽东畲族已初具雏形,畲民安居乐业,为畲族银饰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优势。
有关闽东畲族银饰的文章
畲族是个蕴含多种文化的少数民族,畲族的民间信仰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人民的生活绝大部分包括生老病死等都与他们的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刀耕火种的少数民族,闽东畲族的民间信仰,主题都带有原始宗教性质,比如,祭祀祖宗时,要进行跪拜祖图的仪式,需要挂上神犬盘瓠图,并且配以蓝、盘、雷、钟四大姓氏的人像。......
2023-07-04
畲族银饰与瑶族银饰的发展上,两者有着微妙的关系。多山的环境和丰富的渔业资源,滋养了闽东大地,也孕育了畲族手工艺的发展。畲族银饰作为畲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福建省多种多样的手工艺中独树一帜。畲族的银饰已经融入畲族人民的日常装扮里,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共同组成了畲族银饰的魅力。在这里,畲族传统银饰的手艺传承主要是在父子、叔侄之间,传承过程严格,就算拜师学艺,师父也要考量徒弟的人品才能决定是否收徒。......
2023-07-04
畲族银饰的几何形纹饰主要有龙纹、凤凰纹、天象纹、人物纹、犬牙纹、蜈蚣脚纹等具有吉祥寓意的纹样。其中,崇尚道教的畲族人民,在银饰纹样设计中,对于八仙典故尤为喜爱,经常用在大件银器或者小件银扣上。比如一些原始畲族部落用菱形来代表“女性”,原始畲民在菱形的图形中间加上一点代表“妇女怀孕”,常出现在赠予怀孕的畲族妇女银饰中。......
2023-07-04
福建畲族银饰的头饰类别,分别为银凤冠、银钗、银簪、银花、银耳环等。佩戴对象绝大多数都是畲族女性,其中,银凤冠是畲族银饰中必不可少的种类,其形态是模仿凤凰的形象而设计的,女性出嫁必穿凤凰装、戴凤凰冠,据说是为了纪念畲族祖先三公主。银花是畲族妇女传统首饰的一种,是插于发髻的装饰品,同时也有固定发髻的作用。畲族银饰的类别和适用对象畲族银饰在生活中的象征意义......
2023-07-04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八十四回:“望乞众位大人明镜高悬,细细详察是幸。”但是,人们又痛恨秦代的暴政,不愿把这面宝镜与其联系在一起,于是秦镜慢慢地就被演称为明镜,于是“秦镜高悬”便演变为“明镜高悬”了。此外,“明镜高悬”也作“明鉴高悬”、“高抬明镜”、“明镜鉴形”等。......
2024-05-18
传统畲族银制工艺大部分是手工定做,从工艺程度来说,讲究细致精美,细节之处见功夫,并且传统银饰在过去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和大家对非遗的重视,畲族银饰的发展也会迎来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2023-07-04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就说明筝是由本身发出的“铮铮”音响而命名的。在古代,筝还被称为秦筝、瑶筝、银筝、云筝、素筝等。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筝就已流行于秦、齐、赵等国。其中以秦国最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声”、“秦筝”之称。......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