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双基与传统双基联系及优化策略

新双基与传统双基联系及优化策略

【摘要】: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应建立的感性的音乐思维和体验向普通情感方向进行转化,以达到审美教育“育人”的作用,将积累的自身感性音乐经验进一步转化成为音乐“双基”知识的学习。“新体系”中提出的“新双基”就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新体系”理念中最强调的一点就是要注重音乐情感性。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在音乐教学的思想观念上正确理解“双基”、音乐感情性、审美性之间的关系。

小学音乐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对于处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其身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已在逐渐发达,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无论是语言,还是身体活动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学生正处于课堂上爱说话、活泼好动的“难管理”阶段,但他们在心理上是对教师具有十足的依赖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事物的认知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其理性认知能力并不强,此时正是培养学生内心音乐素养的关键时期,教师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将学生身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充分调动起来,让其自行感受音乐的同时获得音乐体验,将体验积累成经验,“量变引起质变”。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而是要在各个角度上努力引导学生运用联觉能力自行感受音乐,如运用情境教学,利用生动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想象,使音乐给学生带来的感受更加深刻。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应建立的感性的音乐思维和体验向普通情感方向进行转化,以达到审美教育“育人”的作用,将积累的自身感性音乐经验进一步转化成为音乐“双基”知识的学习。面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应该设立高于此年龄阶段学生水平和能力的目标,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逻辑思考去实现,这样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挑战性和成功后的成就感可以极大地满足他们情感上的需要。与此同时,也培养提高了学生进行音乐感受、体验和表达的能力。“新体系”中提出的“新双基”就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新体系”理念中最强调的一点就是要注重音乐情感性。对于小学音乐教育来说,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应该与音乐的情感性、审美性结合起来,学生要在注重依靠内心情感体验和积累经验感受音乐美的前提下进行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因为掌握系统的音乐情感经验的原因就是为了下一步能够更容易地接受、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一切为了音乐的美,一切为了拥有更好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在音乐教学的思想观念上正确理解“双基”、音乐感情性、审美性之间的关系。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需要以掌握系统的音乐情感体验与经验为先,才能够进一步要求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的感性体验为主,要用感性思维来影响理性思维。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对音乐的感受与表达,而每一个个性化的表达也应得到尊重,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教学能力,而不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应该拥有怎样的感受和表达方式,要以学生为主,同时教师也要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会利用学生的内心联动力,结合音乐律动等方式,使学生进行感性体验,不断地积累音乐情感经验,进而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最终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在音乐课堂中,恰当地设计合适的音乐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利用各个感觉器官让学生经历一个从体验到感受,由感受积累经验,从经验中得到认知,认知后进行练习,练习后运用自如的过程,以起到训练他们音乐敏感度和音乐能力的作用。这样一来,音乐课堂的价值度就能明显提高。当然,身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还要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音乐专业综合能力的同时,认识到自身专业音乐能力的重要性,更应具备运用教学的能力,不断地接受和学习新的理念、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