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师情感因素强化学生审美体验的策略优化

教师情感因素强化学生审美体验的策略优化

【摘要】:所谓教师主导策略,即教师通过对自身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的控制和对学科情感的流露,发挥自身特长,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以此来引导和感染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需求,提升音乐审美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情感投入是非常重要的。总之,教师必须投入自己的情感,以情激情、以情动情,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所谓教师主导策略,即教师通过对自身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的控制和对学科情感的流露,发挥自身特长,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以此来引导和感染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需求,提升音乐审美教育的效果。教师主导策略对应于情感交流主回路中的支路3——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基本情绪状态的交流回路。

(一)教师的情感是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决定因素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即声音、音响;“乐”即愉悦、快乐。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给他们带来了愉悦,激起了他们情感的共鸣,音乐教学才能达到“审美育人”的功能。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活动,就是充满情感的教师带领需要情感体验的学生去体验充满情感的音乐之美。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在学生还不能完全独立地理解音乐的时候,教师的情感就是决定因素了。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教师必须把握好“情”,以自己的情去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因此,教师的情感投入是非常重要的。

(二)发挥教师情感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运用教师示范感染学生

(1)范唱

例如,在《为新中国的音乐家喝彩》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采用对比呈示的方法,比较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旋律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唱段之间的关系。由于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对越剧,缺乏感性认识,笔者展现自身才华,在课堂中动情地演唱了越剧中的唱段,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戏曲文化的迷人魅力,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

(2)范奏

这一方式在器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口琴吹奏教学中,由于演奏水平相对较低,学生一般只能完成演奏任务,能将音符连贯地吹奏出来已经很不错了,显然顾不上情感的表现。这时,教师应注意进行情感表现方面的指导,而教师自己做示范演奏是非常必要的。

(3)范舞

舞蹈是音乐的姊妹艺术,也是表现音乐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用歌舞表现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适当地进行舞蹈示范,使学生可以准确地表现音乐,在乐与舞中得到审美体验。

2.巧妙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认知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不仅仅表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而且需要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也投入情感。教师首先必须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并根据音乐作品的情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音乐审美活动,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起到应有的作用。

(2)创编活动的设计

音乐创编活动是一项充满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教师和学生也能在创编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喜悦,培养学生终身热爱音乐与创作的审美情感。例如,在《日出》一课的教学中,某教师将口琴教学与旋律的创编等有机结合,学生在有表情地吹奏《晨景》的旋律之后,教师提出了创编“日落”的旋律这一教学要求。然后,根据学生创编的“日落”旋律,师生共同用各种乐器表现“日出东方—日落西山”的场景。通过旋律创编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间的关系,体现了民主与平等。总之,教师必须投入自己的情感,以情激情、以情动情,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情感教学的核心策略处于围绕教学内容的情感交流主回路中,每一条核心策略都对应了主回路中的相关支路,对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部分通过对这些核心策略理论依据的阐述,对初中音乐情感教学的核心策略在总体上和实际操作上都进行了详尽的叙述。然而,在音乐情感教学的情感交流网络中,还有一条起着辅助性作用的基于师生人际关系的情感交流次回路,怎样让这条情感交流回路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将在以下内容中进行详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