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于具体的目标而言,仍然可以将其纳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内容的体系中,分别与“审美态度”“审美能力”与“审美趣味”相对应。综上所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有关音乐审美教育的课程目标,都是以音乐审美心理学中有关审美心理发展内容的相关理论为依据的。......
2023-07-04
通过前文的内容可知,音乐课程的目标与音乐心理发展的内容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音乐课程的实施,必须通过课程内容作为载体。笔者通过对音乐审美心理学和音乐课程标准的研究发现,音乐的课程内容与音乐审美心理要素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一)音乐审美心理要素概述
音乐审美心理学指出,音乐审美活动中的心理要素包括音乐审美感知、音乐审美想象、音乐审美情感和音乐审美理解四个基本要素。
1.音乐审美的四个心理要素
(1)音乐审美感知
音乐审美感知是一切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它包含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在音乐审美经验过程中,二者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
(2)音乐审美想象
音乐审美想象是指人的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人类创造活动的最重要的心理机制之一。音乐审美想象是以原有的或现实的音乐意象为媒介,聆听、回忆和创造新的音乐的心理过程。
(3)音乐审美情感
音乐审美情感是指伴随着个体的音乐审美活动而产生的特定的情绪活动和情感上的共鸣,即音乐审美情感是个体对特定音乐音响产生的相应的态度和内心体验。
(4)音乐审美理解
音乐审美理解是指在审美活动中,主体用某种感性形式对客体意蕴和审美活动的意蕴进行直接的、整体的把握和领会。它是审美活动的理性因素,广泛地渗透在感知、情感、想象等过程中。
2.音乐审美四个基本心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实际的审美活动中,感知、想象、情感、理解是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的,而不是各自为政、互不联系的。滕守尧先生在《审美心理描述》一书中对此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可以形象地说明音乐审美四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审美中的感知因素是导向审美经验的出发点,理解为它指明了方向,情感是它的动力,想象为它添加了翅膀。当这四个要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起来,并达到自由协调的状态时,愉快的审美经验就产生了。”
(二)初中音乐课程内容与审美心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1.初中音乐课程的内容
初中音乐课程内容包括感知、表现、鉴赏、创造四个主题。
(1)感知
在感受音乐作品和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相关的音乐表现要素。
(2)表现
通过唱、奏、舞、演等综合艺术实践,展现音乐艺术作品的内涵。
(3)鉴赏
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对其内涵有主观的情感体验和评价,并了解音乐多元文化、提高审美情趣,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4)创造
把对音乐的体验及所获得的知识、信息、技能,以新的组合方式呈现出来。
2.课程内容与审美心理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上述四个主题的内容分年段进行了相应的详细阐述。其中每个需要落实的教育教学内容,都可以纳入审美心理要素的体系中。初中音乐课程内容设置的出发点主要集中在音乐审美心理的四个要素上,课程内容与审美体验过程中的心理要素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为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实施音乐审美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综上所述,音乐艺术具有审美功能,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实质上是音乐审美活动。依据音乐审美心理学相关理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音乐课程目标进行了规定,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设置,即从宏观上规定了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与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的内容相对应;从微观上阐述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与音乐审美心理的四个基本要素存在内在联系。以上这些都是音乐教学的出发点,音乐教学必须坚持以实施审美教育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音乐审美发展为根本目的,采用有效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由于音乐艺术的情感性特征,音乐审美的情感发展目标显得尤为关键,而情感因素在诸多音乐审美心理要素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来实施音乐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有关基于审美能力培养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的文章
然而,对于具体的目标而言,仍然可以将其纳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内容的体系中,分别与“审美态度”“审美能力”与“审美趣味”相对应。综上所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有关音乐审美教育的课程目标,都是以音乐审美心理学中有关审美心理发展内容的相关理论为依据的。......
2023-07-04
在音乐审美教育目标体系中,融情维度主要指向音乐审美行为发展目标。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情感教学的体系是由情感教学目标、情感教学的操作环节及情感教学策略和方法等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同时与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对这两个要素的谋划和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师生互动策略和生生互动策略两条初中音乐情感教学策略。......
2023-07-04
无论是听觉通道、视觉通道和动觉通道等单一通道的音乐教学,还是双通道或是多通道的音乐教学,都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具有不同的审美内涵。动觉通道占据音乐生活的大部分,动觉通道的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前面说过,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动觉通道主要包括舞蹈和律动。动觉通道的音乐教学使学生既受到音乐的熏陶,又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体育锻炼,动觉通道的音乐教学使课堂增添活力。......
2023-07-04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班级学风的特征、教师的精神状态等因素,决定了教学设计的落实中,必将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目的的达到、学生审美经验的增长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都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音乐教学生成的教师观念基础在于将音乐课堂教学看作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肯定具体教学情境中不确定因素的教育价值,将不确定性看作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3-07-04
教学并不是一种纯科学性的工作,而是人与人心灵的碰撞,蕴含着交往的因素,与人们的日常交流有着相似的规律。音乐教学的交往体现在围绕着作为教学内容的音乐及其相关审美活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是教学交流的一部分。而教师即时的总结性评价以及补充,更加深了学生的审美理解。旋律接唱有着交流影响的功能,有助于教师在一个自然的音乐教学情境中,将音乐的速度、节拍、音色和基本情绪等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
2023-07-04
首先,应当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社会音乐培训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延伸和重要补充,也是国民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学校音乐教育应更加注重审美感受力的培养,使教育理念给社会艺术培训中的艺术实践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
2023-07-04
审美教育哲学把音乐教育定义为感觉教育,但与我国传统音乐美学有所不同,审美教育哲学理论将情感扩大到了感觉尺度上,并将情感和感觉定义为局部和总体的关系。......
2023-07-04
中国的音乐及教学在表现自然现象方面尤为显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耳濡目染,自然美的音乐及音乐教学中的自然美都跃然体现。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音乐之中,这是基于课间十分钟之自然美的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策略。同时,结合听觉通道的倾听和动觉通道的演奏,使得自然美的音乐教学策略得到落实。......
2023-07-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