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诚实,能从外表上表现出来,因此,君子要慎独。有敬畏之心,才有慎独。能否做到“慎独”,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这就需要有高度的道德修养,过好“慎独”关。“慎独”就是要自觉按道德良知去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放纵自己。然而,慎独需要锤炼,需要积累,需要通过长期的磨练,使之巩固,成为习惯,才能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
2023-08-02
(一)音乐审美感受教学需要挖掘有效的审美感受途径
对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教学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力能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视野,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力、记忆力等,有助于小学生部分审美潜能的开发,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情感,陶冶情操。因此,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选择更为科学健康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内在的音乐审美感受。小学生音乐审美感受的有效培养途径包含了音乐、音乐审美感受、小学生三者形成的关系结构,也是从音乐审美感知、音乐审美体验到音乐审美理解的这样一个多层次的音乐结构,只有当这个音乐结构之间的要素能够形成一种较为融洽的关系时,最终才能真正形成音乐审美培养的有效途径。对此,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应该及时更改教学思路,调整教学方式,找出适应当今小学生音乐学习发展的教学策略,明确并丰富音乐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现如今的小学音乐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发展,不适用的一些音乐教学方法应该及时抛弃,同时应积极创新一些更适应现代发展的音乐教学模式。传统音乐课堂中,教师在讲台前自顾自地讲课,学生坐在下面一动不动地听,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发展的要求。音乐课中,大多数的音乐教师会占用大量的时间给学生介绍一些音乐作品的背景,会讲一些与音乐相关的典故和故事,但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欣赏感受,所以在小学生音乐审美感受能力形成的同时,还要引导小学生积极地欣赏音乐、聆听音乐,能够使小学生的音乐思维融入音乐聆听当中,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能力。
其次,教师要注重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运用能够调动起学生热情和兴趣的音乐教学方式来帮助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要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同时从不同角度挖掘学生对音乐的灵感,让学生多聆听音乐、多表演音乐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动力。另外,教师要创设一切有利于小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课堂音乐活动,通过活动让其把自身的情感感受以更加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且加深其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小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感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从一方面一味地以音乐输入的方式让小学生聆听音乐,同时还需要以相对应的音乐输出的方式对音乐进行审美创造。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别进行音乐审美体验,通过培养小学生音乐的审美创造性,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发展音乐和突破音乐的局限,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审美创新精神,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审美音乐素养。
(二)音乐审美中音乐形式、流派及风格的学习
音乐形式、流派与风格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度,但是对这些内容的掌握又是对于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感受能力的前提条件。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需要拓宽音乐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以此帮助小学生理解、感受这些教学内容。对于不同学段及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应该分辨出儿歌、童谣、舞曲、进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不同音乐体裁的乐曲;能够区分打击乐、管弦乐等不同乐器的齐奏、合奏;了解合唱、室内乐、交响曲、歌剧、舞剧的不同的音乐内容;能够初步地感受到不同国家、地区的民族民歌、民族器乐、民族戏曲音乐所带来的不同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感受。在聆听、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呈现给学生一些音乐的画面,让学生学会欣赏完整的音乐作品,并且可以对比出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以及相应段落的区别。此外,教师还可以关注一些音乐大师的传记,深入地了解一下音乐大师的情感历程,这样更有利于小学生体会音乐作品形成的音乐风格,并且能够明白音乐风格及音乐流派形成的相应的历史,还能让学生把握音乐家的情感意图,深入到音乐大师的灵魂深处,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充分体验并获得与音乐家精神上的共鸣,最终形成音乐审美感受能力,并且具有传播音乐美的力量。
(三)音乐审美感受的表现要素
“音乐表现是人类自我表现方式的一种,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中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关键所在。”其课程目标是要让小学生学会感受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对各种不同音响产生的声音感兴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进行适当的模仿,聆听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加深自身的音乐情感体验,感知不同的音乐类型结构。对于小学生音乐审美表现要素的培养,要集中训练学生能够感受各种不同乐器的音色,能够使用乐器简单地奏出声音旋律,能够感受以及分辨音乐中不同的速度、力度的变化,感受不同音乐节拍所带来的不同旋律的音乐色彩与音乐线条等。音乐审美感受表现要素必须要通过肢体语言、音乐演唱、乐器演奏等一些外部音乐形态得以体现,如利用一些艺术表演形式来抒发自身对于音乐审美感受的内在情感体验。音乐审美感受表现的要素是音乐审美主体,也就是小学生对音乐审美感知、音乐审美理解、音乐文化修养、音乐审美技巧等一些音乐审美因素的审美体验结合。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主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乐器演奏和音乐识谱能力,这些也是音乐审美感受表现要素最为实质性的能力表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对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是要让小学生用纯净的音色,恰到好处地表达音乐作品与自身的音乐情感,抒发内心的音乐审美感受即可,让小学生在积极活跃的音乐氛围中表现音乐兴趣和音乐学习的审美体验欲望,享受音乐审美所带来的联想。在音乐表演审美活动中,教师要把开发小学生音乐审美创造的艺术过程放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要利用一切音乐教学可用条件充分地发挥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表演的个性创造,不要只是死板地拘泥于音乐课本上以及乐谱上的一些音乐标记符号,在一些适当的音乐教学情况下,是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即兴创作进行适当的、合理的乐曲改编,因为音乐作品所带给听者的美主要是通过音乐表演者所创造与传递的,而音乐表演者或者是音乐演唱者并不是一种音乐传递工具,而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人,因此,当一首音乐作品被演奏者呈现出来的时候,必然要以自己的音乐审美方式对其音乐内容加以修改,这样的音乐审美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体验能力。对乐器的演奏主要培养小学生对乐器使用的基本技能,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的理解力以及与其他人合奏的表演能力。在乐器演奏的训练中,小学生一定要和演奏的乐器协调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身心各要素要全部投入到音乐情感当中,对音乐作品的把握理解要恰到好处,这也体现出小学生对于音乐作品本身的审美理解感受能力。理解音乐作品的前提,首先就是音乐识谱能力的提高,识谱能力是小学生进入音乐殿堂的一把有力的钥匙,对于提高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审美理解以及审美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音乐审美的情绪与情感培养及表达
音乐审美是艺术情感的表现,通过声音媒介直达人的心灵深处,从而获得某种情绪情感体验。在表演活动中,小学生要将自身的音乐情感时刻调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审美表演活动中去,而且这种音乐情感的审美投入是要有意识的情感投入。作为音乐表演者,首先自身要有能力去感受音乐作品包含的所有情感,然后将这些音乐情感要素内化为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通过音乐审美艺术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供音乐听者去感受与音乐旋律间的审美情感共鸣。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对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能力。在音乐审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置一些音乐情境,如教师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平经历、创作思想等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升华小学生的情感体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情感阅历还不是很丰富,对于有些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还不能够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音乐作品所涉及的历史创作背景,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应音乐情感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小学生建立起音乐情感的桥梁,开阔小学生的音乐视野,将音乐的内涵更加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使其感受音乐的美妙,体验生活的美好。当然,在进行音乐审美情感培养训练的同时,不能脱离了小学生自身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小学生多进行一些音乐审美性质的互动交流,共同去发现和感受音乐美的情感体验过程,还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做一些音乐范唱,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些聆听感受音乐的审美体验途径,不但要让学生从富有个性的音乐语言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理体验,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从作曲家的人生经历中吸取智慧和力量,从而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唤起学生内心对音乐的审美体验情感,激发学生音乐情感表达的兴趣,将音乐审美感受外在的音乐审美教育过程转化为学生内心的音乐审美感受情感的内化,开启学生纯洁的音乐心灵,启迪音乐智慧,塑造美好的独立人格,升华小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还能全面发展音乐审美感受能力。
(五)在音乐中学习文化,在文化中感受音乐
在音乐审美感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音乐欣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音乐审美表现形式的存在是一些主要的、显性的审美体验领域,而对于音乐文化的学习却是一个较为隐性的、比较容易忽略的审美学习部分。音乐文化的学习是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与实施途径。这是因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它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与审美感受,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音乐与文化,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小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学习是音乐审美课教学基本审美水平的集中体现,能够增强小学生音乐文化审美素养的基础底蕴,帮助小学生开阔音乐文化审美视野。在现如今的音乐课堂上,很多音乐教学内容在不知不觉中被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音乐文化;另一部分是音乐体验。学习音乐文化就变成了所谓的学习文化课,而音乐审美体验就变成了纯粹的音乐欣赏课。这样就分割了音乐与相关文化学习的融合属性,让趣味性的音乐课变成了单调的文化教学课。这样不仅使小学生学习音乐文化的兴趣逐渐降低,同时阻碍了小学生自身审美感受能力的提高。
学习音乐文化知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音乐,其中包含了几层含义:音乐并不是孤立产生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音乐作品的诞生一定是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之下,因此,小学生音乐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必须与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相结合,切不可将二者分离开来,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深化了小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通过审美体验音乐反而又加深了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两者相互融合,更加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力。
有关基于审美能力培养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的文章
心中诚实,能从外表上表现出来,因此,君子要慎独。有敬畏之心,才有慎独。能否做到“慎独”,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这就需要有高度的道德修养,过好“慎独”关。“慎独”就是要自觉按道德良知去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放纵自己。然而,慎独需要锤炼,需要积累,需要通过长期的磨练,使之巩固,成为习惯,才能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
2023-08-02
◎培养孩子的社会规则意识并执行规则。在同玩同乐中获得行为规范,学会控制自己的意愿、情感和行为。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感激别人,能在内心对帮助自己的人怀有感恩之情,愿意对他人回馈爱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教会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勇敢承担自己的过失,多给孩子一些承担责任的机会。◎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任务意识,多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2023-07-19
具有一定专门知识和创新能力、积极从事创新性劳动的人被称为创新性人才。从近几年人才市场的反馈信息来看,富于开拓型的创新性人才是市场上的紧缺人才。在当今的社会竞争中,需要大量的创新性人才。缺乏创新性人才,必将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大,必将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可见,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提高。......
2023-06-26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少年不仅对好的行为,还要对那些不可以做的、不允许的行为做出情感上的评价。对“不可以”的体验,这就是培养个人在社会中判别道德方向。最主要的“不可以”,这就是不可以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我们认为每个少年对这种“不可以”的体验是道德修养的基本特征。培养道德习惯的第三条规律,是使道德原则与教师促使学生做出的行为互相一致。......
2023-11-22
虽然每辆自行车都是由不同厂商生产的零部件组成的,但是车架生产商的名称就是这辆自行车的名称。这种说法并非完全错误,因为和其他单个零部件相比,车架的构造细节决定了一辆车的品质。本章的重点是熟悉车架结构、车架几何以及如何检查车架可能出现的问题。出于诸多原因,车架可以说是自行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车架决定了车子总体上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2023-08-30
维尼非常享受那种在不懈努力、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的喜悦。维尼的这种品质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她今后的成就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维尼的成长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她要竭尽全力去争取机会,让她明白机会的可贵。......
2024-05-29
比如,如果座垫的前部是向下倾斜的,那么骑车人的身体重量就会向前转移,给手臂和肩膀造成更大的压力。相反,如果座垫的前部向上倾斜,骑车人就会觉得生殖器官附近很不舒服。铁人三项运动员有时更喜欢把座垫的前端稍稍前倾,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在保持空气动力学姿势时,感觉更舒服些,这也会消除外阴部的不适感。最后在你确定座垫已经达到想要的角度时,拧紧夹具。......
2023-08-30
(二)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普通学校的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高尚的“美”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发展良好审美个性的重要途径。审美个性是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在教育中大力提倡审美个性的发展,促进人格的不断完善。......
2023-07-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