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往往是音乐教学中最难组织进行的课程类型,而笔者第一次尝试以审美体验为中心的活动课形式开展教学,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随后在开展第一个游戏“动物名称接龙”时,采用的随机点到的形式,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之后的体验。欣赏课的开展往往更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而在这堂以审美体验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当中,仍然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2023-07-04
(一)创设情境:审美体验体现真实性
笔者在课堂导入部分通过“欢迎同学们来到动物节奏王国”一句话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动物王国的情境之中。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动物、游戏都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主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显得非常兴奋,带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而且对接下来教师将如何带领他们游玩动物节奏王国充满了期待和关注。之后,笔者通过多媒体播放音频《阿凡提骑驴》并带领学生进行律动,使创设的情境更加生动直观,并在播放之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从反馈的情况来看,笔者选择的曲目是学生之前学习过并且很喜爱的歌曲,在音乐刚刚响起时,学生就能跟着音乐大声哼唱。在这样一种师生互动的气氛当中,学生不仅会被欢乐的音乐氛围所感染,同时还会有节奏地跟随音乐自由律动;在这样一种轻松愉悦的体验氛围中,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课堂活动。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来看,教师创设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功能变强,同时愿意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在贴近学生生活兴趣的情境创设下,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较高,真实的审美体验油然而生。
(二)身体律动:审美体验最直接的表达形式
在激趣探究部分,笔者用动物名称代替四种节奏型名称。第一个环节通过“动物名称接龙”的游戏,结合肢体拍打的体态律动,让学生感知××节奏型,采取的游戏形式是随机点到学生参与游戏,这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玩第一遍游戏时,学生的反应还不够快,不能准确和迅速地在拍腿时说出一个二字动物名称,多玩几遍以后,学生渐渐熟悉了整个游戏过程。在玩游戏过程中,学生已经潜移默化地感知了××节奏型的拍打方式。当笔者拿出准备好的对应字数的动物卡片时,许多学生看到动物便开始一边念名称一边拍打肢体。在学习××××较密集的节奏型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动作,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当笔者试图检验学生对于这三种节奏型的掌握情况时,发现学生在说出动物名称时,会情不自禁地带上肢体拍打动作,在这样一种肢体律动下,学生在无形中已经记忆住了节奏型的拍打方式,融入动物游戏和肢体律动,学生的审美体验表现得也更加直接。在学习×××节奏型时,笔者首先播放具有该节奏型的乐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让学生感知到节奏型的韵律。在播放第一遍时,学生对乐曲不熟悉,所以笔者在该节奏型出现时哼唱“lalala”。待学生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第二遍让学生从中找到规律,并跟着自己一起哼唱,这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做出一些肢体动作。比如,有的学生听到音乐后做出舞蹈的手势,当笔者询问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动作时,她回答说“听音乐时有种想跳舞的感觉”。还有些动作则是学生在表现他们从音乐中联想到的形象和情节,如在表现×××节奏型时,有的学生感觉节奏很紧密,有一种怕被别人发现的感觉,就想通过突然下蹲来表示这个节奏型。人体各部位都可以充当乐器,所以小学生喜欢通过身体律动的方式来体验音乐,他们在用身体动作与音乐的节奏、旋律以及音乐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行最直接、最真诚的交流,这就是他们在欣赏音乐过程中进行审美体验最自然的、最直接的方式。
(三)即兴创造:审美体验表达的独特性和层次性
在感知、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就能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即兴创造最具真实性,同时也是最自然的表现方法。即兴创造并不只是培养创造力,更多的是体现学生在审美体验中的自主性。在案例中,笔者通过游戏来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学生的反馈,笔者也看到了学生审美体验在创造中体现的两大特性。在此环节,笔者采取了静态画图的方式,首先展示节奏列车,将身体感知的律动转化成图像体验的形式,之后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明白每一节车厢代表四种动物不同的座位顺序,有了前面的律动练习,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列车中圆圈数量代表的含义,并且看图进行肢体拍打练习,为之后的自主创造奠定了基础。之后,笔者让学生当“列车员”,动手绘画车厢,并且安排车厢中动物的顺序,这样学生就能将之前的感知体验通过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同时有了前面的车厢展示,使得学生在创造时降低了难度。之后,笔者邀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他绘画的车厢。在学生创造的期间,笔者注意到学生并不是随意画出圆圈顺序,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如有的学生展示出来的车厢中有重复的节奏,有的学生展示出来的车厢中节奏较密集。最后,加入学生所创作的车厢一起进行练习,既是对学生创造成果的肯定,同时学生也在创造中感受到了快乐,丰富了审美体验。这样,审美体验的独特性就从学生的创造里体现出来了,而学生在创造中表达审美体验的时候往往会联系情境加入自己的想象,创设出情节,再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在绘制节奏车厢时,笔者看到有位学生在一节车厢里画出了“1、1、2、4(数字代表圆圈数量)”这样的排列顺序,当笔者询问其为何这样排列时,他说“鱼的同伴来了,它们的座位要连在一起,所以我就把长颈鹿换到别的车厢了”。通过这样的回答可以看出,低龄阶段的学生在创造中充分结合情境,而且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想法。此外,笔者在观察学生绘画时发现,几乎没有学生安排的顺序是一模一样的,当笔者询问他们为什么这样画时,学生总能给出意想不到的回答。可见,在创造中,他们独特的审美体验得到了释放。
(四)心灵升华:审美体验是情感经验的双向统一
这堂课将四种动物名称带入节奏型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了原来这四种节奏型可以用不同的动物名称代替。为了启发学生的联想,笔者发问:除了用动物名称代替节奏型,生活中还有哪些名称可以对上节奏型呢?学生们纷纷答道:水果,如橘子、火龙果等,还有植物,如松树、月季花等。如此,学生就知道原来节奏与生活还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当笔者说出结束语,希望学生体会节奏带来的快乐时,学生脸上满是轻松、愉悦的表情,有的学生走出教室时还在不停地拍打着身体,还有的学生不停地跟身边的同学交流着生活中还有哪里体现着节奏,学生意犹未尽,笔者也从互动中感受到了良好的审美体验氛围。本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实际上是通过身体律动初步获得审美体验,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遥远,音乐其实就是生活的体现,这样学生的音乐体验就得到了心灵上的升华。同时,学生也能将音乐中获得的审美体验融入生活,感受生命的美好,使得审美体验得到感性与理性、从直观向深层次的深化,这也是笔者想要通过案例所达到的最终的目标。
有关基于审美能力培养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的文章
活动课往往是音乐教学中最难组织进行的课程类型,而笔者第一次尝试以审美体验为中心的活动课形式开展教学,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随后在开展第一个游戏“动物名称接龙”时,采用的随机点到的形式,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之后的体验。欣赏课的开展往往更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而在这堂以审美体验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当中,仍然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2023-07-04
为了加快教学节奏,同时减轻教学负担,部分教师在欣赏课审美体验教学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欣赏课中的审美体验被压缩为被动的听觉体验,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教学方法中规中矩,但实际上教师剥夺了学生自主进行审美体验的权利,将学生的审美体验以统一的标准答案的形式公布出来。......
2023-07-04
教学时间:2019年11月。《动物节奏王国》是一堂二年级班的欣赏课,也是笔者以审美体验为指向的一堂实践课。对于音乐而言,音符、节奏和旋律是其最主要的三部分。只有精准地表现出乐曲的节奏,才能展现乐曲的性质、风格以及内在情感。传统的音乐知识课教学通常采用口授练习的教学方式,而这堂课是笔者以审美体验为核心首次尝试的新型音乐知识理论课教学,这一节欣赏课程将以活动的形式呈现。......
2023-07-04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始终贯穿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指引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将音乐的美育功能展现出来,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将优秀的音乐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二)健全学生人格发展的实际需要欣赏课中的审美体验教学在整个小学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实践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023-07-04
(一)融入审美体验的教学目标整体要求:要求学生学会运用肢体正确拍打基本的节奏型:×、××、×××、××××。(二)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动物节奏王国,游览王国之前,老师先播放一首歌曲,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拍一拍好吗?体验××××节奏型教师示范时左右各拍腿四下。我们用刚刚的拍腿动作来表示。......
2023-07-04
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审美体验教学属于审美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就涉及体验、审美体验、审美教育等相关概念。(二)审美体验的概念审美与体验的结合便有了审美体验这一概念,审美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情感、精神状态的意识。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审美体验价值”的新观点,希望通过音乐教育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人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将是现在音乐教育与音乐教师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2023-07-04
所谓教师主导策略,即教师通过对自身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的控制和对学科情感的流露,发挥自身特长,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以此来引导和感染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需求,提升音乐审美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情感投入是非常重要的。总之,教师必须投入自己的情感,以情激情、以情动情,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023-07-04
而对于那些比较文静内向的学生,则可以采用平等交流的方式,循循善诱,利用鼓励式教学法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教师可以用实际教学的例子来对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加以说明,以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为例,对于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就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一点,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023-07-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