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审美因素:优化与提升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因素:优化与提升

【摘要】: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班级学风的特征、教师的精神状态等因素,决定了教学设计的落实中,必将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目的的达到、学生审美经验的增长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都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音乐教学生成的教师观念基础在于将音乐课堂教学看作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肯定具体教学情境中不确定因素的教育价值,将不确定性看作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布卢姆曾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成果的全部范围。”生成是与预设相对而言的。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班级学风的特征、教师的精神状态等因素,决定了教学设计的落实中,必将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目的的达到、学生审美经验的增长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都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

(一)教学生成的基础要素

学生个体独特的审美观点、生活经验、审美体验以及教学动态过程中的诸多可能性构成了教学生成的基础。音乐教学生成的教师观念基础在于将音乐课堂教学看作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肯定具体教学情境中不确定因素的教育价值,将不确定性看作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正是这不确定性,使得课堂教学充满魅力。为有效促进教学生成,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教学实践智慧与应变艺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对教学实际进展的未预期到的可能留有余地,并要留出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教师在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根据学生的回应以及对学生反应的解读进行即时调整。

(二)教学审美活动中的生成美体现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木星——欢乐使者》这首作品的第二乐段以其纯朴宽广、亲切感人的审美特征营造出庄严崇高、纯净虔诚的气氛,带来宏壮质朴的审美感受。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在第二乐段行板的聆听环节,笔者抛出“聆听音乐,想一想面对广博浩瀚的宇宙星空,我们有着怎样的感受?”这一问题。伴随着音乐,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听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在这一例子中,通过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提供给学生与音乐文本审美对话的契机,引导学生去关注并理解音乐聆听中产生的审美感性经验。之后,以观念展示图的形式促进学生进行表述和分享交流的积极性,唤醒学生对自己音乐体验感受和审美理解的珍视。而这种审美感受经过言说和解读的过程,便给予音乐审美以认知层面的深度。在这节课中,学生独特的音乐感受与理解的观念表达就是教学动态生成的产物,而教学方法和过程就是生成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