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审美因素与交往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因素与交往

【摘要】:教学并不是一种纯科学性的工作,而是人与人心灵的碰撞,蕴含着交往的因素,与人们的日常交流有着相似的规律。音乐教学的交往体现在围绕着作为教学内容的音乐及其相关审美活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是教学交流的一部分。而教师即时的总结性评价以及补充,更加深了学生的审美理解。旋律接唱有着交流影响的功能,有助于教师在一个自然的音乐教学情境中,将音乐的速度、节拍、音色和基本情绪等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

师生关系本身对个体精神成长发展就起到培育、陶冶的作用。教学并不是一种纯科学性的工作,而是人与人心灵的碰撞,蕴含着交往的因素,与人们的日常交流有着相似的规律。课堂教学建立在师生的交流之上,教学交流的开始就是教育影响发挥作用的开始。现代教学论前沿理念日益重视教学中主体间的重要因素,将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在对话、交流以及合作的过程中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活动过程。交往的前提是理解、信任与尊重。教学领域中的两种理解主要包括关乎人的理解以及教学文本的理解。前者是指师生的自我理解与人际理解,后者主要关乎师生对教材的理解。信任是指在教学理解的基础上,相信学生作为独立生命个体,会从自身独特的审美观点、文化背景、生活体验出发,对教学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此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敢于将课堂交给学生,创设学生与教学内容展开对话的空间契机。其主要体现为在前两者基础之上对学生独特生命经历与个体感受的认同,对学生在文本理解过程中审美个性与独特见解的鼓励,对学生观念的倾听和采纳,对学生想法的听取和支持,平等的对话交流等。

音乐教学的交往体现在围绕着作为教学内容的音乐及其相关审美活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是教学交流的一部分。音乐教学交往既可以通过语言的方式来体现,也可以音乐为媒介,通过音乐表现活动本身来体现。

(一)对话交流中教学美的展现

教学中的语言交流既包括师生教学对话,即教师和学生围绕着一定问题展开的对话和交流,也包括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活动等。教学交往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对学生的观念进行启发,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被充分地调动,让学生自己的观念与思考作为他们音乐学习的基础。例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妈妈格桑拉》一课中,有位教师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师生对话交流的生成魅力。基于在整体感知、视唱旋律、歌词朗读等环节中的审美感性经验的铺垫,在歌曲段落划分的问题上,教师将这一问题抛出,请学生各抒己见并说明划分依据。有些学生认为,应该划分为两段,因为前一段是齐唱,而后一段是合唱。教师说这是从演唱形式上进行的划分。有些学生认为,划分为两段的依据是第一段的音乐情绪含蓄内敛、娓娓道来,而第二段的旋律热烈舒展、饱含深情。教师说这是从音乐情感表达的角度进行划分。最后,教师提出从歌词方面进行划分,即第一段是叙述段落,而第二段则是抒情段落。在这样的教学对话的展开过程中,学生对音乐进行着深入思考,并分享着彼此的观念。而教师即时的总结性评价以及补充,更加深了学生的审美理解。例子中教师敢于将问题抛出,体现了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认可;学生主动的思考及观点看法的表达,体现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作为审美主体的参与意识;师生就乐段划分依据展开的对话交流,体现了教学交往中师生对音乐文本理解的共识。

(二)合作表现中教学美的体现

教学中以音乐活动本身为媒介进行的师生交往活动呈现了更多的教学美的生成。音乐表演形式中需要协作完成的方面有旋律接唱、节奏接龙、合唱、合奏,尤其是需要多声部的协作的内容,更需要充分发挥整体合作的功能及效应。旋律接唱作为典型的师生合作式的学唱方法,在歌曲接唱的一问一答中,师生通过音乐的媒介在合作中进行了审美情感的交流,使得歌曲学唱变得趣味而生动。旋律接唱有着交流影响的功能,有助于教师在一个自然的音乐教学情境中,将音乐的速度、节拍、音色和基本情绪等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这样的歌唱合作对学生的注意力和歌唱准确性均有着一定的要求。小学低年级音乐教材中的许多歌唱曲目,通常节奏明快活跃、旋律发展简单,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歌唱教学中非常适合以接唱的方式来进行歌曲的学唱。

以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选用的北京儿歌《打花巴掌》为例。歌曲前六小节中的双数小节均为相同音高与节奏型的乐汇。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有位教师提取其中的音高要素作为铺垫,用科尔文音阶手势进行132三个音多重可能性组合的学唱,使学生熟练掌握其中的音高关系。接着是节奏型要素的掌握。在这之后,教师随即加入单数小节与学生合作接唱,使学生刚刚掌握到的三个音,由于有了教师的歌唱配合,形成了一支欢快的曲调,使得教学颇具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