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美教育中,主要是培养人们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憎恶,使人在情感上受到陶冶。审美教育这个特点是与其本身的特点相联系的,因为美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感的个别形象。因此,审美教育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从审美体验、回味的持续性来说,在审美教育中,美的事物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引起欣赏者情绪的激动,它必然会在欣赏者的头脑中留下痕迹,这种感人的形象是不容易忘记的。......
2023-07-23
教师是具有主动精神意义的生成者和发现者,能够自发地去理解教学内容并生成新的教学意义。对音乐的审美解读,既是一种审美创造,也涉及个性化的审美判断,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主观认知对音乐形态、表现内容、社会意义等进行的审美理解。音乐教师对作品的审美解读将会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理解与认识。为促进学生的审美理解与审美素养的综合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以理性的视角分析作为教学内容的音乐作品及其技术表现要素,更要以审美者角色参与到音乐的理解与感知当中,在聆听、演奏、演唱的基础上,充分体悟音乐的情感内涵、思想内容等审美表现要素。
(一)教学备课中的审美品读
有学者将教师备课分为知识的备课、教学的备课和审美性备课三个层次。音乐教师的知识性备课的内容包括对音乐作品中的相关技术要素的分析、创作背景及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即音乐作品蕴含的技术表现要素与精神内涵。音乐的节奏节拍、调式调性、旋律发展、和声进行、曲式结构等构成的特殊审美形态,它的情感内容、人文主题、德育意义等构成的音乐精神内涵,这些都是可供挖掘的音乐教学内容。教学的备课即指对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音乐知识技能审美潜因,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如音乐审美发展需要、审美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以及音乐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等进行音乐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音乐美体验方法的教学组织等。审美性的备课即在音乐作品的聆听与演奏等感性经验中进行审美理解、审美认识、审美情感体验等,通过对作品本身的审美感性体验,而对学生的音乐作品学习过程和审美体验方式进行构思。只有教师的音乐审美情感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才能够在教学中引导激发学生与音乐的审美产生共鸣。例如,在一次音乐教研活动中,有位音乐教师在公开课后对自己备课时的心得体会进行了分享,谈到教学中对歌曲合乐律动部分的动作设计,教师自己是在备课时对音乐反复聆听中,在直观审美体验基础上产生的灵感。
(二)对音乐表现要素的审美细读
音乐中的技术表现要素蕴含着审美情感表现的内涵,而教师对其的解读就是开启学生审美理解的钥匙。教师对音乐美的潜因的发掘,给予了音乐表现要素被审美理解与感知的可能。例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如今家乡山连山》歌曲的教学中,有位音乐教师结合乐曲的表现情感,对歌曲中的音乐处理记号进行了生动讲解。又如,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中的歌曲《愉快的梦》,第一乐段中的四个乐句的旋律走向皆为下行,营造了一种深沉而神秘的意境,而音乐以缓慢的速度、平稳的节奏更加表现了夜晚宁静安详的气氛。在这首歌曲中关于旋律下行的教学,将使学生感知并理解旋律在音乐中的情绪表现作用。
(三)对音乐文化认知的审美诠释
音乐审美解读需要以一定的音乐美学认识作为积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个人的音乐文化观念将体现于对音乐的解读当中。例如,在教学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时,一位音乐教师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聆听了音乐作品,并对相关音乐欣赏知识做出相关说明。当学生的审美注意和审美趣味被充分调动,通过聆听感受沉浸于音乐美带来的感动与震撼时,教师讲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同学们,历世历代作曲家、音乐家们毕生的不懈努力,在音乐创作中倾注的汗水和心血,都是为了你们啊!你们是音乐的受众,是音乐存在的价值所在。何谓经典?我们知道时间是把杀猪刀,经典就是在刀下所幸存的。而这样经典的作品此刻正跨越了时空,在我们的音乐欣赏聆听中与我们相遇……”这一音乐教学例子中的教师音乐审美思想的表达,虽言简意赅,但意义深远,幽默轻松的背后不乏深刻的人文意涵。如今回想起当时音乐教学中的这一幕,笔者仍能够感受到这位教师对音乐本质的深刻理解、对音乐文化的深切热爱、对音乐美的启迪意识以及对文化传递的深重责任。这里音乐解读的美感特性在于将主体意识、融入意识和关联意识渗透于音乐欣赏之中,使学生此刻的音乐审美欣赏不仅与音乐作品本身产生直接关系,更与作品背后的社会价值、历史积淀相遇,使学生意识到自身作为审美者的主体性存在,与历代优秀音乐文化的密切联系,也使此刻的音乐欣赏意义上的审美体验,产生文化审美品读、历史视域融合的深远意义。
有关基于审美能力培养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的文章
在审美教育中,主要是培养人们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憎恶,使人在情感上受到陶冶。审美教育这个特点是与其本身的特点相联系的,因为美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感的个别形象。因此,审美教育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从审美体验、回味的持续性来说,在审美教育中,美的事物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引起欣赏者情绪的激动,它必然会在欣赏者的头脑中留下痕迹,这种感人的形象是不容易忘记的。......
2023-07-23
教师通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将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表现出来,以此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因此,这一策略包含了发掘音乐作品的情感要素和展现音乐作品的情感两个方面。......
2023-07-04
(三)后天的培养对形成音乐审美感受力的重要性人们对于音乐方面的能力有来自先天的,也有通过后天的努力培养而得到发展的。因此,对于小学生音乐审美感受力的培养,要从文化知识和文化修养出发,丰富学生的知识文化底蕴,如此才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感受能力。无论是对任何类型的音乐审美聆听,其最根本的目的是要以音乐审美感知为主要审美基础。......
2023-07-04
儿童文艺的审美特性是“童趣”审美,即造型或可爱、或滑稽、或天真、或美丽,动作弹性夸张趣味,色调明亮饱满,情绪正面健康,主题安全无害、传达的思想富于正能量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打破了这种“童趣”审美,开创了一种新的成人审美类型。其次,比起外形上的引人注目,角色的独特个性更为吸引成年人的关注。......
2023-08-17
理想的教学美应体现教学精神。(三)音乐教学中的真与善的领域与教学美的关系教学美蕴含于教学实践中,也体现着人类一切活动所追寻的真善美的理想原则。学生审美心理发展的规律受年龄、成长环境、观念认知、个性心理特征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掌握学情特点基础之上的教学实践是教学美产生的基础。教学中真善美的统一是教学的理想精......
2023-07-04
此曲于2016年由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冯继勇教授编配成为交响乐版本,并于2016年10月29日在《筝之魂》——魏军筝乐作品音乐会首演,交响乐的烘托使此曲更具艺术感染力,生动地表现了阿拉伯人民的民族情怀。《大漠行》的创作,是魏军先生打破传统、开拓创新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清风·舞月》是魏军先生于2014年创作的双筝与钢琴、打击乐的筝乐作品。《行者》是魏军先生于2015年创作的一首筝与交响乐的作品。......
2023-08-25
从女性吸引力的角度来分析人类的美有两个后果。人类美与身体性吸引力的等式导致的第二个结果是,它使得人类美的概念似乎与具有审美性的美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我们可能期望我们对人类美的兴趣能为审美和进化之间的联系提供最重要和最明显的例子,但是,在进化心理学家的写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人类美的叙述并不需要这种解释。......
2023-10-14
教学并不是一种纯科学性的工作,而是人与人心灵的碰撞,蕴含着交往的因素,与人们的日常交流有着相似的规律。音乐教学的交往体现在围绕着作为教学内容的音乐及其相关审美活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是教学交流的一部分。而教师即时的总结性评价以及补充,更加深了学生的审美理解。旋律接唱有着交流影响的功能,有助于教师在一个自然的音乐教学情境中,将音乐的速度、节拍、音色和基本情绪等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
2023-07-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