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企业财税管控手段及其弊端分析

企业财税管控手段及其弊端分析

【摘要】:(一)传统财税管控手段传统的财税管控手段无非是利用往来挂账、购买发票、虚列人工、隐匿收入等方式,根据企业纳税需求,不按正常科目对应关系进行账务处理,从而随意调节财务数据,并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企业为了降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负担,大量购买虚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税的抵扣和成本的税前扣除。为了少交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从发票贩子手中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面值不含税价2000万元,支付给发票贩子的金额是80万元。

(一)传统财税管控手段

传统的财税管控手段无非是利用往来挂账、购买发票、虚列人工、隐匿收入等方式,根据企业纳税需求,不按正常科目对应关系进行账务处理,从而随意调节财务数据,并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

1.利用往来科目推迟纳税

例3-1,A企业销售一批货物200万元,成本150万元,合同已经签订,货物已经发出,货款已经收到。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应当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234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00

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00

借:产品销售成本 1500000

贷:产成品 1500000

这样做账务处理,当月既要缴纳增值税34万元,又要缴纳企业所得税12.5万元。

如果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2340000

贷:预收账款 2340000

就可以不体现销售收入的实现,从而不用申报缴纳34万账务处理的增值税和12.5万元的企业所得税。等以后月份想缴税的时候,再做如下:

借:预收账款 234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00

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00

计入预收账款科目的都是比较老实的财务人员,因为很容易被税务机关发现。有些企业财务人员为了更加隐蔽,计入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还有些企业财务人员计入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专项应付款、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科目。

2.收入不入账,形成账外资金

例3-2,B企业核销的坏账损失300万元又收回,正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 3000000

贷:坏账准备 3000000

即将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冲销,同时:

借:银行存款 3000000

贷:应收账款 3000000

由于冲销的坏账准备300万元最终要计入企业的利润,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75万元,所以有的企业在收回核销的坏账时不再做账务处理,也不申报企业的经营所得,75万元的企业所得税就不再缴纳,从而形成账外资金300万元。经常收入不入账的事项还有商品流通企业收到的生产厂家的平销返利、客户未索要发票的现金销售收入、企业销售的下脚料和残次品、试营业收入等。

3.利用虚假发票加大进项税抵扣和经营成本

绝大部分企业的售价都会高于进价,必然产生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企业为了降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负担,大量购买虚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税的抵扣和成本的税前扣除。

例3-3,C企业6月底发现销项税额高达500万元,进项税只有100万元,则需要缴纳增值税400万元,利润也高达400万元,需缴纳企业所得税50万元。为了少交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从发票贩子手中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面值不含税价2000万元,支付给发票贩子的金额是80万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 20000000

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000

贷:应付账款——开票单位 23400000

支付的购买虚假专用发票的费用,一般采用账外资金支付或老板个人承担。

购买的假发票入账后,当月进项税为440万元,应缴的增值税为60万元,利润变为-1600万元,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了,少交各项税款390万元。

4.将资本性支出作为收益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是指通过它所取得的财产或劳务的效益,可以给予多个会计期间所发生的那些支出,如购买机器设备和厂房的支出。收益性支出是指企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其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因而由本年收益补偿的各项支出,如购买原材料的支出。将资本性支出作为收益性支出,就可以加大当期的费用,减少当期的利润,从而少缴企业所得税。

例3-4,D企业购买的小型机器设备不含税价100万元,正常的账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机器设备 1000000

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0

贷:银行存款 1170000

机器设备只能以折旧的形式进入成本费用,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每年的折旧额仅为10万元,需要10年才能得到全部税前扣除。

如果将该小型机器设备作为制造费用处理,则账务处理为

借:制造费用——设备摊销或其他费用 1000000

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0

贷:银行存款 1170000

转入生产成本

借:生产成本 1000000

贷:制造费用——设备摊销或其他费用 1000000

结转产成品:

借:产成品 1000000

贷:生产成本 1000000

产品销售后结转销售成本:

借:产品销售成本 1000000

贷:产成品 1000000

机器设备得以全部在当年税前扣除,少交企业所得税22.5万元。

5.赊销收入不入账

例3-5,E企业销售一批货物不含税价300万元,成本200万元,合同已经签订,货物已经发出,但货款未收到。按照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规定,应当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 35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0

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00

借:产品销售成本 2000000

贷:产成品 2000000

这样做账务处理,当月就要缴纳增值税51万元,又要缴纳企业所得税25万元,即使没有货款也要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好多企业为了减轻税负和资金压力,便对上述业务不做账务处理,既不确认收入,也不结转成本,仅在备查簿中登记。76万元的税款当月便不再缴纳。在以后月份收到货款时应做如下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35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0

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00

借:产品销售成本 2000000

贷:产成品 2000000

同时申报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能这样做的基本上还是听话的企业,好多企业收到货款后也不缴税,便挂入往来科目再推迟缴税或者直接计入内账永远隐匿这笔销售收入。

6.虚列人工费

例3-6,F企业年底预计利润600万元,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150万元,为了逃避纳税义务,便采取虚列人工费的方式增加成本费用。于是利用收集到的100张身份证信息制造工资单,工资单总额600万元。并做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5000000

销售费用——工资 1000000

贷:现金 6000000

结转产品销售成本和本年利润后,企业利润为0,不用再缴纳企业所得税。减少的现金600万元形成账外小金库,除用于列支不合法费用外,并用于股东分红。

7.设置内外账搞账外经营

利用设置内外账实施账外经营,是大多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经常采用的玩转财务数据方式。由于账外经营违背会计法的基本规定,所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从来不讲账外资金如何进行管理和会计核算。企业财务人员便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和自己对会计原理的理解,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和会计核算方法,总结出来大概有以下两种方式:

(1)账外流水账。对企业形成的账外资金,总要记录一下收支时间、收支金额、结余情况等最基本的收支情况,这便形成了账外流水账,如下表所示。

表 账外流水账

账外流水账是最基本的内账形式,也是最简单的内账形式。数额一般不大,也不经常发生,主要用于一些灰色开支或分给股东,支出大部分没有发票,一般都是以借条的形式入账。流水账一般由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保管和登记,一般财务人员甚至不知道有账外资金的存在。

(2)账外账。当企业的账外资金很多、收支频繁发生收支时,账外流水账就不能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了。首先,收支的原始单据非常多,单靠财务负责人已经忙不过来,需要配备专门的会计人员进行账簿的登记;其次,流水账不反映资金的来龙去脉,不利于老板和财务负责人进行监督管理;最后,从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考虑,记账人员不易再负责现金的收支,流水账逐渐演变为一套完整的账。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一个企业就是一个会计主体,现在出现了两套账,这两套账又如何对接呢?对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内账+外账。

这种模式就是指,有发票的经济业务,如采购时供应商给企业开具的发票,销售时客户也索要了发票,全部计入对外的账,对内的账不再记录,即外账;没有发票的经济业务,如采购时供应商没给企业开具的发票,销售时客户也没索要发票,全部计入对内的账,对外的账不再记录,即内账。内账和外账一样,也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和总账,并形成会计报表。这样核算下来,便形成两套会计资料,内账会计报表和会计凭证(原始单据几乎全是白条)用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和核算的需要,外账会计报表和会计凭证(原始单据全是合法发票)用来满足企业报税和迎接税务机关检查的需要。由于原始单据不重复记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少,另一方面内账和外账都反映了企业一部分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只有将内账数据和外账数据汇总在一起,才是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2)内外平行。

这种模式就是指,不论有发票的还是无发票的经济业务,不论票据是否规范,只要是真实发生的款项收支,都全部计入内账,内账做完以后,把有票的业务再单独拎出来,重新再进行一遍账务处理。内账和外账都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和总账,并形成会计报表。这样核算下来,也形成两套会计资料,内账会计报表和会计凭证(全部经济交易)用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和核算的需要,外账会计报表和会计凭证(仅是具有合法票据的业务)用来满足企业报税和迎接检查的需要。由于无票业务的原始单据重复记账,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大,内账是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无须再进行加总。内账做完以后,还需要把反映在外账上的有发票的经济业务从内账中拎出来,在外账上重新进行账务处理,此时内账的记账凭证后面就没有了原始单据,有些企业便用发票的复印件替代原始单据。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企业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并不是严格执行“有票业务计入外账、无票业务计入内账”这么一个原则。好多企业为了达到更好的偷税效果,往往把有票业务也计入内账,外账只是反映很少的一部分业务,外账反映的收入规模甚至不到真实收入规模的10%!

以上介绍的是最根本的“两套账”的模式,在这基础上,企业财务人员还摸索出了其他模式,如账外流水账、不反映真实情况的一套账等,不过大都是这两种模式的变种,与这两种模式差异不大。

(二)传统管控手段的弊端

传统的财税管控手段主要是通过会计科目和是否入账来玩转财务数据、调节纳税的,只考虑企业的纳税负担和老板的感受,没有考虑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其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1.账目混乱

传统的财税管控手段主要通过乱记会计科目隐藏收入和不合规费用,带来的结果必然是账目混乱。比如A企业把销售货物收入234万元计入预收账款,必然导致往来科目挂账与实际不符,如果计入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甚至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专项应付款、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科目,账就乱得没法看了。作者经常参与整理企业的乱账业务,经常对企业的乱账目瞪口呆,账务处理没有一笔是规范的,财务数据没有一个是真实的,账务调整根本无法进行,要想获得真实的财务数据,唯有推倒重来。这样的财务数据除了应付税务机关的检查,对企业管理又有何用?

2.库存账实不符

传统的财税管控手段多采取收入不记账隐匿收入,购买假发票虚抵进项税,必然造成企业的存货账实不符。比如A企业把销售货物收入234万元计入预收账款或者计入内账,外账上便不能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由于货物已经发出,必然造成库存短缺。再如C企业从发票贩子手中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面值不含税价2000万元,为了抵扣进项税,必然增加原材料2000万元,企业仓库实际上并没有收到这批原材料,也必然短库。所以,传统财税管控手段下的企业库存没有一个是真实的。难怪有的企业财务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税局把库查。只要税务局说核实企业库存,没有一个企业不慌的。作者在接受税务咨询工作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问虚拟的库存如何消化,库存问题是企业隐匿销售收入偷漏税带来的后遗症,很遗憾这个问题无解。消化库存很容易,但是需要缴税。

3.纳税评估指标异常

传统的财税管控手段只考虑了老板和企业的需求,怎么税收利益最大化怎么来,甚至有些企业根据纳税需求倒推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必然带来各项财务指标和纳税评估指标的异常,如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成本费用率、投入产出比等上蹿下跳。一个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这些比率数值的变化是比较平稳的,凡是上蹿下跳的企业都是在弄虚作假,金税三期系统会预警。

4.税务风险特大

金税三期上线后,税务机关与其他各部门之间共享的从信息业务面更宽、交互性更强,而传统的财税管控手段恰恰忽略了与第三方大数据的对应和一致。税务机关通过金税三期系统功能很容易就把企业与第三方数据的差异比对出来,让企业的假账数据现出原形。企业再依靠隐匿收入、虚列成本费用、搞账外经营等方式进行企业财税管控,税务风险特大。企业老板和财务人员都要适应国家税收监管手段带来的变化,跳出企业纳税主体和企业两套账,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去看企业的财税风险,去管控企业的财税风险,并注重企业财务数据和纳税数据与第三方大数据的吻合,彻底规避企业新形势下的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