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金税三期对税务稽查的变化及影响

金税三期对税务稽查的变化及影响

【摘要】:可以预见,金税三期全面推广后,税务机关的税收风险识别能力和效率将大大提高。但金税三期已经将这些时限预设在系统中,对外支付时,系统将会自动识别逾期未备案的合同,并生成罚款。

1.优化税务风险识别及稽查选案能力

2015年年底发布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要求自2016年起,以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局为主,集中开展行业风险分析和大企业风险分析,运用第三方涉税信息对纳税申报情况进行比对,区分不同风险等级分别采取风险提示、约谈评估、税务稽查等方式进行差别化应对,有效防范和查处逃避税行为。

金税三期作为系统保障,将逐步实现涉税数据在总局和省局集中处理,并为导入第三方信息预留接口,实现涉税数据与海关银行工商等系统的自动互联和信息实时比对。目前,税务稽查局的选案系统已与金税三期成功对接,通过金税三期数据自动筛选高风险企业,较之原来的选案方法将更为高效。此外,金税三期还能帮助税务机关提取有共性的数据指标进行分析,从而及时发现某个行业的税务风险点。可以预见,金税三期全面推广后,税务机关的税收风险识别能力和效率将大大提高。

2.信息工程逐步渗透税务工作的各个环节

税务管理从最早的企业信息录入查询,到电子申报,再到整个涉税流程的电子化、数据指标的信息提炼,信息化管理由此全面展开。金税三期上线之后,税务机关面对与企业纳税有关的宏观大数据和企业小数据,既不再担忧无处保管和存放,同时还会被加工利用,许多数据的勾稽关系在高度发达的网络中被一一自动建立,人工分析也逐步有了计算机的辅助设计,事先安排好的数据模型根据风险管理的一些经验指标开始大量滚动筛选,许多偷税疑点可以被及时发现,从而做到数据中心下达指令,评估部门开始锁定目标,税收管理员日常检查,稽查部门有目标地出击。

3.增值税发票管理信息化

增值税发票系统是金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税工程的升级换代,自2015年起推行、启用增值税发票系统的升级版。该版本覆盖纳税人的全部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并实时上传至税务机关形成电子底账,作为纳税申报、发票数据查验以及税源管理、数据分析运用的依据。该版本还同时与国家税务总局〔2016〕第23号公告的《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与编码》兼容。实施全国统一的编码将有助于识别、统计、分析、筛选、比对各类商品的增值税税负率,为后续税收风险管理打好基础。此外,随着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的推广,电子发票的开具也逐步完善。税务机关通过对发票信息的纵向、横向分析比对,能加强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纳税情况以及行业平均水平的了解,非常有助于税务机关提升税务管理和税务稽查的效率。

4.税务稽查需严格执行程序性规定

金税三期将现行所有的税收法律法规都集成到了系统中,其中的程序性规定,特别是一些之前在执行中未被严格落实的时限要求将受到系统的严格监控。以跨境费用支付为例,根据《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2009〕19号)和《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2009〕3号)的规定,在境内提供劳务的非居民企业及接受劳务方都应自合同签订30日内办理相关税务事项备案登记;同时,向非居民企业支付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转让财产所得等款项的扣缴义务人也应当自合同签订30日内办理合同登记备案。此前,不少企业抱着不少交税款就没有风险的心理,并未按时完成登记备案,税务机关也缺乏必要的监控手段。但金税三期已经将这些时限预设在系统中,对外支付时,系统将会自动识别逾期未备案的合同,并生成罚款。换句话说,30日登记备案时限已由非强制监控变为强制监控。

除了合同项目备案登记外,现行税收法规中还有诸多时限类规定。例如,各类税务变更登记、税收优惠条件变化报告、存款账户账号变化报告、财务会计制度备案等,金税三期都会要求企业遵从。企业如果未按时限履行该项涉税义务不仅会导致罚款,系统还可能对纳税人进行扣分,从而影响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和享受信贷外汇等激励措施的资格,甚至会影响出口企业退免税管理类别。

5.税务机关管理方式发生了转变

金税三期一系列建成的信息工程投入使用后,过去税务机关“打击型”、“管制型”的征管工作正在向人性化管理直至纳税服务方向转变,“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思维正在逐步渗透全体税务系统。信息管税战略实施之后,对于纳税人的服务和权益维护,在有实际数据反映的网络面前丝毫不敢懈怠。以前的被动服务和被动管理已经被改造成主动服务与主动管理,税务稽查再也不是在办公室坐等举报电话和检举信,而是提前设置风险指标和预警值,分析查找企业纳税数据异常点,甚至提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场,核实企业的经营范围、观察产品的制造流程和生产工艺、研究企业的盈利模式,进而总结行业税务风险点,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偷漏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