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救阿斗,保护刘备妻妾的赵云在长坂坡表现突出

救阿斗,保护刘备妻妾的赵云在长坂坡表现突出

【摘要】:“长坂坡,救阿斗,杀得曹兵个个愁。”赵云的任务是保护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和糜夫人,还有糜夫人怀中的阿斗。这时一曹将飞马冲到,被赵云一枪刺死。这时糜夫人正被张郃追赶,二人急急跑圆场。张郃张弓搭箭,射中糜夫人左腿。为寻找二位主母和小主人,赵云已在曹军的兵山将海中七进六出。徐母大骂儿子弃明投暗,当即自尽了。《长坂坡》的主角是赵云,而被称为“活赵云”的是武生宗师杨小楼。

还记得《甘露寺》里乔国老的唱词吗?“长坂坡,救阿斗,杀得曹兵个个愁。”

这是在夸赵云。赵云是个很勇敢、战斗力很强的人。不过,赵云身上不只有勇敢和战斗力。

“曹兵”其实很强大的。在京剧舞台上,一般一个统帅手下只有四个将军,但曹操手下有八个将军,称为“曹八将”。而刘备手下现在只有张飞和赵云能打仗,关羽跟着诸葛亮求援去了。

赵云的任务是保护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和糜夫人,还有糜夫人怀中的阿斗。可是,赵云大战曹八将时,两位夫人被曹兵冲散了。

赵云遇见倒地的糜芳,问他:“为何倒卧草中,可曾看见主母与小主?”

糜芳说:“二主母抱了小主而走,俺被曹洪追来,中枪落马,难以挣扎。”

这时一曹将飞马冲到,被赵云一枪刺死。

赵云扶糜芳上了曹将的马,自己再次杀进曹军的兵山将海,寻找二位夫人和小主。

冲杀了一阵,赵云见走来一群百姓,甘夫人和糜竺也在人群中。

赵云拜见甘夫人:“赵云来迟,使主母受惊了,但不知二主母与小主何在?”

甘夫人说:“曹兵杀来,我与糜夫人只得弃了车辆。糜夫人抱了阿斗,不知逃往何处去了。我恰遇糜竺护着,步行至此。”

赵云便护送甘夫人等到当阳桥头,将主母交给守桥的张飞,自己再去寻找糜夫人。

这时糜夫人正被张郃追赶,二人急急跑圆场。张郃张弓搭箭,射中糜夫人左腿。糜夫人抱着孩子翻滚到一道断墙后藏身。

糜夫人咬着牙拔出箭头。婴儿忽然啼哭起来。哭声传出断墙,惊动驰来的一将——不是别人,正是赵云。

赵云滚鞍下马,跪倒在地:“主母,臣赵云救驾来迟。”

糜夫人喜极欲泣:“将军请起!幸喜得见将军,阿斗有命了。我今身带重伤,难以行走。

可叹皇叔漂流半世,只有这点骨血,万望将军保定此子,杀出重围,我就死也甘心了。”

赵云惊道:“主母不必如此,请立即上马,待臣步战,杀退曹兵。”

“将军说哪里话来,将军不用战马,怎好交锋?”糜夫人看见旁边的枯井,心意已决。

她唱:“将军果然忠心耿,保护我儿去逃生。阿斗付与将军手……”

赵云伸手欲接,忽然明白了糜夫人的用意:“主母不可!”

锣鼓敲着“乱锤”,赵云和糜夫人将婴儿推来让去。

糜夫人不想耽误时机,便把襁褓中的阿斗放到地上:“将军你看,曹兵来了。”

赵云东张西望:“在哪里?”

糜夫人趁机登上用椅子代替的井台——

赵云慌忙扑过去!

可只抓下了糜夫人身上的一件帔。

赵云沉痛无比。可是他没空发呆,拿起他的枪推倒断墙,填平了枯井。然后抱起阿斗,裹进胸甲中。

为寻找二位主母和小主人,赵云已在曹军的兵山将海中七进六出。现在小主人找到了,赵云这次出去就不用再进了——可他这次还能出得去吗?

赵云累了。他的身躯就是铁打的也经受不住这样无尽的厮杀。

前面来了夏侯恩,他是曹操的“背剑大将”。

夏侯恩本事不大决心大,他要生擒赵云。

夏侯恩大喊:“来将通名!”

赵云说:“常山赵子龙。”

“快快下马投降!”

夏侯恩和赵云只战了一个回合就阵亡了。

我们前面介绍了旧时舞台上有捡场的撒火彩,有火烧场面或妖怪变化都要撒火彩,夏侯恩死了也要撒火彩。夏侯恩不是妖怪,但他背着的剑是个宝贝。

撒了火彩,赵云见夏侯恩背上红光闪耀,不由惊奇:“待俺下马看来。”

他看到剑柄上镌着“青釭(gāng)”二字,顿时惊喜。他久闻曹操有宝剑两口,一名“青釭”,一名“倚天”。倚天是曹操自佩之剑,青釭就让人背着。

“听说青釭宝剑削铁如泥,待俺试试。”

赵云冲入敌群,挥动青釭,敌将的刀枪应声而断。

有了好兵器,赵云省劲儿多了。

“旌旗招展龙蛇影——”

这是曹操在唱闷帘导板。导板的第一句一般都是在幕后唱的,所以叫“闷帘”。

曹操和谋士徐庶登山观战。

曹营大将张郃、曹洪、徐晃、许褚、李典、张辽、曹休、乐进一齐出阵与赵云交战,都被杀败,他们的兵器都像柴火一样被劈成两截。我想,如果他们中的哪一个脑洞大开,借来曹操的倚天宝剑与赵云较量,结果会怎么样呢?也许倚天能砍断青釭?可惜他们没有我这样聪明。

“哈哈,”曹操在山上唱,“山冈之下那员将,白盔白甲白缨枪。抖擞威风天神样,若得此将乐非常。”

徐庶说:“丞相莫非有爱将之意?”

曹操说:“但不知此将是谁?”

“此人大有声名,乃是常山人氏,姓赵名云字子龙。”

“哦,莫非就是昔日大破八门金锁阵的赵云吗?”

“就是此人。”

曹操连声赞道:“好将啊好将!”

徐庶就说:“丞相欲得此将,有何难哉。”

曹操忙问:“先生有何妙计?”

这徐庶原是刘备的谋士,曹操为了得到徐庶,接来徐母,并用假造的徐母笔迹把徐庶骗到曹营。徐母大骂儿子弃明投暗,当即自尽了。母亲死后,徐庶下了决心,绝不为曹操进献一计。

但今天徐庶“献计”了:“丞相只需传下一令,‘宁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谁伤了赵云一枪一箭,斩首勿论。将他擒回营来,我会劝他归降,丞相意下如何?”

曹操闻言大喜,立即传令。

徐庶暗笑:“只消舌尖一席话,胜助刘家百万兵。”

接下来的形势便对赵云大大有利了。他舞动一枪一剑,如入无人之境。

但他忽然想到,厮杀了半天,怎么怀中的小主没有动静了?

赵云停下观看,这才松了口气:“他倒睡着了。”

当阳桥头,张飞正等得焦急,却见赵云来了。

张飞说:“四弟快过桥,有俺老张抵挡追兵。”

追兵很快到了。

曹操问:“前队为何不行?”

众将回禀:“来到当阳。”

曹操身边的夏侯杰说:“桥上站着一人,末将有些害怕。”

曹操吩咐:“前去问来。”

“呔,”夏侯杰鼓起勇气上前喊话,“桥上之将,通名受死。”

桥上传来巨雷般的吼声:“燕人张翼德在此!”

“哎呀!”直吓得夏侯杰肝胆俱裂,顿时倒下不动了。

曹操看看夏侯杰:“吓死了?”想起以前听关羽说过,他三弟翼德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今日一见,果然勇猛盖世。

张飞大喝:“谁敢前来决一死战?”

曹营众将被镇住了,个个踟蹰(chí chú)不前。

张飞的分贝更高了:“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

曹操身体不好,有头痛病的,他受不了张飞的吼声,只得下令:“将人马退回。”

《长坂坡》的主角是赵云,而被称为“活赵云”的是武生宗师杨小楼。

此剧的重要场面不在武打冲杀,而在“掩井”一场。如果大腕梅兰芳参加演出,那他肯定是扮演糜夫人而不是甘夫人。

赵云见到受伤的糜夫人要扶她起来,杨小楼的动作很细腻,是伸过枪杆助她起立,因为赵云和主母的关系使他不便“零距离”搀扶。接下来“抓帔”的动作难度很大。赵云观望有无曹兵杀来,再回头时糜夫人已经要往井下跳了,他急忙伸手去抓。在这一瞬间,如果动作慢了就会抓空(糜夫人不可能等赵云来抓),太快了抓不好会把线尾子抓住。旦角脑后下垂到小腿的长长的线尾子是跟“大头”(假发)连为一体的,抓住线尾子那就非把大头拽下来不可。还要解释一下,帔不是“披风”,它有袖子,穿在而不是披在褶子外面。杨小楼抓帔时不但身上、脸上有戏,抓得也极为利落。他是在糜夫人背上按着捻一下,使帔和里面的褶子分开,说时迟那时快地将帔抓下,这时必有满堂彩声。但这精彩的表演也是在旦角演员天衣无缝的配合下完成的。糜夫人的扮演者在出场前就要使帔和褶子套得松些,等到放下婴儿、跳上井台,很快地将帔解开,把可能碍事的线尾子甩到前面,一感到赵云的手触及背部就迅速将双臂往后平伸,在跳下去的同时帔就被抓下了。

上面说了舞台上精妙绝伦的配合,下面说个相反的例子。

富连成科班的孩子们(都是男孩子)有一次演出《长坂坡》。

陈盛荪扮演中箭的糜夫人上场,按规定要唱几句散板,然后坐到井台上,接着就该赵云上了。然而,当场面(乐队)拉起散板的过门,陈盛荪正准备开唱时,意外发生了。

扮演曹操的叶盛茂正在后台和几个同学聊天,一位老师过来对他说:“别聊啦,一会儿该你上啦。”

老师这话让叶盛茂心里挺不自在,忽然他听到胡琴起了过门,就糊里糊涂唱起曹操的闷帘导板:“旌旗招展龙蛇影!”

拉胡琴的老师一听不对劲,不该曹操开唱啊,他就赶紧收住了过门。

台上的陈盛荪被台后的叶盛茂抢了先,一下子愣住了,等老师再起过门时,陈盛荪已经完全想不起糜夫人的唱词了,坐在那里急得直哭。

眼看演出砸锅,陷入僵局,还是演赵云的赵盛璧比较机灵。救场如救火,他不等陈盛荪开唱,在后台大喊一声:“马来也!”锣鼓敲起“扭丝”,赵云出了场,这才把“掩井”这场戏演了下来。

这么说,“火”被救灭了?还没有。

叶盛茂出了这么个大错,十分紧张慌乱,等到该曹操上场拉起过门时,他也跟陈盛荪一样脑子里一片空白,怎么也想不起闷帘导板的唱词了。

过门等着他,同学捅着他,可他傻愣愣地站在那儿就是张不开嘴。

胡琴又重新起过门,一位老师跑过来给叶盛茂提词儿:“旌旗招展龙蛇影!”叶盛茂这才开唱出了场……

戏演完了回到科班,等待这些孩子的是“打通堂”。这是最严重的惩罚,所有人都挨打。“主犯”叶盛茂挨了30大板,其余的人不论主角配角,龙套马夫,每人都挨5板子。按说赵盛璧救场有功,应该免打吧,但照样挨了5板子。你会觉得不合理,应该谁出错谁挨打,为什么没出错的也要一起倒霉呢?老师的理由是:如果是小错就打本人,让他一个人记住就行了。但大错需要所有人都记住,打通堂是为了加深印象。

不过在富连成科班里“执法”公正,让挨打的孩子都服气。比如,叶盛茂是社长叶春善的亲侄子,出了错照样不放过。

我们现在不提倡体罚了,但也不妨了解一下过去科班里是怎样打屁股的。在科班里挨打又叫“抱板凳”,因为要趴在板凳上。只是老师拿的竹板并不是打在屁股上,而是打在大腿中部,因为如果把屁股打疼了,学生就没法坐了。你瞧,打屁股还打得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