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加强学前教师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师资保障

加强学前教师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师资保障

【摘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丰富学前教师教育教师队伍的实践经历,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了解当前学前教育的实际需求,致力于研究并服务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质量,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实现对未来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美好愿景,有赖于课程实施的效能,而课程实施的质量取决于学前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不管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上有多大的变化,如果教师没有能力去贯彻执行课程设计者的理念和意图,那么,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蓝图对教师教育的改进也是于事无补的。[41]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教师即课程,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课程;没有好的教师,哪怕再好的课程方案也终究是一句空话。[42]

(一)加强学前教师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培训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J.I.Goodlad)认为,在理想的课程转化为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对课程的“感悟”和“运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当前师资力量薄弱已成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中的重要瓶颈。客观地说,我国相当一部分幼儿园教师培育机构的教师,特别是那些为追求经济效益而举办学前教育专业院校的教师,并不具备承担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素养和相关背景。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由开课院系的教师承担,学科基础课程主要由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承担,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则由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承担。相对于专业理论课程教师而言,在许多高校里,教育实践课程指导教师的地位更为低下,常常是由年轻的教员、研究生充当,有时也安排那些没有重要工作的终身教员担任。[43]高等学校普遍以科研为主业、教学为副业的今天,这些教师的任用标准主要是学历和学术标准,很多教师没有学前教育实践经验,对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了解甚少,也不熟悉当前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幼教机构的现行课程特征。对学前教育的深入研究不够和实践体验的匮乏,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要实现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由美好蓝图到现实场景的转换,就必须加强学前教师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学前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应当从新教师的培养和在职教师的培训两条路径入手。

第一,应加大学前教育专业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力度,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吸引更多专业情谊深厚、理论基础扎实、具有一定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人才加入到学前教师教育专业中来。当前,我国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都有为本专业研究生教育输送优质生源的职责,尤其是处于教师教育体系与层次结构最顶端的部属师范大学,其在基础学科领域独具优势,教师教育也更具特色,理应承担更多的职责。然而,根据《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之相关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经考核合格可录取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44]这种“一刀切”的硕士研究生就读政策导致相当一部分免费师范生不能攻读学术型硕士和博士学位,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前教师教育专业的生源质量,调研中很多部属师范大学教师对此现象亦有所反应。目前,有学者已提出免费师范生读研政策的完善措施,如安排一定比例的保送研究生指标;在保证履行服务义务的前提下,允许成绩优秀者报考学术型硕士和博士学位等。

第二,吸引有其他学科背景的人才加入学前教师教育队伍。学前教育是一个涉及科学、神经科学、遗传学、经济学社会学、福利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专业,因此,要培养学前教育事业所需的各级各类人才就应组建一支多学科的学前教师教育教师队伍,尤其应该重视医学、脑神经科学等研究领域人员的参与[45],探索幼儿园教师培养机构与医学院联合培养、特殊教育知识技能与学前教育相融合的培养机制,促进学科交叉,培养一批业务精湛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重视学前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要重视教师职后培训工作,不得采取“只使用不保养”的方式对待现有的教师队伍。针对当前高校普遍缺乏具有学前教育学科背景教师的现实,建议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培训方式和培训手段开展教师在职培训,如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进行培训,安排不具有学前教育学科背景的教师去高水平大学进行相关课程进修,开展国内外专项培训,赴境外访问学习等。

(二)重视学前教师教育者的教育实践经历

当前,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尤其是专业理论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声誉相对比较低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任课教师理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客观地讲,目前多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长期脱离学前教育一线工作,对托幼机构保教实践缺乏最基本的专业认知,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经常讲着自己不知晓、也不曾经历过的案例,这种“隔靴搔痒”式的讲授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也经常会招致学生的质疑。再加上,高等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导致教师不得不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科研工作,对教学工作或直接或间接的轻视导致其质量和效果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高质量的学前教师教育需要高质量的学前教师教育教师队伍。为保障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施效能,应要求学前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具备学前教育一线的实践经历,在实践经历中体会托幼机构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并将这种要求反馈到学前教师教育的课程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突出学前教师教育者的实践经历并不是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去托幼机构带班或开展保教工作,而是强调学前教师教育者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根植于学前教育的真实情况,必须对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具有最基本的认知。为此,需要探索建立教师深入保教机构实践体验和研究的激励机制,例如,利用短期脱产、课程见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参与幼儿园教研活动或园本课程开发等形式到幼儿园一线开展实践研究,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深入幼儿园、教研机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兼职任教、挂职实践,采取每5年累计不少于1年的方式开展实践体验[46],等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丰富学前教师教育教师队伍的实践经历,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了解当前学前教育的实际需求,致力于研究并服务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质量,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三)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学前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

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离不开人民满意的幼儿园教师。培养人民满意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在学前教师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文章”,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学前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鼓励高等学校与幼儿园、教研机构等积极探索“协同教研”“双向互聘” “岗位互换”等教师发展新机制,聘请学前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等作为兼职教师,参与部分课程的讲授、举办讲座、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专业技能训练、教学研习等,为学生们带来最实际的课程,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学前教育一线的实际情况。同时,建立并完善“双导师”培养制度,即由一名大学教师和一名幼儿园教师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聘请一批优秀幼儿园教师作为实践导师,对学生的模拟教学、见习、实习、毕业论文等进行富有实践针对性的指导[47],目的是帮助学生成长为有实践能力的教师,并以教育实践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为抓手,与师范生、学前教师教育教师队伍和专家团队形成研究共同体,共同致力于未来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