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家幼儿园教师政策优化方案探讨

国家幼儿园教师政策优化方案探讨

【摘要】:(一)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改革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七条也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访谈中很多教师谈到了国家幼儿园教师政策改革对课程设置的影响。

进入21世纪,我国教师教育体制逐步实现了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战略调整,形成了多元、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逐渐将培养目标调整为各级各类保教机构培养师资。这就意味着,国家幼儿园教师政策的实施与调整必然会影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当前,影响较大的两大因素当属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颁布实施。

(一)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改革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七条也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我国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证制度的二十余年来,对师范生一直采取教师资格直接认定制度,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教师,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已经完成从知识水平到教育教学实习的全过程,因此被视为具有当然教师资格的个体。进入21世纪,随着综合性大学和其他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加入到教师培养和培训的队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从单一、封闭走向了多元、开放的模式。原有的教师资格制度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师教育体制的需要,不利于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也不利于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为严格教师职业准入,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以及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教育部于2011年下半年开始在湖北、浙江2个省份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本次改革改变了以往师范生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的做法,实行“学历”与“教师资格证”分离制度,将师范生统一纳入考试范围,明确规定凡湖北省内(含户籍或工作单位在湖北省)、浙江省内(含户籍或工作单位在浙江省)申请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必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2013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必备前提,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考,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以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为例,笔试考试科目为《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两科,各150分,共300分,考试分为计算机考试和笔试两种方式,旨在考察申请人必备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以及科学文化素养等,以及从事保教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面试主要考查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33]在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基础上,结合推进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按照规划,2015年我国将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

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对于拓宽教师来源、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对幼儿园教师培养机构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倒逼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学前教师教育机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对提高未来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尤其是保教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颁布实施

2012年,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底线要求,明确了教师开展保教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确立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为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提供了重要的工作依据。

《专业标准》以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基本内容框架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和62条基本要求,在每一领域内容及基本要求上充分体现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特点。如,在专业理念上,特别强调幼儿园教师要重视生活、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及独特作用;在专业知识上,强调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知各种常见的安全应急预案,并掌握幼儿安全防护及救助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专业能力方面,特别强调幼儿园教师应掌握环境创设、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与教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以及0~3岁婴幼儿保教以及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和方法等。总的来说,《专业标准》具有如下特点:专业标准高,即幼儿园教师是经过严格培养与培训的专业人员;素质要求全面,涉及幼儿园教师的德、能、才、艺等方面;立足幼儿园教师终身专业发展,强调幼儿园教师反思与专业发展能力的养成;[34]高度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师德与专业态度;充分体现幼儿园保教结合的基本特点;突出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了艺术要求。

《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维度对合格幼儿园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进行了规定,因此,它的颁布实施为学前教师教育机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作依据和准绳。各院校必须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遵循教师培养和发展规律,以加强专业理想、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反思与研究能力为核心,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将专业理想教育与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师德理念、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素养、艺体素养、科研素养等的协调与平衡,科学设置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培养专业情意深厚、人文科学素养全面、具有保教一体化能力的幼儿园教师。

访谈中很多教师谈到了国家幼儿园教师政策改革对课程设置的影响。

“这几年对我们课程影响比较大的恐怕还是国家的一些政策法规,比如教师资格证考试。过去,学生只要顺利毕业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现在就不行了。总不能让学生辛辛苦苦上了几年大学,最后连个教师资格证都拿不到吧?所以,文件出台后我们根据相关要求修改了人才培养方案。总的来说变化比较大,一些过去我们重视的课程被削减了,比如钢琴课,过去我们安排的学时很多,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而效果并不好,再说现在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并不要求必须会弹琴。这样一来,我就把艺术课的学时拿掉了一些,然后把它放在各科教学法、政策法规、见习、实习等课程上了。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取得教师资格证,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现在开设了一门实践课程叫专业技能训练,在教师资格证考试前两周请幼儿园教师来给学生进行技能强化。应该说这门课还是有一些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