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性课程、人文课程、方法类课程以及外语、计算机课程等是实施通识教育的显性课程,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通识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建设,如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方面的教育也可以纳入到课程建设的高度上来。通识教育隐性课程门类众多,其中部分课程的通识教育作用明显大于其他课程,有人称这类课程为通识教育主导隐性课程,它主要包括大学的各种讲座、课外阅读、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2023-11-20
自1903年湖北省立幼稚园成立以来,我国设立学前教育机构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纵观百年发展史可以明显地看出,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对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等都有相应的规定。如清末的《奏定蒙养院章程与家庭教育法章程》明确规定:“蒙养院的教育内容包括游戏、歌谣、谈话、手技等。”[32]陈鹤琴、陶行知等专家指导下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于1932年由当时的教育部正式公布,该《标准》规定幼稚园课程主要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工作、静息和餐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内容等规范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来实现的。195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的教养活动项目包括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和计算等6科。自此,幼儿园分科课程模式在我国开始形成,并在此后较长时期影响着我国幼儿园课程设置的模式。198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该《纲要》以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基础,按年龄班详细地规定了在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以及美术等八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与要求,要求“幼儿园设置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科”。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打破了以往国家统一管理课程的模式,实行国家与地方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并强调幼儿园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重视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在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课程的设置一直以来都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安排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历史时期,学前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必然影响到幼儿园教师培养和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如20世纪50年代,我国幼儿园教育全面学习苏联模式,在课程设置上采取分科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学前教师教育课程也相应采取了分科模式。当时,以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为代表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包含了幼儿园语言教学法、自然教学法、体育教学法、音乐教学法、美术教学法、计算教学法等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对学前教育的管理模式也日益开放,逐步采取了国家宏观管理和地方负责相结合的模式,具体在学前教育课程方面,国家只提供指导性思想和原则,更多强调调动地方积极性,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地发展多样化的幼儿园课程。这一时期,国外先进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课程方案纷纷被引入中国,传统的幼儿园分科课程模式逐步被打破,主题活动、综合活动课程、区域活动、园本课程等逐渐成为幼儿园课程领域的重要话语。此后的三十余年,伴随着精彩纷呈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学前教师教育课程也进行了相应的变革,如传统的幼儿园“六科教学法”被“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取代,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幼儿园班级管理等课程纷纷进入课程方案。
进入新十年,为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国十条”相关精神,帮助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全面提高保教水平,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出了合理期望,每个领域又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虽然《指南》并没有对幼儿园课程作出直接规定,但其对幼儿园开展保教活动的指导价值和规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无疑会带来幼儿园课程以及教育教学的改革。从幼儿园领域教学来看,随着《指南》的颁布实施,五大领域的学科领域知识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各领域知识的整体结构和体系都在变,再加上各领域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学科教学知识的提出,教学理念、方法与手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终将体现在培养未来幼儿园教师的学前教师教育课程中去。
有关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的文章
学术性课程、人文课程、方法类课程以及外语、计算机课程等是实施通识教育的显性课程,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通识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建设,如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方面的教育也可以纳入到课程建设的高度上来。通识教育隐性课程门类众多,其中部分课程的通识教育作用明显大于其他课程,有人称这类课程为通识教育主导隐性课程,它主要包括大学的各种讲座、课外阅读、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2023-11-20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世纪之交的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指明了道路。此次课程改革,最为突出的理念就是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必须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领会其中蕴含的新型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发展观,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变革自己的行为,从而为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2023-07-19
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的变革是无法超越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这个大背景的,教师教育的变革必然带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课程标准》将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价值追求定位于教师专业发展,确立了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
2023-07-03
在创造这一“中国奇迹”的过程中,不能低估中国教研体系的巨大作用,不能忽视教研员在其中的独特贡献。为此,厘清教研员专业属性,明确教研员专业素养,建立教研员专业发展标准,以此加强教研机构与队伍建设,对于促进教研员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及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2023-11-03
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第八的改革,是一次基础教育的大变革。(四)把握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这就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初目标。个性、潜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等,成为目前课程领域的主流词汇,这对我们树立现代的、科学的课程观是极大的推动。......
2023-08-01
独立学院《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谢玲证券投资学是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但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其教学过程中尚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证券投资学教学现状的考察,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的相关措施。......
2023-12-04
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对教育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制度的总称,是国家对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在教育行政各问题中,教育行政体制是关系到教育发展的全局性的问题,显然处于中心位置。受我国政治、经济等社会状况的影响,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次改革都是以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即中央与地方教育管理权力、职责的划分为核心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实行中央集权制的教育行政体制。......
2023-07-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