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人才市场对幼儿园教师素质的重要要求

人才市场对幼儿园教师素质的重要要求

【摘要】: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为了满足人才市场对幼儿园教师的需求,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强调课程设置要与市场接轨,要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成了支配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的指南针和方向标。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通过传递人类社会积累的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24],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学校办学类型、办学层次以及培养目标的定位到招生、毕业生分配等,高等学校诸多事务皆由政府包办。[25]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步得以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不断转变自身职能,对高等学校的管理从具体干预走向宏观调控,高等学校对政府的依赖也逐步减少,开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开门办学。在此背景下,高等学校要想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得以生存发展,就必须依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也不断进行着变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体制内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而市场经济体制下则要求培养出既能面向体制内又能面向体制外的具有多元生存能力的人,增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26]在这种情势下,部分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开始弱化或裁剪一部分传统课程,尤其是部分高职类的学前教育专业更是完全依据市场的需要以及幼儿园等用人单位的喜好来设计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正是在幼儿园等用人单位的要求这根“指挥棒”的指引下,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唯“市场需要”和“幼儿园需要”是瞻,开设大量的艺术类课程和技能技巧课程,把学前教育专业变成了一个综合美术与音乐教育的“大艺术专业”,有些高校甚至将学前教育专业改为艺术类招生。

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地区层面以及高校层面的专业预警机制的建立,毕业生就业率逐渐成为高等学校专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对于那些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的红牌专业,将实行消减专业招生计划的办法,部分办学质量差、就业能力落后的专业甚至面临停招的结局。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为了满足人才市场对幼儿园教师的需求,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强调课程设置要与市场接轨,要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成了支配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的指南针和方向标。殊不知,市场事实上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带来物质的繁荣与富足,也可能带来公平与正义的疏离与丧失。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如果过分放大市场和社会需要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弱化教育自身的相对独立性,那教育就会成为市场的“应声虫”,跟随在市场的后

面亦步亦趋,从而导致教育的“去教育性”和“反教育性”[27]。下面是访谈中一位高校学前教育系主任的经历:

“我们学前教育专业已经开办十多年了,最早的人才培养方案里面艺术课程很少,我个人也认为艺术素养不是幼儿园教师的必备素质。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大概是六年前,我们市公开招聘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我是主考官,参考人员中就有我的学生,那个学生笔试成绩名列前茅,但面试的时候她在艺术技能上吃了亏,最后落聘了。后来我就想,必须要增加艺术课程,因为市场需要,总不能让我们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