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与实践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与实践

【摘要】:审视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变革的历程可以发现,这是一场涉及课程思想、课程理念、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内容等诸多领域的深层次的变革,虽然各国采取的具体措施不尽相同,但还是呈现出一些共同的趋势。(二)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建构模块化的课程结构。

随着全球基础教育改革的蓬勃开展,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对教师教育改革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并把焦点放在了教师教育课程上,期望通过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来提升教师培养的质量。审视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变革的历程可以发现,这是一场涉及课程思想、课程理念、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内容等诸多领域的深层次的变革,虽然各国采取的具体措施不尽相同,但还是呈现出一些共同的趋势。

(一)实践导向的课程设置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的现象。“因为这种脱节使得教师教育的实际效果得不到保证,无法保证教师教育的质量”[5],也无法保证教师培养的质量,更无法满足国家提高教育质量的需求。面对这些现实问题,世界发达国家开始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式,建立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并在本土开展了有益的实践。

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质量发起诘难,最后追根溯源到教师教育的弊端,认为美国的教育学院没有为实现教育改革准备足够的合格教师。于是,美国政府和有关专家极力主张,“通过中小学校大学的合作来推动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改革,并促进教师关注教育实践”[6]。自此,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模式在美国应运而生。英国历来也很重视教师教育中的“学校体验”,1972年颁布的《詹姆斯报告》就明确批评了大学把教师教育引向了过分学术化方向的错误做法。进入90年代后,“英国政府日益重视中小学和教师培训机构间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作用”[7]。1989年,法国颁布了《教育方向指导法》,在各学区设立教师教育大学院来负责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大学院的学制为两年,主要进行感知实习、指导实习和责任实习三类教学活动。[8]再如,日本早在1999年的教育职员养成审议会中就提出了“将教育实习分散化和早期化、设立学校现场体验体制等建议”[9]

事实上,无论是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英国的“学校体验模式”,还是法国的“教师教育大学院”模式或德国的“波茨坦模式”等,体现的只是各国教师教育研究风格和文化境遇的不同,其追求教师教育课程实践取向的精神实质是相同的。

(二)模块化的课程结构

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建构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几个大的课程模块组成某一专业的课程方案,每一模块又由若干门课程组成。每一个完整的课程模块都具有自身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评价标准等。例如,“核心课程研究”“专业研究”“学科研究”和“实践体验”共同构成了英国本科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其中,“核心课程”模块是指所有师范生都要研修的国家核心课程,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学科研究”模块是指师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未来从教的专门领域;“专业研究”旨在帮助师范生理解教育理论知识,并对实践体验进行反思;“实践体验”模块则“提供了一个综合运用知识的平台,使整个培养计划形成了一个有意义的整体”[10]。法国的教师教育大学院将课程模块分为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和自由选修模块。美国的教师教育机构基本采取以习明纳为主要形式的课程模块,如夏威夷大学教育学院的两年制职前教育硕士课程就包括基于大学的专业研究习明纳、学校体验和学校中的习明纳。[11]

对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而言,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有利于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与开放性;对于教师教育机构及教师教育工作者来说,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更便于他们灵活地调整、更新课程内容,从而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融合化的课程内容

尽管世界各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模式、方法等都有所不同,但还是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改革特征,表现之一就是注重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的融合。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是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体验的融合。为克服教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两张皮现象,当今世界各国不仅仅从数量上增加了教育实践课程的门类,而且重视教育实践课程的开设形式,采取连续、交叉、多次进行而又相对集中的方式,让实践体验贯穿于教师教育的全过程。其次是学科间的融合。这种融合“既包括学科知识与邻近学科知识的融合,也包括学科知识与教育、心理知识的融合;既包括学科知识与教育技能的融合,也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内部的融合。”[12]最后,重视教育技术在课程内容中的融合。“现代教室与传统的已大不相同,教师随时可能需要进行远程教学,因此,与教育技术有关的课程内容应在现代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13]

在国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2011年10月,我国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标准》摒弃了传统的以知识授受为主的价值取向,明确提出了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取向,要求教师教育课程要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要求教师教育机构根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继续深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等融合至教师教育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