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影响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因素分析及优化方案

影响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因素分析及优化方案

【摘要】:对于课程设置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宏观层面是指影响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大环境,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以及国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等;中观层面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前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教师资格政策以及高校课程权力分配方式等;微观层面是由那些直接影响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诸因素所组成,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办学环境、课程制订者的专业理念以及学生等。

对于课程设置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泰勒(R.W.Tyler)认为,课程的主要来源及制约因素包括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以及学科专家的意见。美国课程论专家坦纳夫妇(D.and L.Tanner)等人认为,一种有效的课程源自于社会、学生和知识。[1]利威在《国际课程百科全书》中列举了影响课程编制的诸因素:(1)教育思想;(2)法律因素;(3)教育心理学;(4)认知因素;(5)U形行为发展对课程研制的影响;(6)课程政治学;(7)课程政策运用;(8)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因素;(9)知识的激增;(10)个人的知识;(11)知识工艺学与课程理论;(12)课程政策学;(13)课本的影响;(14)性学对课程的影响[2]。胡森主编的《教育大百科全书·课程》明确指出,社会、文化和经济都是影响课程设置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国家,人们对学校课程的社会期望都很高,“期望学生获得普遍的基础知识,并学会采取一定的方式运用这些知识;期望课程对变化的经济需求做出回应,尤其是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做出回应;期望课程把学生装备起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能力,让其为满足不确定的未来需求而作准备;期望课程传授公民知识和价值,使学生能够积极对当代社会的多种发展趋势做出积极的响应”[3]。我国学者陈侠认为以下八种因素制约了学校课程,即社会生产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宗旨的规定、培养目标的要求、哲学思想的影响、社会文化传统、儿童身心的发展、学校类型和制度。[4]

纵观中外教育研究者对课程设置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上述关于我国本科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嬗变历史分析和现状透视,可以看出,影响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以下根据这些因素所处的位置不同,将其归纳为三个层面:宏观、中观和微观。宏观层面是指影响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大环境,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以及国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等;中观层面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前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教师资格政策以及高校课程权力分配方式等;微观层面是由那些直接影响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诸因素所组成,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办学环境、课程制订者的专业理念以及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