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将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界定如下:在一定教育价值取向的指导下,依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计划、有组织地为本专业学生进行课程选择、课程组织与课程安排的系统化过程,旨在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即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前提关涉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即要把本专业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价值导向问题。......
2023-07-03
对于课程设置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泰勒(R.W.Tyler)认为,课程的主要来源及制约因素包括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以及学科专家的意见。美国课程论专家坦纳夫妇(D.and L.Tanner)等人认为,一种有效的课程源自于社会、学生和知识。[1]利威在《国际课程百科全书》中列举了影响课程编制的诸因素:(1)教育思想;(2)法律因素;(3)教育心理学;(4)认知因素;(5)U形行为发展对课程研制的影响;(6)课程政治学;(7)课程政策运用;(8)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因素;(9)知识的激增;(10)个人的知识;(11)知识工艺学与课程理论;(12)课程政策学;(13)课本的影响;(14)性学对课程的影响[2]。胡森主编的《教育大百科全书·课程》明确指出,社会、文化和经济都是影响课程设置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国家,人们对学校课程的社会期望都很高,“期望学生获得普遍的基础知识,并学会采取一定的方式运用这些知识;期望课程对变化的经济需求做出回应,尤其是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做出回应;期望课程把学生装备起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能力,让其为满足不确定的未来需求而作准备;期望课程传授公民知识和价值,使学生能够积极对当代社会的多种发展趋势做出积极的响应”[3]。我国学者陈侠认为以下八种因素制约了学校课程,即社会生产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宗旨的规定、培养目标的要求、哲学思想的影响、社会文化传统、儿童身心的发展、学校类型和制度。[4]
纵观中外教育研究者对课程设置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上述关于我国本科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嬗变历史分析和现状透视,可以看出,影响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以下根据这些因素所处的位置不同,将其归纳为三个层面:宏观、中观和微观。宏观层面是指影响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大环境,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以及国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等;中观层面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前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教师资格政策以及高校课程权力分配方式等;微观层面是由那些直接影响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诸因素所组成,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办学环境、课程制订者的专业理念以及学生等。
有关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的文章
本研究将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界定如下:在一定教育价值取向的指导下,依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计划、有组织地为本专业学生进行课程选择、课程组织与课程安排的系统化过程,旨在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即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前提关涉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即要把本专业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价值导向问题。......
2023-07-03
由此带来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不能再沿袭上世纪的做法,继而以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2]、幼儿园教师[3]或高素质科研型的学前教育教师[4]为目标,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客观地讲,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转向为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也顺应了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2023-07-03
(一)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构成基于建构未来幼儿园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促进其终身专业发展这样一种视角,根据《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相关要求,本研究认为高校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应包括如下三大模块。[21]具体在高校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的选择中,首先要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特性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工作的特殊性。首先,明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优化学科基础课程结构。......
2023-07-03
新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学前教师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3]从1952年第一个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诞生,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因此,回溯并分析我国高校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发展与变革的时代背景及特点,对当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023-07-03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一课程模块下的若干门课程应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组织方式。而“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组织模式则较好地克服了上述缺陷,它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合作认定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将过去各自为政的几门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课程组织。......
2023-07-03
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在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下我国幼教管理体制被彻底破坏,幼教师资培养被全面取消,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纷纷停办,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进入了停滞期。在“八字方针”及相关政策指引下,经过这次调整,教育部幼教处被撤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全部停止招生,学前教师教育课程也进入了冰河期。......
2023-07-03
选择课程内容并确定各部分组织形式及比例关系的过程就是建构课程结构的过程。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学分相当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程学习18课时”,据此计算,2880学时相当于160学分。这是学前教师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实践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要探讨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的比例关系,首先必须厘清两者的边界。......
2023-07-03
本研究认为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的组织与安排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就学前教师教育而言,“普通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先行课程,“教育学原理”则是“学前教育学”的先行课程,这两者之间就具有纵向关联性。......
2023-07-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