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实践课程丰富多样

教育实践课程丰富多样

【摘要】:通过分析15所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出,教育实践课程内容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除传统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外,部分高校还开设了个性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教师技能综合训练、社会服务、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测评、专业汇报演出、科研实践,等等。教育见习是15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活动所共有的组织形式。

通过分析15所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出,教育实践课程内容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除传统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外,部分高校还开设了个性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教师技能综合训练、社会服务、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测评、专业汇报演出、科研实践,等等。但总体来看,教育实践课程仍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各高校教育实践课程总学时均超过《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所规定的,四年制本科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最低学时18周的标准。本部分重点分析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不包括国防教育、公益劳动等)的设置情况,具体见表3-8。

如表3-8所示,各高校较为重视见习、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传统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育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平均比重为14.84%,其中,B2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比重最高,其教育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重为21.42%,比重最低的是B4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比值为9.9%,两者差异显著。

教育见习是15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活动所共有的组织形式。从教育见习活动的学分安排情况来看,各高校的理解也各不一样。多数高校的教育见习学分为2~4学分,但也有4所高校(B2师范大学、S1师范大学、S4师范学院和Z5学院)安排了6学分的教育见习活动,而S3师范学院仅安排了1学分的教育见习。各高校在时间安排上多采用分散方式予以开展,较为灵活机动,如B1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在第3~6学期每周安排4学时进行见习活动;B2师范大学的教育见习安排在第2、4学期进行,每学期2周;Z2学院在第2、3、4学期均进行教育见习,每学期为期1周。还有的高校采用课程见习和专业见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Z3大学学前教育专业。

表3-8 15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情况

续表

专业实习是各高校安排时间最长、学分数最多的教育实践活动。但是,15所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对专业实习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其中S1师范大学、Z1学院和Z3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各安排了6周,共6学分的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时间最长的院校为B1师范大学,为期20周,共6学分。其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时间基本在10~18周。通过分析15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出,专业实习多采用集中方式进行,且多安排在第7学期。当然,也有部分高校采取阶梯式实习安排,如S4师范学院,第7学期进行教育实习,第8学期进行毕业实习;Z5学院在第7、8学期共安排了18周的毕业实习。总体上看,15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对于实习活动都比较重视。

毕业论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从毕业论文学分安排来看,15所高校的认同度比较接近,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将毕业论文的学分安排为4~8学分,也有部分高校对毕业论文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如Z3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安排了12周共12学分的毕业论文,而Z5学院则安排了3学分(共3周)的毕业论文。

除上述三种主要的教育实践课程外,有些高校则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条件开设了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如B1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幼小教育机构见习3周、微格教学1周,并将学分计入总学分。B4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包括科研训练2学分。此外,相对于部属师范大学而言,省属师范大学(或学院)和地方综合性大学(或学院)更为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如S2师范学院和Z3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分别包括了1学分的教师技能综合实践和2学分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S3师范学院的实践教学还包括专业汇报演出2学分、手工艺作品展1学分,Z2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了3学分的专业技能测评,Z5学院安排了8学分的专业技能强化、4学分的实习辅导。这些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见习、实习等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丰富了学生多方面的专业阅历,也进一步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