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课程是一个使用极其广泛而又具有多重含义的教育术语,但作为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核心概念,有必要求得对其前后一致的认识。在我国,对于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问题学者们并未取得一致的看法。综上所述,为了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性,也为了为未来幼儿园教师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本研究将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
2025-09-29
通过分析15所样本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出,各高校对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基本达成了共识,但在总学分和各课程模块学分安排上存在明显差异。
(一)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模块设置情况
从表3-2可以看出,15所高校的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总体上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以及实践课程四个模块。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外语、体育、计算机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这类课程是根据教育部对于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及相关教学要求而设置的,其设置权力往往为高等学校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所有,“集中体现着课程领域的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10]。《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25年)》明确指出,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学科为教育学和心理学,[11]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一般包括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中外教育史等,这些课程对准教师后继的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具有奠基和保障作用。专业教育课程主要是在前期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基础上,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特性开设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未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实践课程主要是针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工作的实践特质而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课程见习、专业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教育实践课程,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课外项目、第二课堂、劳动课等。当然,也有部分样本高校没有单列教育实践课程,如B1师范大学将专业见习、实习等实践课程纳入了教师教育课程模块,而B3师范大学和Z2学院则分别将其纳入了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表3-2 15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安排情况
除上述四个课程模块之外,部分院校还设置了其他课程模块,如B1师范大学、B5师范大学、S4师范学院以及Z1学院等6所高校均开设了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另有部分高校将专业教育课程细化至不同专业方向,各专业方向开设课程也各不相同,如S3师范学院分别开设了幼儿园教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方向的选修课程;Z1学院分别以幼儿园教师方向、育婴师方向和家庭教育指导师方向开设了选修课程模块;Z2学院开设了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两个方向,并相应设置了各方向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结构相对比较单一的当属B3师范大学,仅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
(二)各课程模块的学分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15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出,不同高校的学分设置不尽一致,相关要求也不完全一样,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所需修读的总学分差异明显。如表3-2所示,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所需修读的总学分为150~170学分。15所高校的平均修读学分为152.17学分,其中,最高的是Z5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205学分,总学分最低的是B2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仅为140学分。两者相差65学分,差异显著。这说明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各高校对所需修读总学分的认定是存在差异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我国自2025年后再也没有统一制定过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有关”[12]。
第二,从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重情况来看,基本呈正态分布,大多数高校的比值比较接近。如图3-1所示,15所高校中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重最高的是S2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其比值为41.18%,比值最低的为B5师范大学,其所占比重为24.39%,前者是后者的1.5倍之多,差距明显。通识教育课程是培养教师整体素质的课程,也是教师从事专业活动的知识平台。世界各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如日本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占总课程的37.7%,德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占总课程的33.3%,美国的通识教育课程占总课程的40%[13]。15所样本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平均分值为32.40%,相对比较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https://www.chuimin.cn)
图3-1 15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重
第三,从学科基础课程的学分比重来看,不同高校的做法也不尽相同。15所高校中,B3师范大学、S2师范学院和Z3大学的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中没有设置学科基础课程。其他12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平均比重为12.01%,比值最高的是Z5学院,该学院学科基础课程学分为49学分,占总学分的23.9%,最低的Z4大学,其比值(2.98%)约为前者的十分之一,差异显著。具体情况见图3-2。这说明不同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基础课程的认识是有差异的。
图3-2 12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重
第四,不同高校的专业教育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重也存在明显差异。15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重的平均值为39.52%,其中最高的是B3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比值为67.35%,最低为B2师范大学,比值为21.43%,差异极为显著。具体情况见图3-3。
图3-3 15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教育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重
第五,从实践课程学分分布情况来看,15所高校的做法并不一样。其中,12所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将实践课程作为一个模块在课程结构中予以单列,另有B1师范大学、B3师范大学和Z2学院没有单列出实践课程,而是将实践课程分别归类在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中。为避免学分多次计算,这一部分只分析单列的12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学分设置情况(具体见图3-4)。从图3-4可以看出,12所高校中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重最高的是B2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其比值为23.57%,最低为B4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其实践课程学分仅占总学分的9.9%,两者差异显著。
图3-4 12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重
相关文章
尽管课程是一个使用极其广泛而又具有多重含义的教育术语,但作为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核心概念,有必要求得对其前后一致的认识。在我国,对于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问题学者们并未取得一致的看法。综上所述,为了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性,也为了为未来幼儿园教师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本研究将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
2025-09-29
中国女装多以“上下连属制”为主,女性穿着裤装较为普遍;法国女装多以“连体式”为主,女性基本不穿着裤装。中国女性对人体的束缚表现在“三寸金莲”上,法国女性对人体的束缚表现在“紧身胸衣”上。现代中法女装在样式、结构上是一个趋同的过程,但其中也存在诸多不同。由此可以看出,近现代中法女装样式、结构是有显著不同的。但在20世纪后期,中法女装则出现了显著的融合趋势。......
2025-09-29
前述常规比例阀不能很好地用于位置和力的闭环控制,虽然在放大器中增设阶跃校正环节后,用于控制闭环时可以快速越过零位死区,但性能上总不及无零位死区的电液伺服阀。直到20世纪末,随着大电流比例电磁铁的成功研制,才出现了目前的伺服比例阀。图4-97 伺服比例阀的动态特性曲线2.与电液伺服阀及电液比例阀的比较伺服比例阀在结构、性能、应用上与电液伺服阀及电液比例阀的比较见表4-2。......
2025-09-29
为拓展学生多方面能力,开创更广阔的专业发展背景,这一时期的学前教师教育课程逐步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设置模式,强调设置模块化的课程,日益重视选修课程的开设,而且更倾向于增加供选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并导向小型课程、以社区为基础的学习经验以及一系列的公选课程,如微课、慕课、个人教学空间、网络课程等,同时,将教育实践机构扩大至社区儿童服务机构、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各类早期教育培训机构等。......
2025-09-29
经济水平的差别在不同历史时期,中法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别。思想文化的差别在19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44〕发挥着社会影响力;同时期的中国还是坚持传统的儒道互补的哲学思想。〔48〕在从“重装”向“轻装”的演变过程中,近现代在中法两国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文化的差异形成了对中法女装不同的影响。......
2025-09-29
本课程采用模块化方式构建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由3 个模块、10 个单元组成。主要介绍静力学的基本知识及构件的受力分析、力系简化和构件的平衡计算。例如,工程中常见的起重机,在设计时,要对各构件在静力平衡状态下进行受力分析,确定构件的受力情况,研究作用力必须满足的条件。当起重机工作时,各构件处于运动状态,对构件进行运动和动力分析,这些问题均属于研究物体机械运动所涉及的内容。......
2025-09-29
在这一时期,随着儿童学研究成果的日益丰富,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也逐渐丰富,陆续增加了许多有关儿童研究的课程,如游戏论、幼儿社会性发展、学前儿童特殊教育、遗传与优生等。......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