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意见》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标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2023-07-03
价值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教育理论界,对价值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达成共识,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价值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现实关系,它表示客体属性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主体的需要”[48]。课程与价值是密切相关的两个范畴,“课程只不过是将目标和价值写之于书面之上”[49]。教育价值取向历来有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之争,同样,课程设置价值取向也存在着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之别。个人本位取向的课程设置强调以满足儿童发展的兴趣、需要为中心,把儿童的发展作为建构和实施课程的主要依据;社会本位取向则主张以社会需要为课程设置及实施的主要依据,强调通过课程来满足自己(社会)对人才、对文化传递等方面的需要。[50]当然,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从理论上看,课程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是可以调和的,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实践中两者有时难免会产生不一致现象。
教育目标从来都是一定教育价值取向指导下的产物。“在不同历史阶段,因社会发展状况不同,教育在适应社会需求和满足儿童个体需求上不一定是平衡均等的,二者的侧重会有所变化。一般来说,当巩固政权是社会的中心任务时,教育目标会明显侧重于社会政治的需求,而难以顾及儿童的理想发展;当经济建设是社会的中心任务时,教育目标会侧重于‘人力’生产以体现教育的经济价值,而个体发展目标则被包含在社会目标中而加以体现;当社会物资生产水平、科学文化水平高度发展,社会民主化程度达到相当高度时,教育目标中的社会需求会趋于隐蔽、间接,儿童个体全面发展的目标才会变得鲜明突出,成为关注的焦点。”[51]这一规律在我国高校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中亦有所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来,高校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经历了一段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课程设置价值取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主转向了今天的兼顾社会与个体发展需要。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国家各项事业百废待兴,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需要茁壮成长。在此情境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教育事业重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学前教师教育课程也不例外。20世纪80年代,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立了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重视未来幼儿园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能力的发展,以满足经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了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主的价值取向。加之长期以来,在封闭的师范教育体制及工具理性的支配下,师范教育的目标仅仅满足于培养中小学师资,完全按照学科框架设置课程。因此,这一时期的课程设置相对忽视未来教师个性发展的需要、主体愿望的满足以及人格养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及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在考虑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高校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开始更多关注未来幼儿园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日益重视未来幼儿园教师的情感、态度以及个性等多方面的发展,以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是可以实现和合的观点开始被人们广泛认同,大家逐渐认识到这两者是相互依存、共生互补的,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培养一种能动的、非顺从、非保守的精神状态的人”[52]。因此,学前教师教育也旨在培养具有主体意识和能动精神的未来幼儿园教师,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强调促进未来幼儿园教师的整体和谐发展,真正实现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和合、统一。
有关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的文章
这无疑是语文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事件。在课程目标中更是直言“发展个性”,视之为语文课程本应有的价值指向。从这层意义上说,新课程无疑是对语文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一次真正解放。它是人类对“解放”的一种基本兴趣,其价值指向是主体的诞生。......
2024-01-31
为拓展学生多方面能力,开创更广阔的专业发展背景,这一时期的学前教师教育课程逐步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设置模式,强调设置模块化的课程,日益重视选修课程的开设,而且更倾向于增加供选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并导向小型课程、以社区为基础的学习经验以及一系列的公选课程,如微课、慕课、个人教学空间、网络课程等,同时,将教育实践机构扩大至社区儿童服务机构、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各类早期教育培训机构等。......
2023-07-03
为了使我们的孩子在蓝天小学毕业时具备走向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全面素质,我们提出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和谐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发展性课程的设置,根据“和谐发展”理念,重点考虑学生潜在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同时又兼顾学校条件及师资在课程开发上的能力。每个学期我们会依据不同情况而开设不同的发展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培养特长,陶冶情操。三类课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附发展性课程安排表:......
2024-04-24
它会导致个体产生内驱力,即补充需求、恢复平衡的内在力量。在现代心理学中,需求、内驱力和均衡作用这三个概念由生理层面延伸到心理层面,成为动机的心理基础。马斯洛通过一些调查统计,确定人的各种不同需要可以分成5种,后来修订为7种,并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需要层次体系。......
2023-11-30
北滘中学挖掘并整合校内外资源,将特色项目转化成特色课程。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并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北滘中学多元特色课程的建设包括特色课程建设和课程特色建设,特色课程建设是人无我有,课程特色建设是人有我优。......
2023-07-04
但是课程体系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课程的设置还要考虑到专业融合的问题。微课则是信息技术驱动的另一种课程形式。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2023-06-15
教育构建人的主体价值体系教育价值体系是教育在促进人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主导价值的总和,应包括人本价值、生命价值、公平价值、创新价值等。“三生教育”既是教育价值的理论命题,又是价值教育的实践行为,是教育价值理论与价值教育实践的有机统一,特别注重教育价值的实践形态。“三生教育”把人真正引向生命领域,引向生存世界,引向生活未来,是真理教育、能力教育、自由教育、尊严教育。......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