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我国本科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的历史及分析优化

我国本科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的历史及分析优化

【摘要】:新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学前教师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3]从1952年第一个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诞生,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因此,回溯并分析我国高校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发展与变革的时代背景及特点,对当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美国教育史学家梅迪·那可斯丁认为,“不了解过去,不仅现在毫无意义,将来也没有希望”[1]。回顾高校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发展历史,不仅是为了反观它的今天,也是为了描绘它的明天。

在西方,专门的幼儿教师教育机构诞生于19世纪中叶。1848年,法国将民间创办的托儿所教员培训机构“学习之家”改称为“幼儿师范学校”,并升格为国立学校。[2]一般认为这是历史上第一所幼儿师范学校。我国学前教师教育产生于20世纪初,1907年,清政府颁布《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标志着我国幼儿教师的培养在师范教育制度中有了一席之地。新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学前教师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2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草案),该《规定》要求高等师范学校的教育系应设置学前教育组,学前教育组以中等幼儿师范学校专业课教师为培养目标。同年,北京师范大学家政系更名为学前教育专业。此后,伴随着全国幼儿园数量的急剧增长和幼儿师范学校的蓬勃发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逐年增加,至1958年已增至10多处。[3]从1952年第一个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诞生,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经历了全面学习、模仿前苏联学前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广泛学习、吸收世界先进学前教师教育思想,努力探索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学前教师教育学科体系等阶段。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命脉,学校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必然以课程的变革为核心。因此,回溯并分析我国高校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发展与变革的时代背景及特点,对当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