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更的制作中,手柄的形状很重要,它是衬托更的重要部位,既要手握方便,又要锦上添花,所以我们最终还是采用了“大括号”的形状作为手柄。铝合金旗杆一根,高约5米,黄色旗面,呈长方形,约占旗杆一半,四周镶牙边,横书“汾口镇”三小字,竖书“汾口更夫”四大字。......
2023-11-21
传统中国社会的主流婚制,是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制,还是一夫多妾制?学界普遍认为是妻妾有别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传统中国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带有恩格斯所称的古典一夫一妻制的色彩,即以丈夫为中心的一夫一妻制。在这样的婚姻模式里,妻子必须保持对丈夫的绝对忠诚,而丈夫则不用承担这样的忠诚义务,男性在正式配偶之外还可以拥有多个妾或情人。无独有偶,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已经开始实行“一夫一妻制”。[13]在古希腊、古罗马社会,男性公民只允许拥有一个妻子,不许纳妾。但实际情况是,男性公民与自己的女奴发生性关系是法所许可的。[14]瞿同祖先生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论及传统中国社会的一夫多妾制时认为,国家法赋予了一个男子统领多名女性共同居住的权利,对于这一男性专权,伦理道德也是认可的。同时又对这些女性的身份进行了划分,明媒正娶的一名女子为配偶(正妻),其他女子都是侧室(妾)[15]。中国古代社会之所以盛行妻妾有别的一夫一妻多妾制,讲究身份性别等差的宗法制度“功”不可没。叶孝信就认为:“封建家族制源于宗法制度,而宗法最忌嫡庶无别,因为这会紊乱宗族。要使嫡庶有别,首先在于重妻妾的名分。由严格的宗法制度而终于确立了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特点即一夫一妻多妾,从先秦开始一直未改变过。”[16]自周以来,男性可以蓄妾(或纳妾)数人[17],但只能娶妻一位,就是天子也要严守一夫一妻之制,只能有一位皇后,其他的妃嫔皆为等级不同的妾。[18]理由是“并后匹敌,两政祸国。乱之本也”[19]。天子如此,士大夫庶民更不能例外,“一夫只应一妇,断无二妇并称为妻之理”[20]。
蓄妾习俗由来已久,据考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刚开始,只有贵族阶级、大户人家才有经济实力纳妾,“在周朝初年讨小老婆只是地主贵族里的事”[21]。而春秋战国时期,纳妾之习开始风行。妾制在华夏大地盛行久矣,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甲骨文中,“妾”字被形象化为“”,抽象化的甲骨文“妾”意味着刑具枷锁下的女性。东汉时,刘熙将“妾”诠释为:“妾,接也,以贱见接幸也”。现代《汉语大辞典》将“妾”释为:“旧时男子在妻以外娶的女子”[22]。由“妾”字从古至今的释义演变来看,虽然传统礼法允许男性在正妻之外可以拥有数额不等的妾,在等级森严的宗法框架下,妻妾有别,泾渭分明。妻妾之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娶妻与纳妾的程序有别。古人娶妻必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聘六礼,盖因妻者“妻者,齐也。与夫齐体。”[23]而纳妾方面的程序就松散得多了,不经结婚仪式,就可以缔结夫妾关系。传统礼法认为,由于这种关系缺乏婚姻成立的程序要件,故如《礼记》云“聘者贵,奔者贱”。二是妻妾身份有别。正妻凌驾于众妾之上。就妻妾而言,双方身份是不平等的,正妻有统领管理群妾之权,拥有对群妾的训诫、处罚、生死攫夺之权。当然也有例外发生,如受宠的小妾爬到了正妻头上,妻妾易位的情况虽然在中国古代社会时有发生,但于法于礼是不允许的。自秦汉迄,引礼入法、以法辅礼,礼制不许可的,国家法也禁止。因此,历代国家法都有禁止重婚的规定。[24]三是妻妾享有的具体权利不同。传统中国社会的妻子与丈夫的权利不对等,相较于明媒正娶的妻,妾的命运更悲惨,她们几乎没有权利可言。明媒正娶的妻拥有与之相匹配的身份权利,正式缔结婚姻关系后,妻子可以依附丈夫取得亲属身份,被视为家庭成员,可以上祭宗庙,下衍后代,妻家与夫家顺理成章形成姻亲关系,妻拥有对子女(包括庶子女)的教养权等。而一般情况下,妾是不被视为家庭成员的,“家长与妾之间的不平等较夫妻之间更甚”[25]。妾不能获得亲属身分,在家庭中的地位类似于仆妇,不仅要受老爷太太的奴役,在少爷小姐面前也要表现得谦逊卑微。传统社会强调妻妾有别下的一夫多妾制,在形式上可视为一夫一妻制,且为了防止妻妾易位,嫡庶乱序,礼与法对妻妾的身份地位加以了严格划分与规范。礼法规定妻妾有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宗法差等秩序不因妾而紊乱。蓄妾之风的盛行,从男女平权的角度来分析,不仅是妻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作为妾也是悲惨的受害群体。在一夫一妻多妾婚制中,丈夫凌驾于妻子之上,妻子凌驾于小妾之上,妾处于家庭权力金字塔的最底端。她们通常被视为延续子嗣之工具、娱乐消遣之玩物、分担家事之奴仆,即要听命于夫,又要服从于妻,不管是身份地位、还是财产所有,甚至亲子抚养,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妾处于传统中国社会男女有别、身份差等的宗法伦理纲常之最底层。妾制是“漠视男女平等、损害人性尊严、违反婚姻道德、紊乱善良风俗之不合理制度”[26]。纳妾(蓄妾)即违背了夫妻之间所负的忠贞义务,又是对女性权利(包括妻的权利与妾的权利)的蔑视,是传统礼法社会男权独大的典型体现。
有关醒与觉 民初离婚中的男女平权的文章
整个更的制作中,手柄的形状很重要,它是衬托更的重要部位,既要手握方便,又要锦上添花,所以我们最终还是采用了“大括号”的形状作为手柄。铝合金旗杆一根,高约5米,黄色旗面,呈长方形,约占旗杆一半,四周镶牙边,横书“汾口镇”三小字,竖书“汾口更夫”四大字。......
2023-11-21
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立国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发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一)农耕经济已有研究发现,中国农业起源于第四纪冰川后期。隋唐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迅速成为京都及边防粮食、布帛的主要供应地。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类型,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冲突,但更多的是融合与互补,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基础。农耕民族依附土地,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023-08-30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走向衰落。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近代中国形成。那么,这一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1939年冬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本小册子中给出了响亮的回答:“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023-08-16
所谓自身理论建设,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理论建设,创建理论与操作两个体系。“八五”期间这项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形成一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概论》专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广泛。三是成立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组织。学校是区域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其主要负责全校的传统美德教育,指导家庭传统美德教育。......
2023-11-04
康塘旱船的道具主要由船、船篷和桨组成。康塘旱船的表演阵式可大可小,船只可多可少,视表演场地和活动需要而定。康塘旱船舞的音乐,过去以当地流传的《康塘百琴楼歌》曲为主,现已失传。康塘旱船自宋代开始,承前启后,代代相传,并成为当地喜庆活动中的一个主要舞蹈项目。重新创编的大型舞蹈《康塘旱船》,曾多次应邀参加县、市大型节庆活动,均获好评。......
2023-11-21
34﹒渤海国的民俗渤海民俗很有自己的特点,它是在渤海的先民遗留的风俗和吸收外来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婚姻与家庭渤海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渤海妇女往往通过结拜互助等办法,联合起来,用各种方式杜绝丈夫婚外情的发生,以捍卫妻子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从而杜绝了嫖娼、卖淫等丑陋现象在渤海的流行。在迄今所发掘的渤海墓葬中,凡夫妻合葬者,均为一男一女,并无一男多女便是极有力的证明。这都构成了渤海葬俗的鲜明特点。......
2024-06-03
佛教的参与,遍及政治、经济、学术及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历史上中国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参与层面是非常广泛的。在古代,佛教在上层士大夫和下层民间普遍起到精神安立的作用,调节心理,稳定社会,在实际上参与了全部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构成了精神生活和社会心理的主要内容。......
2023-07-25
新时期以来,中国学术界普遍出现了鼓励独立思考的风气,不少学者不满意一段时期以来史学研究的僵化、著作的教条化、公式化现象,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出现了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史学著述。我主持编写的《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亦于1988年问世,成为许多社会史研究者的案头书。先写散篇的读书笔记,内容在农民、妇女、婚姻等领域,因为这方面的资料早先有些积累,更是体现我研治社会史的初衷——写大众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书。......
2023-07-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