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是清末除旧布新维新派的领军人物,是提倡中学西学相贯通的先驱,梁启超、谭嗣同均为其弟子,二人思想颇受康氏影响。康有为的男女平权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其撰写的《大同书》中。康有为认为,不让妇女参政议政,是“暴殄天物”之举,女子与男子一样,也有一才一技一能,可以与男性共同承担社会职责。......
2023-07-03
何殷震(1886—?),原名何震,字志剑,江苏仪征人,无政府主义者刘师培之妻。幼年“秉承闺训甚严”,1904年随刘师培至上海,改名何殷震,入上海爱国女学校学习,该校由蔡元培主办,教学理念为“造成虚无党一派女子”。1907年春,随刘师培赴日本,1908归国,1919年刘师培去世后,精神失常,削发为尼,法名小器,后不知所踪。[112]与秋瑾同时代的何殷震,既受到了传统中国女学的熏陶,又受到西学思潮的震撼,其所提倡的解放女性、男女平等的主张,基于其无政府主义的立足点,在同时期的论述中大放异彩。1907年6月,何殷震与刘师培在日本创刊《天义报》,《天义报》初为女子复权会的机关刊物,何殷震的无政府主义“男女绝对平等”之主张以该刊为媒介广为播扬。1907年至1908年,何殷震在《天义报》刊载的关于妇女解放、男女平权的论述主要包括《女子宣布书》(《天义报》第1号,1907年6月),《女子复仇论》(《天义报》第3~5号,1907年6月),《女子解放问题》(《天义报》第7号,1907年9月)。何殷震在《天义报》创刊中发挥的作用,说法不一。一说认为,《天义报》的实际创办人是刘师培,如柳亚子在《我和南社的关系》所述:“表面上主干是志剑(何震),实际却是申叔在揽”;一说认为《天义报》为刘师培夫妇共同发刊。当代学者夏晓虹认为:“办刊初期,何震确实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除撰写多篇文稿外,在他人的稿件后面,也间有‘震附记’一类的文字出现”。[113]虽然同时期不乏讨论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声张女权的男界女界精英,但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深厚影响的何殷震,对男女革命这一议题的思考是别具一格的,从其文《女子解放问题》中即可窥见其独树一帜的批判视野。在该文中,何殷震既批判了中国传统旧制,又理性分析了欧美之制,还从女性自身解放的角度揭发了男性论者们解放妇女的“私心”,虽然有一些论述稍显激进,但在当时“奉西方为圭臬”的男权引导的性别革命中不失为一股清流。
“幽闭女子以防淫佚”,身体的禁锢,双重的贞洁观是对女子的大不公平,是男性奴役女性的体现。长久以来,传统中国社会之伦理待女子为男子的奴隶,要求女性屈服于男性。在古代社会,女子被男子视为私有之物,为防止女子与其他男子往来,专门特立女子行为准则以设男女大防,将女子禁锢在庭院中,与男子隔离起来以别男女。[114]打破西方迷信,欧美倡行的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有名无实,是伪平等!如在受教育方面,欧美女子虽然可以如男子般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但是具体而言,在政治法律及军警等涉及国家权力方面仍然是男性的专属领域,女性鲜能介入。[115]何殷震认为欧美男女平等、女性自由有其名而无其实,真正的男女平等,是女子自身主导下男女平等,真正的女性自由,是女子们对女性权利的真正享有。虚无的平等、伪善的自由,难以促进女性的进步,难以实现平等之人权。[116]
揭发男性倡导妇女解放的“私心”。近代中国男子之所以一改幽闭女性的旧观念,提倡解放女性,其目的有三:一是“男子因求名而解放女子者也”,效仿西方男女平等之制,将其妻女从闺阁的幽闭中释放出来,赋予有限的自由,以博得文明人的名号:“中国男子崇拜强权,以为欧美日本为今日文明之国,均稍与女子以自由,若仿行其制,于一己之妻女,禁其缠足,使之入学,授以普通知识,则中外人士,必将称为文明。”此种借女子以博名而倡导解放妇女、男女平等的做法,是“利用女子以成一己之名”,本质上还是将女性视为私有之物,“推其私心,则纯然私女子为己有”,将女子作为博取名誉的工具,“处礼法盛行之世,以防范女子得名;处欧化盛行之世,转而以解放女子得名”[117]。二是“男子因求利而解放女子者也”。由于社会经济状况不好,男性们倍感一个人担负养家重任压力颇大,“中人之家艰于得食,其力不足以赡其妻女”。因此,男性们便允许女子接受教育、培训职业能力,“执一技以谋食”[118]一起分担家庭经济负担。三是“男子因求自逸而解放女子者也”[119]。兴办女学是为了把父亲们从子女的家庭教育中解放出来。接受过教育的女性固然有利于料理家事、教养后嗣,男性们也大力提倡女学以培养文明女子治家。由此可见,当今男性们倡导的解放妇女,实际上是男子们基于私心,假借帮助女子自力更生、辅助女子成才之名,假言解放女性于传统束缚,然而却使女子更加辛苦劳累。往日的男女区别对待,男尊女卑,实质上是男子在外劳苦、女子在内享乐。而当今男子主导下的男女平权,实际上是男子将他们的负担转嫁到了女子身上,分享女子的福利,更加劳累的女子并未因此获得应得的尊重。[120]
何殷震倡导的男女平权是绝对的平权,倡导的解放是妇女的彻底解放,此处与前文所述的马君武的两本译作之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处。马氏的译作分别发行于1902年、1903年,何殷震于1904年走出家门赴上海,1907年随夫东渡日本,可以推测,何殷震有机会接触两本译作并受到感染。当代学者夏晓虹亦认为:“毫无疑问,何殷震关于‘男女革命’的提法与马君武的译介密切相关”[121]。何殷震的男女平权主张是激进的,如“以暴力强制男子”“男子者女子之大敌也”之类的言辞,即使在当今也叹为观止,不去考虑何震彻底的男女平权主张实现的可能性,从她激情洋溢的言辞中,可以发现一位近代女性反抗性别歧视的坚持与决绝之心,女性的彻底解放,只有通过女子自身努力才能实现,“女权之伸,当由女子抗争,不当出于男子之付出”[122]。
【注释】
[1][英]赫伯特·斯宾塞:《女权篇》,马君武译,少年中国学会1902年版。
[2][英]约翰·密尔:《女权说》,马君武译,少年中国学会1902年版。
[3]“弥勒约翰、斯宾塞之学说,汽船满载,掠太平洋而东。我同胞女豪杰,亦发愤兴起,相于驰逐以图之。”参见柳亚子:“黎里不缠足会缘起”,载《女子世界》1904年第3期。
[4]参见夏晓虹:《晚清文人妇女观》(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77页。
[5]参见夏晓虹:《晚清文人妇女观》(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74页。
[6]参见吕世伦、谷春德编著:《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51页。
[7]莫世祥编:《马君武集(190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7页。
[8]莫世祥编:《马君武集(190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6页。
[9]莫世祥编:《马君武集(190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
[10]莫世祥编:《马君武集(190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
[11]莫世祥编:《马君武集(190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0页。
[12]“欲知一国人民之文明程度如何,必以其国待遇女人之情形如何为断,此不易之定例也。”参见莫世祥编:《马君武集(190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0页。
[13]莫世祥编:《马君武集(190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1页。
[14]莫世祥编:《马君武集(190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1页。
[15]莫世祥编:《马君武集(190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1页。
[16]莫世祥编:《马君武集(190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3~24页。
[17]莫世祥编:《马君武集(190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5页。
[18]莫世祥编:《马君武集(190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5页。此处引文中“身分”同“身份”,本书引文均采取同类方式处理,后文出现不再另行说明。——编辑注
[19]参见吴春华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第4卷·19世纪至二战),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5页。
[20]莫世祥编:《马君武集(190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页。
[21]莫世祥编:《马君武集(190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页。
[22]莫世祥编:《马君武集(190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页。
[23]莫世祥编:《马君武集(190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页。
[24]“在家庭间之女人,常有与其父或夫得同等之权者。以此推之,其夫可被选,其妻亦可被选,其父可被选,其女亦可被选。”参见莫世祥编:《马君武集(190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页。
[25]“维新男士把女权作为‘民权’的一部分,把实践个人才能的自由,转换为摆脱专制获取自主的斗争,把个人自由转化成国民的爱国责任,从而把女权吸纳进反抗专制国家、履行爱国义务的轨道上。当妇女国民身份和国家责任被凸显的同时,传统家庭内部不平等的两性关系被回避和搁置。”参见刘禾:《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全球史研究的新路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版,第343页。
[26]莫世祥编:《马君武集(190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63页。
[27]莫世祥编:《马君武集(190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5页。
[28]莫世祥编:《马君武集(190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1、23、25页。
[29]据宋少鹏在《“西洋镜”里的中国女性》一文中所述。转引自刘禾:《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全球史研究的新路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版,第344页。
[30]宋少鹏:《“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345页。
[31]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7页。〔2〕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8页。
[32]郑云山:《近代中国史事与人物——郑云山学术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27页。
[33]胡珠生编:《宋恕集》(上),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1页。
[34]胡珠生编:《宋恕集》(上),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3页。
[35](清)唐才常、(清)宋恕:《砭旧危言——唐才常、宋恕集》,郑大华、任菁选注,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0页。
[36](清)唐才常、(清)宋恕:《砭旧危言——唐才常、宋恕集》,郑大华、任菁选注,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0页。
[37](清)唐才常、(清)宋恕:《砭旧危言——唐才常、宋恕集》,郑大华、任菁选注,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0页。
[38]夏晓虹:《晚清文人妇女观》(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54页。
[39]柯惠铃:《近代中国革命运动中的妇女(1900—1920)》,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17页。
[40]幸而后来无政府主义者何殷震从发出了震耳欲聩的“女权之伸,当由女子抗争,不当出于男子之付出”的呐喊,让近代解放女性、男女平等开始转向到对女性个体的关注上来。关于何殷震的男女平权主张,将在后文中讨论。
[41]Samita Sen,“Motherhood and Mothercraft:Gender and Nationalism in Bengal”,Gender&History 5.2,1993,pp.231-243.
[42]柯惠铃:《近代中国革命运动中的妇女(1900—1920)》,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4页。
[43]柯惠铃:《近代中国革命运动中的妇女(1900—1920)》,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4页。
[44]康有为撰:《大同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页。
[45]康有为撰:《大同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6页。
[46]康有为撰:《大同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00页。
[47]康有为撰:《大同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页。
[48]康有为撰:《大同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00页。
[49]康有为撰:《大同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01页。
[50]康有为撰:《大同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01页。
[51]“性情不能陶冶,胸襟不能开拓,以故嫉妒褊狭,乖戾愚蠢,钟于性情,扇于风俗,成于教训,而欲人种改良,太平可致,犹却行而求及前也。且人求独立,非学不成。”参见康有为撰:《大同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04页。
[52]康有为撰:《大同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12页。
[53]康有为撰:《大同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05页。
[54]康有为撰:《大同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08页。
[55][美]约瑟夫·阿·勒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刘伟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页。
[56]崔志海:“寻找一个真实的梁启超——亦评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一书”,载《北京图书馆馆刊》1994年第2期,第115页。
[57]“他(梁启超)始终用经典权威遮掩他的呼吁。他认为,一个忠实的儒教徒应渴望见到穿过高山的铁路、议会政府及受过教育不缠足的妇女”。参见[美]约瑟夫·阿·勒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刘伟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页。
[58]梁启超著,张品兴主编:《梁启超全集》(第1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80页。
[59]梁之老师康有为对女子“玩物”说云:“男子之视女子,皆无人权天民之心,但问其美否以为爱玩。是故为之衣裙五采以绚之,为之金玉珠石以饰之,为之步摇花朵以丽之,为之涂脂抹粉以艳之,日本则齿黑,印度则穿鼻以为饰,殆又甚焉。女子不知自重,又复为堕马之妆,踽齿点额……”参见康有为撰:《大同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13页。
[60]梁启超在《戒缠足会叙》中描述了缠足的惨状:“龀齿未易,已受极刑,骨即折落,皮肉溃脱,创伤充斥,脓血狼藉,呻吟弗顾,悲啼弗恤,哀求弗应,嗥号弗闻,数月之内,杖而不起,一年之内,舁而后行。”参见梁启超著,张品兴主编:《梁启超全集》(第1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80页。
[61]“中国之积弱,至今日极矣。欲强国本,必储人才;欲植人才,必开幼学;欲端幼学,必禀母仪;欲正母仪,必由女教。人生六七年,入学之时也,今不务所以教之,而务所以刑戮之倡优之。”参见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近代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840—1918)》,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版,第28页。
[62]梁启超撰:“戒缠足会叙”,载《时务报》1896年第16期,第3~4页。
[63]“凡一国之人,必当使之人人各有职业,各能自养,则国大治。”“中国即以男子而论,分利之人,将及生利之半,自公理家视之,已不可为国矣;况女子二万万,全属分利,而无一生利者。惟其不能自养,而待养于他人也。”参见梁启超著,张品兴主编:《梁启超全集》(第1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0页。
[64]“故男子以犬马奴隶畜之。于是妇人极苦,惟妇人待养而男子不能养之也。”参见梁启超著,张品兴主编:《梁启超全集》(第1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0页。
[65]“使人人足以自养,而不必以一人养数人,斯民富矣。夫使一国之内,而执业之人,骤增一倍,则其国所出土产作物,亦必骤增一倍。凡所增之数,皆昔日弃地之货也。”参见梁启超著,张品兴主编:《梁启超全集》(第1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1页。
[66]“故治天下之大本二:曰正人心,广人才。而二者之本,必自蒙养始。蒙养之本,必自母教始。母教之本,必自妇学始,故妇学实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也。”“孩提之童,母亲于父,其性情嗜好,惟妇人能因势而利导之,以故母教善者,其子之成立也易;不善者,其子之成立也难。”参见梁启超著,张品兴主编:《梁启超全集》(第1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2页。
[67]“善夫诸教之言平等也,南海先生有孔教平等义不平等恶乎起?起于尚力,平等恶乎起?起于尚仁,等是人也,命之曰民。”参见梁启超著,张品兴主编:《梁启超全集》(第1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3页。
[68]“封其耳目,缚其手足,冻其脑筋,塞其学问之途,绝其治生之路。使之不能不俯首帖耳于此强有力者之手。久而久之,安于臣妾,安于奴隶,习为固然,而不自知。”参见梁启超:《变法通议》,何光宇评注,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96页。
[69]谭嗣同:《仁学》,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5页。
[70]“中外通;上下通;男女内外通;人我通。”谭嗣同:《仁学》,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5页。
[71]“苟明男女同为天地之菁英,同有无量之盛德大业,平等相均,初非为淫而始生于世。”谭嗣同:《谭嗣同集》,岳麓书社2012年版,第325页。
[72]“男则姬妾罗侍,纵淫无忌;女一淫即罪至死。”参见谭嗣同:《谭嗣同集》,岳麓书社2012年版,第325页。
[73]“重男轻女”,“中国虽亡,而罪当有余矣”。参见谭嗣同:《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04页。
[74]王兴国主编:《湖湘文化通史》(第4册·近代卷·上),岳麓书社2015年版,第217页。
[75]“……以名为教,则其教已为实之宾,而决非实也。又况名者,由人创造,上以制其下,而不能不奉之,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君以名桎臣,官以名轭民,父以名压子,夫以名困妻。兄弟朋友各挟一名以相抗拒,而仁尚有少存焉者得乎?然而仁之乱于名也,亦其势自然也。”参见谭嗣同:《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05页。
[76]“五伦中于人生最无弊而有益,无纤毫之苦,有淡水之乐,其惟朋友乎。”参见谭嗣同:《谭嗣同集》,岳麓书社2012年版,第370页。
[77]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13页。
[78]据周作人语。参见知堂:“记蔡孑民先生的事”,载《中国文艺》1940年第2期。
[79]据蒋梦麟语。参见蒋梦麟:《西潮》,世界书局1971年版,第120页。
[80]蔡元培:《蔡元培谈教育》,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71页。
[81]“自《易经》时代以至于清儒朴学时代,都守着男尊女卑的成见,即偶有一二文人,稍稍为女子鸣不平,总也含有玩弄等的意味。”参见蔡元培:《蔡元培谈教育》,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72页。
[82]夏晓虹:《晚清文人妇女观》(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72页。
[83]《礼》《中庸》记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大学》记曰: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夫妇之伦,因齐家而起。齐者何?同心办事者是也,是谓心交。参见蔡元培著,刘东主编:《近代名人文库精萃·蔡元培》(上),太白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12页。
[84]“妾者,多由贫人之女卖身为之。均是人也,而侪诸商品,于心安乎?均是人也,使不得与见爱者敌体,而视为奴隶,于心安乎?”参见蔡元培:《中国人的修养》,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147页。
[85]张汝伦编:《蔡元培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86]张汝伦编:《蔡元培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87]“破除界限,不论何种工作,只要生理上心理上相宜的,都可以自由选择,都可以让他们共同操作。”参见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载《宇宙风》1938年第56期。
[88]1919年,蔡元培答上海《中华新报》旅京记者问:“如北京大学明年招生时,倘有程度相合之女学生,尽可投考,如程度合格,亦可录取也”。
[89]《孙中山先生最近讲演集》,民智书局1924年版,第95页。
[90]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合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1890—1911),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96页。
[91]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补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4页。
[92]“缠足一事,残毁肢体,阻淤血脉,害虽加于一人,病实施于万姓,生理所证,岂得云诬?至因缠足之故,动作竭蹶,深居简出,教育莫施,世事罔闻,遑能独立谋生,共服事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合编:《孙中山全集》(第2卷·1912),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32页。
[9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合编:《孙中山全集》(第2卷·1912),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32页。
[94]“大总统命令”,载《民国日报》1922年3月5日。
[95]“要把我们民权主义中所包括男女平等的道理,对二万万女子去宣传,在女子一方面而建设民国的国基。”参见孙中山:《三民主义与男女平权》,载氏著:《孙中山先生最近讲演集》,民智书局1924年版。
[96]“孙逸仙之行踪”,载《申报(上海)》1911年12月9日。
[97]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补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8页。
[98]“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自共和民国成立,将合全国以一致进行,女界多才,其入同盟会奔走国事百折不回者,已与各省志士媲美。至若勇往从戎,同仇北伐,或投身赤十字会,不辞艰险。……女子将来之有参政权,盖事所必至。贵会员等才学优美,并不遽求参政,而谋联合全国女界,普及教育,研究法政,提倡实业。以协助国家进步,愿力宏大,考虑高远,深堪嘉尚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合编:《孙中山全集》(第2卷·1912),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2~53页。
[99][澳]李木兰:《性别、政治与民主——近代中国的妇女参政》,方小平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页。
[100]邵田田编著:《秋瑾研究文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年版,第8页。
[101]维新时期女性觉醒者大有人在,当时《女学报》创刊号的18位编辑全为女性:“晋安薛绍徽女史、金匮裘梅侣女史、番禺潘道芳女史、明州沈和卿女史、上虞蒋畹芳女史、武进刘可青女史、诸暨丁素清女史、皖江章畹香女史、京兆龚慧苹女史、江右文静芳女史、南海康文僴女史、贵筑李端惠女史、临桂廖元华女史、邗江睢念劬女史、梁溪沈静英女史、梁溪沈翠英女史、古吴朱莳兰女史、上海潘仰兰女史。”参见“《女学报》主笔”,载《女学报》1898年第2期。转引自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840—1918)》,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页。
[102]周芾棠等辑:《秋瑾史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页。
[103]杨碧玉:《秋瑾政治人格之研究》,正中书局1989年版,第1页。
[104]梁启超的学说也给予了秋瑾启示,当她读到梁的作品时,感慨道:“任公(指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一反以往腐儒风气……此间女胞无不以一读为快,盖为吾女界楷模。”参见邵田田编著:《秋瑾研究文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年版,第7页。
[105]这些女权作品主要有:《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勉女权歌》《精卫石》等。
[106]“唉,二万万的男子,是入了文明新世界;我的二万万女同胞,还依然黑暗沉沦在十八层地狱,一层也不想爬上来。”“一生只晓得依傍男子,穿的吃的全靠着男子。身儿是柔柔顺顺的媚着,气虐儿是闷闷的受着,泪珠是常常的滴着,生活是巴巴结结的做着。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总是男子占了主人的地位,女子处了奴隶的地位,为着要倚靠别人,自己没有一毫独立的性质。这个幽禁闺中的囚犯,也就自己都不觉得苦了。”李芸华:《秋瑾传》,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年版,第136~137页。
[107]“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若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旧习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马偶。曙光新放文明候,独立占头筹。愿奴隶根除,智识学问历练就。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参见李芸华:《秋瑾传》,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年版,第136~137页。
[108]“但凡一个人,只怕自己没有志气。如有志气,何尝不可求一个自立的基础、自活的艺业呢?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自己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陈平原选编,夏晓虹导读:《秋瑾女侠遗集》,贵州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34页。
[109]邵田田编著:《秋瑾研究文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年版,第5页。
[110]“男和女同心协力方为美,四万万男女无分彼此焉。唤醒痴聋光睡国,和衷共济勿畏难。锦绣河山须整顿,休使那胡尘腥臊满中原。”参见郭延礼编:《秋瑾研究资料》,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437页。
[111]何殷震即何震,“殷”字由来于何震“父母姓并重”以示“男女绝对之平等”的主张,取其母亲之姓“殷”居第二,自号曰何殷震。
[112]郭院林:《彷徨与迷途——刘师培思想与学术研究》,凤凰出版社2012年版,第69页。
[113]夏晓虹:《晚清文人妇女观》(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72页。
[114]“中国数千年之制度,以女子为奴隶者也,强女子以服从者也。又因古代之时,男子私女子为己有,防其旁淫,故所立政教,首重男女之防,以为男女有别,乃天地之大经,使之深居闺闼,足不逾阈。”参见震述(何震):《女子解放问题》,载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959页。
[115]“至于男女平等,则亦弗然。夫男女虽同受教育,然处人治盛昌之世,政治法律,女子攻者甚鲜,而陆军警察之学,不复令女子与闻。”参见震述(何震):《女子解放问题》,载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962页。
[116]“男女平等者,有其名而无其实者也。夫解放女子必使为女子者,共享平等自由之乐,若如今日欧美之制,势必女子有自由之名而无自由之实,有平等之名而无平等之实。其所谓自由者,非纯正自由也,伪自由耳!其所谓平等者,亦非纯正平等也,伪平等耳!无自由之实,故女性未克发展,无平等之实,故人权未克均平。”参见震述(何震):《女子解放问题》,载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962页。
[117]参见震述(何震):《女子解放问题》,载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963页。
[118]参见震述(何震):《女子解放问题》,载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963页。
[119]参见震述(何震):《女子解放问题》,载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963页。
[120]“助女子以独立,导女子以文明,然与女子以解放之空名,而使女子日趋于劳苦。”“盖昔日之制,男尊女卑,实则男苦女乐;今则女子分男子之苦,男子分女子之乐,而究之女子之名仍未尝有丝毫之尊。”参见震述(何震):《女子解放问题》,载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964页。
[121]夏晓虹:《晚清文人妇女观》(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81页。
[122]震述(何震):《女子解放问题》,参见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964页。
有关醒与觉 民初离婚中的男女平权的文章
康有为是清末除旧布新维新派的领军人物,是提倡中学西学相贯通的先驱,梁启超、谭嗣同均为其弟子,二人思想颇受康氏影响。康有为的男女平权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其撰写的《大同书》中。康有为认为,不让妇女参政议政,是“暴殄天物”之举,女子与男子一样,也有一才一技一能,可以与男性共同承担社会职责。......
2023-07-03
事实证明,在人类历史上,这种因成见而导致的不平等现象经常出现。我们看到,在全球范围内,虽然目前还存在不平等现象,但是情况已大为改观。随之,我们就看到了男女平等所带来的好处。这说明,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平等,贫穷可以对相关人群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最关键的是,我们要保证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以实现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的机会平等。此外,最重要的是,只有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才能充分发挥民主的作用。......
2023-08-06
《镜花缘》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名列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更被鲁迅评为”明清以来第一才子书”。男女平等是《镜花缘》十分突出的主题思想。从小说艺术来看,《镜花缘》情节有些分散,人物形象显得比较单薄,后半部分更是大谈学问,颇为累赘。但瑕不掩瑜,总的来说,《镜花缘》是一部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小说,值得一读。......
2024-01-17
在根据亲子关系赋予个人以原始国籍时,体现男女平等的双系血统主义取代了歧视妇女的单系血统主义或父系血统主义。如果该子女的母亲是瑞典人,而其父亲不是瑞典人,该子女亦取得瑞典国籍。如果该子女的父亲为瑞典人而其母亲不是瑞典人,则只有在下列情况下,该子女才能获得瑞典国籍,即在该儿童出生时或在该儿童出生前其父死亡时,其父为瑞典人或其父与其母存在有效婚姻。......
2023-07-24
对于盘庚迁殷的原因,有的学者认为是去奢行简,也有的认为是避河患。那么,当年盘庚所迁的殷都在哪里呢?研究结果显示,殷墟文化发展连续不断,晚期的文化已与西周早期衔接。安阳殷墟小屯宫殿遗址地形全貌殷都在盘庚迁殷至武丁早期时规模尚小,武丁晚期后迅速发展,到商纣时达到顶峰,成为商王朝最宏伟的一座都城。另外,殷墟还出土了5500多件石器、24000多件骨器以及大量的陶器等。玉人商代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2023-07-23
道家则相反,他们主张平等的伦理观念,在“物我齐一”的哲学观念的指导下,提出人格平等、贵贱平等、贫富平等的思想,对儒家伦理思想形成有力的反制。慈善事业的发展,有赖于全社会形成众生平等的伦理关怀意识。清代荆门知府王庭桢在《义塾记》中提出“贵贱莫不有学”的思想,就体现了这种众生平等的伦理关怀。平等接受教育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众生平等的伦理关怀。......
2023-08-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