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成名,又得到皇帝的赏识,使寇准不免有些骄矜之气,与自己的上司、知枢密院事张逊发生了矛盾,屡次于宋太宗面前争论。宋太宗早年征辽时身被箭创,此时复发,不得不考虑皇位继承人的问题。......
2023-08-29
宋恕是清季晚期的启蒙思想家,在戊戌变法前曾游历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列强掠夺、内乱纷纷笼罩下江南大地的萧条之气,让怀“仁”者之心的他深感国力衰弱之耻辱与忧虑,继而广读西学典籍,“欲扫西庭壮本朝”,作《六字课斋卑议》以“指病”,而期望通过变法维新找到“御侮排外振兴国家”的药方[32]。宋恕对弱者尤其是当时的中国妇女充满了深深的同情,与同时期的郑观应、王韬等人一致主张要解放女性,废弃男尊女卑的弊俗。但宋恕男女平权思想的火花主要还是闪烁在改革旧式婚姻制度方面。宋恕婚制改革主张包括结婚自由与离婚自由两个方面。一方面,他认为,结婚要自由,其缘由在于:“夫妇为人伦之始,善男娶恶女,善女嫁恶男,终身受累,而女尤苦;即同为善乐,而性情歧别,相处亦不乐”。婚姻牵涉男女双方终身幸福,应当改革婚姻听由父母之命的做法,缔结婚姻之时,除了要考虑父母的意见之外,当事人双方的意愿也不可忽略:“及年订婚,婚书须本男女亲填甘结……”否则,“家长以诬指订婚论”[33]。另一方面,离婚也要自由,其缘由在于:在宋代之前,礼法设和离为婚姻之解除预留了一定空间,有时候,只要有合乎礼法的理由,丈夫可以出妻,妻子可以请去,而无须担心违背婚姻伦理道德,夫妻双方均享有一定程度的离婚请求权。然而,到了元明时期,离婚被严格限制,即使夫妻情感不合、婆媳矛盾尖锐而难以在同一屋檐之下共同生活,却不得轻易解除婚姻关系,在这样的残忍强迫之下,一些夫妻反目成仇、亲人相煎相戕的悲剧时有发生。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如果不幸遇到品行不端的丈夫或道德败坏的夫家,却不能主动提出解除婚姻关系脱离苦海,要么与其同流合污,要么以死殉节,且这样的一死又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再者,若不幸遇到身体有缺陷无法生育的丈夫,则失去了诞延子嗣的机会,若遇到败家的男人,则食不果腹、遭受饥寒困顿。由此可见,离婚不自由,对于夫妻双方,特别是妻子而言,是一个大大的悲剧![34]宋恕秉承男女平等的观点,认为“七出”之条“未皆协于情理之公”,主张妇女也有提出离婚的权利,故“定三出,五去礼律”的离婚制度。宋恕所谓“三出”为:“舅姑不合,出;夫不合,出;前妻妾之男女不合,出;皆由夫作主”[35]。如果男子要出妻,应以礼待之勿伤大雅:“欲出妻妾者,无论因何事故,均须用三出中名目礼遣回家,不许伤雅”[36]。“五去”是在“三出”的基础上加上“妻妾不合”“归养父母”两条。“五去”赋予了妻妾一定程度的离婚自由,不管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只要按照“五去”之由,履行一定的程序即可解除婚姻关系:“……皆由妻妾作主。欲去者,无论因何事故,均须用五去中名目,礼辞而去”[37]。当代学者夏晓虹在论及宋恕的自由离婚观时,认为宋恕的离婚观是毫无疑问的夫妻平等的离婚观,一方面,丈夫可以出妻,另一方面,妻子也可以去夫。一“出”一“去”,“男子既可以出妻,女子便可以去夫”,彰显了宋氏自由离婚主张的核心,即妻子拥有与丈夫同等的离婚权利。[38]
郑、宋二人主张解放女性,男女平等,一是要解放女性的身体,禁止缠足,禁止对女性身体人为的戕害;二是要解放思想,冲破“三纲五常”的局限,女子并非无才便是德,男女均有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应该积极兴办女学,将中国女性从愚昧无知中解放出来。不管是郑观应力兴女学的主张宋恕大胆地构建的夫妻平权的设想,还是后来者们禁止缠足、兴办女学、婚姻自由抑或离婚自由等一系列追寻男女平权的女性解放思潮,在男性“平权”倡导者的内心深处,还是得回归到富国强民的民族主义运动的起点——解放女性的最终目的不是女性的解放,而是国家民族的解放。对萌动在清季晚期的这种救亡图存的男女平权、妇女解放思潮,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女权之醒觉是在男性的主导下进行的,因而,不可避免地被染上救国图存的男性特质色彩,女权的启蒙被描述成了一副政治图景,“在这番图景之下,男性主导者们,即是说教者,又是被说教者,女性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也就是说,检视清末男权主导下的女权启蒙,始终未曾独立于男性政治集团开出的救国方案选项,并且由男子主导的结果,妇女是改革的客体不是主体”[39]。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们提出男女平权、解放妇女,并没有真正站在解放旧制度中苦苦挣扎的中国女性本体的角度去发声。遗憾的是,戊戌时期的大部分维新人士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基本上延续了这样的论调:男女平权的初衷是为了“保国、保教、保种”,当然也有极个别“女杰”如康有为之女康同璧发出了“为解放女性而男女平权”的异声,但在救国救民的汹涌大潮中,这样的声音显得非常微弱。[40]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以郑观应、宋恕为代表的早期革新派大胆地宣扬妇女解放的思想,对近代男女平权思想的形成、践行,起到了“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荫”的功效。
有关醒与觉 民初离婚中的男女平权的文章
年少成名,又得到皇帝的赏识,使寇准不免有些骄矜之气,与自己的上司、知枢密院事张逊发生了矛盾,屡次于宋太宗面前争论。宋太宗早年征辽时身被箭创,此时复发,不得不考虑皇位继承人的问题。......
2023-08-29
三月,授赵璩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称皇侄。史浩对赵玮力言率师前驱之非,告诫其危难之时父子不可跬步相离。宋高宗退居德寿宫,自称太上皇帝。此外,在位的最后三四年中,宋高宗受到一些精神上的打击。雪上加霜的是,完颜亮撕毁和议,金人铁骑卷土重来。宋高宗的政权建立在和议的基础上,为了缔结和议,他忍受了巨大的屈辱,但最后仍几乎再次成为丧家之犬,这无疑是对他的威信和政策的严重打击。......
2023-08-29
面对儿子的不适应,梁漱溟特意给儿子写了这封回信。梁漱溟不仅是一位学识丰厚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尽职尽责的父亲。在这封信中,梁漱溟虽然语言犀利,但在向儿子阐述自己对人生态度的理解时饱含着浓浓的父子情。看到儿子的信中出现错别字时,梁漱溟立即用笔改过,然后告诉儿子谨记下次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在如此严格要求的背后也体现出他对儿子的殷切厚望。而信中阐述道理时逻辑之严密更是充分展现出梁漱溟丰富的人生经验。......
2023-12-03
收复燕云十六州,将辽朝阻击于塞外,减轻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是后周世宗孜孜以求的目标。因此北宋建国后,宋太祖赵匡胤积极谋划收复燕云十六州。同年,宋太祖去世,继位的宋太宗下诏班师。高梁河之战宋军惨遭失利,宋太宗本人身负箭伤,狼狈南逃,这对心高气傲、一心想通过收复燕云地区来盖过兄长功业的宋太宗而言,不啻一记沉重打击。......
2023-08-29
而围攻鄂州的蒙军长期屯兵于坚城之下,后方补给不足,再加上军中疫病流行,战斗力减弱。成功挫败蒙古大军对鄂州的包围,贾似道功不可没,他在给宋理宗的捷报中大大夸耀了自己的功绩,故意隐瞒了曾经向蒙古忽必烈求和的事实。客观而言,钓鱼城之战是此次战争的转折点,但对于不甚了解蒙古内部状况的南宋朝野而言,鄂州之战才是扭转乾坤之举。贾似道作为鄂州之战的南宋军队统帅,并无失职的表现。......
2023-08-29
志书编成,宋曹坚不留名,最终《江南通志》仅署了恭贻的名字。于成龙敬重他的人品,称他为“射陵先生”。其书法大多是草书作品,有着浓郁的抒情写意特点,既有王铎的泼辣豪放,又有董其昌的飘逸古淡,更有傅山所没有的精致入微。今出版的《宋曹草书千字文》宋曹书法墨迹在民间流传甚广,除盐城外,两淮、扬州、京口、姑苏、金陵和杭嘉湖一带,也有他的墨宝。当今日本书法界,也有研究宋曹书学的学术群体。......
2023-11-23
同时党项乘机割据夏、绥、银、宥等州,成为当时西北部的一个藩镇势力。李继迁死后,其子李德明继立,继续巩固与辽朝的关系。北宋大多数官员无法接受党项与北宋平起平坐,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于是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停止互市,募人擒杀元昊,宋夏关系恶化。李元昊认为夏与辽联姻通使多年,宋若出兵西夏,辽方必定不会坐视。......
2023-08-29
然而,当时他的恋人宋若瑜在河南信阳二女师任教员。1925年7月20日,蒋光慈与宋若瑜这对相思多年的恋人终于相见了。蒋光慈由北京奔赴上海,而宋若瑜则返回了河南。蒋光慈在一年后将自己与宋若瑜的情书编为了一集《纪念碑》。蒋光慈与宋若瑜相恋6年,却一直没有机会见面,他们将深厚的感情集聚在心中,传递于书简。蒋光慈的爱意在听到恋人将要来北京的消息后也是如火山爆发般的喷涌而出。......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