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刑统》是宋朝的正式刑律,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刻版发行全国的封建法典,直到南宋,律文仍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当形势发展到《宋刑统》不足以用时,编敕、编例就成了伸缩《刑统》律文的有效手段。因此,皇帝临时发布的诏敕,只是一种特别法,称为散敕,是一事一例的具体判例;散敕经过编敕的程序后上升为一种法律形式,从而具有普遍的适用效力。在《宋刑统·名例》“杂条”门中,对唐律中原有的律疏另有22则冠以“议”字。......
2023-08-04
“和离”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离婚形式自古有之。关于“和离”较早的史料记载,可见于《周礼·地官·媒氏》:“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宋人郑锷注云:“民有夫妻反目,至于仳离,已判而去,书之于版,记其离合之由也。”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下,“和离”应当作何而解?在此,可以借鉴陈鹏先生及学者向淑云的阐释。陈鹏先生将“和离”归为协议离婚的范围,认为“古者夫妻「以义合,亦以情合。倘情意不谐,勃谿时作,床第之间,俨同敌国,势自不能自强之使合”[95]。“情意不谐”是导致“和离”的主要原因。向淑云在考察了唐代婚姻实态后认为“和离”是“夫妻双方协议,适度自由的两愿分离”。[96]“和离”与男性专擅的“七出”、官方强制的“义绝”是中国古代社会三大离婚形式,且“和离”制度有限地突破了中国古代婚姻领域以“家族”“尊长”“夫权”为重的伦理道德及立法理念,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夫妻当事人双方重新考虑婚姻关系的适度自由。“和离”之制与后来西方所倡导的破裂主义离婚原则颇有异曲同工之处,脱离其存在的历史空间而言,“和离”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近代中国婚姻立法中尚可窥见其影子。
关于“和离”制度的历代律典记载,最早的记录见于唐时[97]。《唐律·户婚》规定:“诸犯义绝者离之。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唐律疏议》对此条的解释是:“若夫妻不相安谐,谓彼此情不相得,两愿离者,不坐。”据此可知,唐代“和离”制度特点有三:一是导致“和离”的原因是夫妻双方“不相安谐”“彼此情不相得”,以现代的说法就是感情破裂不能和睦相处。二是字面上兼顾了男女双方的意愿,即“两愿离”。三是突破了“七出”“义绝”的离婚限制。只要男女双方都愿意解除婚姻关系的,即使女方没有触犯“七出”之条,双方不存在“义绝”之项,也不会受到国家法“诸妻无七出及义绝之状,而出之者,徒一年半”规定的刑事处罚。戴炎辉先生认为“从金代开始直到清,如通过‘和离’解除婚姻,离婚事由不是必备的,即如果没有适当的事由,只要双方自愿,男女双方不会因此而受到官府的惩罚”。[98]《宋刑统·户婚》载:“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婚者不坐。”《元史·刑法志》涉及“和离”的规定是:“诸夫妇不相睦,卖休买休者,禁之;违者罪之,和离者不坐”,与唐宋律典的规定大同小异,如出一辙。《大明律》与《大清律例·户律》关于“和离”的规定是:“夫妻不相谐,两愿离者不坐”,继承了前朝律典关于“和离”条款的内容,且《大清律例会通新纂》还对“和离”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解释:“妻固无自绝于夫之理,夫亦不得憎厌其妻而无故出之,故必两愿离者,始不坐”[99]。
有关醒与觉 民初离婚中的男女平权的文章
《宋刑统》是宋朝的正式刑律,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刻版发行全国的封建法典,直到南宋,律文仍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当形势发展到《宋刑统》不足以用时,编敕、编例就成了伸缩《刑统》律文的有效手段。因此,皇帝临时发布的诏敕,只是一种特别法,称为散敕,是一事一例的具体判例;散敕经过编敕的程序后上升为一种法律形式,从而具有普遍的适用效力。在《宋刑统·名例》“杂条”门中,对唐律中原有的律疏另有22则冠以“议”字。......
2023-08-04
下面就简述《开皇律》与《大业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这两部“新律”均称《开皇律》,但通常指后者。《开皇律》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开皇律》将晋以来出现的以官品抵罪的“官当”制度化,具体规定了按官阶高低及犯罪性质划分“官当”的年限。因此,《开皇律》的施行时间虽只有24年,但在中国法制史上却有重大影响,对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我国封建法律发展史上居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2023-08-04
1-3-1记录设备分类我们将录音制作中所使用的记录设备称为录音机,将用于还音的设备称为还音机。数字声音记录存储载体及记录设备主要有:DAT数字录音机,存储载体为DAT磁带,见图138、图139。图1-38DAT数字录音机图1-39DAT磁带MD录放机:它是利用具有一定能量的光照射磁光盘MO,致使磁性物质的矫顽力降至很小的同时,利用电磁感应在磁光盘横截面产生剩磁。图1-40MD录放机图1-41数字硬盘录音机......
2023-12-01
新《刑事诉讼法》正式施行后,展示侦查讯问录音录像作为一个正式的诉讼程序登上舞台,这也是控辩双方进行质证和法官审查判断证据的前提和基础,但是该法并无规定执行的细则。展示是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对讯问笔录及其来源真实性、合法性行使知情权和质证权的前提,讯问录音录像资料未经展示的讯问笔录不具有可采性,不得作为证据使用。......
2023-07-22
质检机构应当对记录的编制、填写、更改、识别、收集、检索、存档、维护和清理等各个环节的职责、要求制定程序文件予以明确;对记录形成的全过程、各环节实施合理、规范的控制,保证记录编制合理、填写真实、更改规范、标识清晰、收集及时、检索方便、存取有序、归档分类、储存防损、维护得力、清理合法。无论是管理记录还是技术记录,质检机构应当保证其具有足够的信息,能够“再现”已经过去的工作过程。......
2023-11-22
同学们,一年四季有很多时令,而每个时令都有自己专属的蔬菜,雨水节气的时令蔬菜就是豆苗。雨水节气到,节气美食豆苗能够祛湿清热,成为当下市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菜肴。在动手体验的过程中,我们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吧!......
2023-07-09
区分了罪行的程度和刑罚的两个等级,首次将“不应得为”罪按照违反情理的程度分成轻律和重律两个部分,分别处以笞四十或者杖八十的刑罚。由于《唐律疏议》中“不应得为”规定的细致性,从此开始,后世律典的“不应为”几乎都以此为蓝本。元代则因《大元通制》已佚失,仅存部分残卷留于《元史·刑法志》中,无法将“不应为”律的律典原文规定找出加以对照。......
2023-08-12
充足理由律是说,任何思想当其具有充足的理由时才能算是正确的。这就是充足理由律的客观基础。在形式逻辑史上,一般承认,提出充足理由律之作为思维基本规律的第一个人是欧洲18世纪的莱布尼兹[21]。在形式逻辑教本和参考资料中,我们常常看见这种说法,说充足理由律是客观因果关系在我们意识中的逻辑表现,但是这种说法不是完全正确的。说服问话的人的充足理由可能是,“到处都是白的雪”。......
2023-1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