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史前时期至周代:探索古玉器的文化遗产

中国史前时期至周代:探索古玉器的文化遗产

【摘要】:无论是和阗输入还是中国自产的玉器,均在中国史前时期都已有发现。在周代,玉器的存在十分普遍。伯希和教授对于欧、美、日本目前所知的各种玉器并不重视,却对河南新郑遗址出土的一系列玉器态度十分慎重,并进行了特别研究。这些玉器之所以被肯定是周朝时期的文物,源于这些玉器的装饰。另一种玉器被称为“圭”,这种形式的玉器,其外形不是圆盘,而是一种“玉质的小刀”,通常被装在一个直的柄中。

无论是和阗输入还是中国自产的玉器,均在中国史前时期都已有发现。安特生教授在甘肃一带发现了玉盘,它属于新石器晚期。在周代,玉器的存在十分普遍。伯希和教授对于欧、美、日本目前所知的各种玉器并不重视,却对河南新郑遗址出土的一系列玉器态度十分慎重,并进行了特别研究。这些玉器之所以被肯定是周朝时期的文物,源于这些玉器的装饰。它们的背景多以“雷纹”作为装饰,并且还有着和雷纹相似度极高的龙蛇纹理,这些都是周代较为有特色的装饰题材。

有些玉器虽然没有任何的纹理和装饰,但仅仅凭借着绝佳的触感和美感,就已然能够在众多文物中脱颖而出。和阗有一个传说——“玉乃是月光的结晶”,“璧”正好符合这个传说。“璧”形为大的扁圆环,有的中间有空洞。这样的璧在吉斯勒、科斯姆及大卫·威尔的藏品中,都能寻见。和所有古玉一样,这类玉盘代表着礼仪的高尚意义,通常在祭祀时使用,或者被作为太阳的象征。另一种玉器被称为“圭”,这种形式的玉器,其外形不是圆盘,而是一种“玉质的小刀”,通常被装在一个直的柄中。伯希和教授指出,这种“圭”是古代的戟和新时代的斧的另一种形式,形似匕首,但却是礼仪的代表。除此之外,中国玉器还有其他的形式,比如“琮”。它的样式被喜龙仁教授称为“外方内圆的空玉筒”,外面的方形,似乎象征着四个方位。玉器中还有“琥”这一类型,即近似于虎的形状的图案式的玉器。

这些属于周代的玉器,暗示的动物形象都十分的明显,几何形线条的勾勒也充满着力量。它们为我们判断周代艺术法则的统一价值尺度进一步奠定了基础。这些玉雕的装饰,和周代铜器上的雕刻纹理题材十分相似,动物形象没有较大的改变和差异,也同样以一回头、一卷尾来体现动物的灵活形态,或辅以平行的宽条做成直角的盘曲,又或以转折来表示其形态,但是,玉雕却能将这些动物的全部精力和凶悍的气质表现出来。由于玉器的雕刻样式,想要清晰地辨识出各种龙、虎或者鸟形玉器所表达出的含义是有些困难,但这又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无用的企图,我们应把这些无益的企图放在一边。此类具有别样美术意义的样品,拥有特殊的意义。这些意义在中国人的脑海中出现的意象,如野兽、怪物、神明,都会被具体表现为一些可怕的恐怖幻想。所以我们常能够看到玉器形象多多少少带有威胁的意义,或者是雕刻着一些代表着权威的动物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