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代理是在一定的法律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这种法律关系中,对于受托和委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表现为委托合同。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同自己进行民事行为;代理人同时代理双方当事人的同一项民事行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均属代理人滥用代理权。基于被代理人委托代理人而发生的代理关系称为本代理;基于代理人的转托而发生的代理关系称为复代理。......
2023-10-14
总之,近现代早期,由于获得纳税人的服从必须支付高昂的交易费用,监督征税官僚的交易费用也是非常高昂的,而且,近现代早期实行的行政制度也不利于组织能力的发展,因此,国家使用工资合同征税就存在非常大的合同风险。同时,在这一时期,国家能够有效地降低使用固定租金合同的交易费用和合同风险。所以,相比之下,对于国家来说,固定租金合同就是一种有效率的合同选择。进入近现代后期(18、19世纪),一方面,由于包税商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并开始采取各种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固定租金合同的风险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官僚制度的发展、经济和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信息成本和测量成本的下降、纳税人对于国家税收的抵制开始缓和等原因,国家获得纳税人和征税官僚服从的交易费用大大地降低了,而且,现代官僚制度也比传统的家长制行政模式有助于组织能力的发展,所以,工资合同所面临的合同风险都已经大大地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国家来说,工资合同就比固定租金合同更有效率,因而是最佳的合同选择。
这种交易费用分析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在近现代时期包税制主要适用于间接税。在国家建设的文献中,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专制国家所依赖的直接税(即土地税)比较难以征收,因为,农业人口对于土地税比较抵制,而非专制国家所依赖的间接税(主要是对商业征收的税收)则比较容易征收。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由于直接税的税基是不能移动而间接税的税基是移动的,因此,间接税比直接税更难征收。[4]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来看,第二种观点比较正确。因为,税基的移动性大大地增加了国家监督间接税纳税人的信息成本。而对于直接税来说,由于税基是固定的,因此,国家监督纳税人的信息成本相对要小。历史事实也在某种程度上支持这种结论。例如在18世纪后半期,英国总共雇用6 000到8 000人征收各种商业税(间接税),而协调地方土地税征税人员的中央政府收税官员只有14人(Ertman,1997,p.16,注释1)。所以,对于国家来说,间接税所导致的内部交易费用将大于直接税所产生的内部交易费用。因此,对于间接税来说,固定租金合同是一种比较有效率的合同。税基的移动性不仅像有些研究者所说的那样影响财政与政治体系的选择(Bates&Lien,1985),而且也影响征税合同的选择。那么,奥斯曼帝国为什么连直接税也选择了固定租金合同?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看,这主要是因为该国所具有的某些结构性因素使得国家自己征收土地税的内部交易费用也变得很高。其中,庞大的国家规模加上落后的交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与近现代早期的国家处于相同时期并面临同样技术约束的包税商能够解决各种制约国家行政的交易费用问题?一个原因是由于包税制将包税商转化成了国家剩余(税收)的剩余索取人,而且,由于固定租金合同的实施,包税商能够获得的剩余非常大,因此,包税商具有非常强烈的动机去进行管理和制度创新。而对于国家来说,在采用工资合同时,虽然它是唯一的剩余索取人,但是,由于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这种剩余索取权所具有的激励就会逐级削弱。虽然统治者作为最终的委托人或剩余索取人与包税商一样拥有非常强烈的动机去解决各种自己征税时所面临的交易费用问题,但是,他经常不能直接管理征税机构,而必须通过中央和地方的官员来管理征税机构,这些代理人对于国家的收入并没有剩余索取权。因此,即使假定中央机构的官员是非常忠诚的、因而也是和统治者一样具有将收入最大化的动机,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地方官员则不会有同样充足的收入最大化的动机,从而不会努力去进行管理与制度创新。然而,在包税制下,由于“转包制度”的盛行,委托
代理问题就不是很严重,剩余索取权提供的这种高度激励就不会受到削弱。在“转包制度”下,即使每个包税商最初所获得包税合同非常大,包括很大的区域和大量的税收征收活动,该包税商可以将他自己的包税合同分成若干的份额转包给其他的小包税商,这些小包税商也都是剩余索取人,并且都管理着一个相对比较小的包税合同(意味着可以亲自管理而避免委托
代理问题)。因此,“转包制度”使得包税制所包含的高度激励不会被削弱。至于在某些“转包制度”不是很盛行的国家,例如法国,由于包税制实行的早期,包税制是非常分散的,税收合同通常都是由相当于县的地方政府承包出去,因而,每个包税合同都是比较小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包税商就可以自己亲自管理税收的征收,而不会存在国家经常面临的那种多层级的委托
代理关系。[5]
有关中国管理研究与实践: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奖者代表成果集(2014)的文章
委托代理是在一定的法律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这种法律关系中,对于受托和委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表现为委托合同。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同自己进行民事行为;代理人同时代理双方当事人的同一项民事行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均属代理人滥用代理权。基于被代理人委托代理人而发生的代理关系称为本代理;基于代理人的转托而发生的代理关系称为复代理。......
2023-10-14
在财务报表审计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理论上是公司的财产所有者委托审计师审计,但实际上公司的经理人很容易控制审计师的选择,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的发表意见。总之,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财务报告审计过程中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性,有助于其签发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确保尽可能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2023-11-26
委托合同是律师代理权产生的基础法律关系。当事人需要通过签署授权委托书的形式授予律师代理权,通常有一般代理和特别代理。一般代理,亦称无特别授权代理,是指委托人仅把纯属诉讼权利的事项授予律师的代理。“纯属诉讼权利” 是指不属涉及实体权利的权利,如帮助调查取证权、申请回避权、提出管辖异议权、参加庭审权、申请鉴定权等。上述特别授权必须通过委托书的形式加以明确。......
2023-08-16
激励机制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努力监管获得中央政府奖励的概率,还有一部分是奖励的力度。“由于中央政府在多层委托代理链条中无法有效观察到基层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努力程度,加上上级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绩效考评的主观性较大,只要没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即可,除非发生重大事故,否则被发现失职的概率不高。”......
2023-06-27
委托合同是基于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相互信赖而签订的合同,一旦信赖不再,双方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需要注意的是,因解除委托合同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除非是由于可归责于受损一方的事由造成的损失。委托人或受托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者破产的,委托合同终止。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根据委托事务的性质不宜终止的除外。......
2023-07-25
集体合同是社会转型和劳资矛盾的产物,最早出现于英国、美国和德国。起初,集体合同的内容主要限于工资及一般雇用条件方面,且政府对于集体合同采取不承认的态度,因此并不具有法律效力。这些公约对于世界各国的集体合同立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集体合同制度有了较大发展。目前,我国已有制定“集体合同法”的计划。......
2023-07-30
在实际操作中,博物馆委托授权一般可以分为代理授权、中介授权、平台授权三种形式。例如,古根海姆博物馆指定360ep公司为其代理授权商,代理古根海姆的品牌授权业务。该公司于2002年被意大利文化部指定为境内博物馆授权中介商。Scala Archive公司首先和博物馆签订委托授权协议和定向合同,取得藏品影像资料并置于网站平台上统一管理,向被授权的厂商提供高清晰度的图像供下载使用。该平台是法国各博物馆统一的授权平台。......
2023-08-09
监理人与委托人签订监理合同后,应迅速组织派驻现场实施监理业务的监理机构,并将委派的总监理工程师人选和监理机构主要成员名单及监理规划报送委托人。在合同正常履行过程中,总监理工程师将与委托人派驻现场的常驻代表建立联系交往的工作关系。监理合同生效后或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监理人的确需要更换总监理工程师,应以书面形式提出请求,给出申明更换的理由和提供后继人选的情况介绍,经过委托人批准后方可更换。......
2023-10-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