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对能源消费征税的经济影响

对能源消费征税的经济影响

【摘要】:表2针对不同SO2排放目标的能源消费征税情景下各种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注:数据来源于DRC-CGE模型。对能源投入征税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和产品需求的下降,进而也降低了企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和失业率的上升。从部门的角度来看,对能源消费征税负面影响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能源生产部门。图3对能源消费征税对不同收入组居民福利①水平的影响数据来源:DRC-CGE模型。

由于污染物的排放与整个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只要是影响经济活动的税收政策都会影响污染物的排放,不过本文主要考虑环境税的影响。从污染控制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前端控制和后端控制,因此从征税的角度来看也可以分为前端征税和后端征税,即针对污染来源征税和针对污染物本身征税。许多污染物的排放与化石能源的使用密切相关,中国人为CO2排放量的95%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大部分的SO2排放同样也是来自能源的使用。可见能源的消费和许多污染的排放存在直接的联系,因此我们首先分析一下针对能源投入征税对于整个经济活动的影响。

由于存在不同的能源品种,因此在计税时存在不同的标准,比如按照能源热值[10]、按照能源含硫量(或者含碳量)等。这里我们选用按照能源热值进行征税。为了分析不同的减排幅度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设定了不同的SO2排放配额。表2给出不同的SO2排放配额情景主要经济变量的变化。

表2 针对不同SO2排放目标的能源消费征税情景下各种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

注:数据来源于DRC-CGE模型。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通过对能源征税来控制污染的排放会对整个经济活动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①,当污染控制目标分别设定为5%、10%、15%和20%,通过征收能源税将使得GDP下降0.19%、0.46%、0.83%和1.34%。对能源投入征税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和产品需求的下降,进而也降低了企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和失业率的上升。从模拟结果来看,不同控制水平将导致就业水平下降0.08%、0.17%、0.29%和0.43%。劳动力需求的下降带来了收入水平的下降,表2的数据显示,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将受损0.48%、1.00%、1.57%和21.7%;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将受损0.31%、0.69%、1.17%和1.78%。由于农村居民主要从事能源密集程度较低的行业(如服务业等),因此,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的负面影响相对要小于城市居民。居民实际收入下降的直接结果就是消费的下降,当减排幅度分别为5%、10%、15%和20%时,消费下降幅度分别达到0.45%、0.97%、1.55%和2.23%。另外,从模拟结果还可以看出尽管环境税收入通过减少企业所得税的形式返还给企业,但是投资仍然有所下降。

图2给出了当对能源消费征税使得污染排放量下降10%的情景下不同部门产出的影响。对能源消费进行征税直接的结果就是能源价格的上升,进而导致能源需求的下降,模拟结果显示能源的总消费下降了12.20%。从部门的角度来看,对能源消费征税负面影响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能源生产部门。从图中可以看出,能源部门的影响最大,能源的生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煤气的生产下降最大,下降了14.53%,对电力的影响最小。其次能源密集型的产业影响次之,这些部门由于能源投入成本的上升其价格也会上升,最终导致需求的下降,交通运输业、金属冶炼、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产出都有很大幅度的下降,如金属冶炼和化工业产出都下降2.7%左右;对能源消费征税将导致生产要素依据能源密集程度重新配置,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一些劳动密集型和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将会受益,这些部门由于劳动和资本从能源密集型和能源部门撤出而重新配置中获益,如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等行业的产出规模都有所上升。[11]

图2 对能源消费征税情景下各部门产出的影响(%,减排幅度为10%)

数据来源:DRC-CGE模型。

图3给出了当通过对能源消费征税使得污染排放量下降10%的情景下,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福利的受损程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受影响程度要远大于农村居民,平均的受损程度要高0.25个百分点。一方面城镇居民的能源消费水平要明显高于农村居民,通常来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也会相应提高;另一方面对于农村居民来说非商业化能源的消费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而这部分的能源消费是不会受市场价格影响的。从城镇居民内部来看,高收入居民的影响稍微大一点,这主要源自汽车消费和旅游消费等对于城镇高收入居民来说已经成为两项重要的支出。从农村居民内部来看,低收入居民的影响要略高于高收入居民,这正是由于目前农村低收入居民能源消费的刚性,如做饭、取暖等。

图3 对能源消费征税对不同收入组居民福利水平的影响(%,减排幅度为10%)

数据来源:DRC-CGE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