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建议与结论

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建议与结论

【摘要】:纵观20多年来的情形,中国国内地方保护虽然已有很大程度的减轻,但依然存在,而且其手段、方式、内容和对象发生了深刻的演变。消除地方保护,要采取综合的政策措施。但是,最根本的是,一方面减弱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动机,另一方面加大对地方保护行为的惩戒力度。

纵观20多年来的情形,中国国内地方保护虽然已有很大程度的减轻,但依然存在,而且其手段、方式、内容和对象发生了深刻的演变。随着中国经济逐步由短缺过渡到相对过剩的状态,地方保护的内容由保护当地资源为主转变为以保护当地市场为主、保护手段由直接的硬性的规定为主转变为间接的隐形的手段为主、保护范围从产品市场逐渐扩大到了要素市场。当前,地方保护仍然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消除地方保护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有序竞争。

消除地方保护,要采取综合的政策措施。但是,最根本的是,一方面减弱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动机,另一方面加大对地方保护行为的惩戒力度。

(1)明确地方政府的权责范围,及履行责任所需财力的来源,使其权责与财力相适应。按经济实力的强弱,将全国31个省区分成不同的类别。对于那些仅靠自身财力不能履行职能的地区,中央政府应给予更多的支持。

(2)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综合考察地方政府官员的业绩,除考察GDP增长等经济指标外,还应考察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事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情况,纠正单纯考核经济指标尤其是单纯考核经济增长指标的倾向。

(3)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建立相应的执法机构。即将施行的《行政许可法》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地方政府运用行政性手段进行地方保护。然而,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可以采取隐蔽的形式或非行政性手段,还需要制定《统一市场法》或《区际公平贸易和投资自由法》,并严格执法,做到“违者必究”。

(4)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消除身份歧视,完善土地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为城乡劳动力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为劳动力地区之间的流动创造便利的条件,以促进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以及地区之间充分而有序的流动,并为最终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奠定制度基础。

(5)完善政府采购机制,实现政府采购透明化,为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的企业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杜绝政府采购和招标中的地方保护行为。

(6)建立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实现技术标准、认证标准等标准的全国统一,制止利用技术壁垒保护本地市场的行为,并梳理烟草等行业相关的专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