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建议:优化资源消耗模式,应对老龄化问题

建议:优化资源消耗模式,应对老龄化问题

【摘要】:中国目前的资源消耗模式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重要资源和能源的价格偏低,重要资源所有者权益没有完全体现资源的价格之中,导致了资源的粗放和低效率使用。“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将触及经济运行的核心领域,大型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就业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及中央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都将进入攻坚阶段。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已经显现并不断加重,2010—2020年,老龄化问题将相当严重。

实现未来的增长,必须在需求和供给政策方面创造一些重要前提,正确选择经济发展战略。包括:

1.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建立新的增长模式提供体制保障。中国的人均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都比较匮乏,而且有些重要的资源还无法通过贸易获得,只有高效率地节约使用这些重要资源,中国的经济才能持续地增长。

中国目前的资源消耗模式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重要资源和能源的价格偏低,重要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没有完全体现资源的价格之中,导致了资源的粗放和低效率使用。因此,缓解经济增长的资源制约,首先应该考虑提高资源税和资源补偿标准;其次,应该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规范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扩大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竞争性方式有偿取得的交易范围,充分实现所有者权益。

2.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将触及经济运行的核心领域,大型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就业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包括医疗体制改革)以及中央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都将进入攻坚阶段。这些领域牵涉面广、利益关系复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如果不改革,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体制性障碍;如果改革不成功,也将会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的震荡,因此,对于这些改革需要统筹考虑、协调推进,依据社会承受能力,稳步进行,务求必胜,否则,可能会出现改革的反复性。

另外,为顺利推进改革,必须有为这些改革付出成本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3.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需求方面的制约。“十一五”时期,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在城市,要通过劳动制度的完善,确保剩余在资本和劳动之间合理分配,使劳动者收入的增长保持在应有的水平上。

农民收入问题的解决一定要跳出农村,首先,要通过加快城市经济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促使更多的农民在非农领域就业。其次,要对农业实施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创造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动力。例如加快改变政府对农业的补贴体制,将以价格补贴为主的办法,变为增加政府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科技等方面的有效投入。第三,要支持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业进行改组和改造,并实施城乡农产品加工业的多种多样方式的联合生产和经营。第四,要积极推进城市化,促使农村人口更大规模地向大、中城市和小城镇转移。

4.防范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为经济持续增长创造稳定的内外环境。在中长期内,中国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风险或不确定性。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长期稳定的增长,关键要看能否有效化解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十一五”时期到2020年,要特别关注和防范如下风险:

第一,政府债务可能引发的危机。虽然目前中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占GDP的比重较低,但是在近期和中期,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养老基金的隐性债务、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和其他补偿、地方政府各种显性和隐性担保等问题将反映为政府债务的进一步上升。应借鉴国际经验,对各项财政风险作一个较为准确的分类和估算,并对如何监控和管理这些风险提出一个中长期的计划。

第二,金融风险。随着外汇管制的放松和最终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外部金融危机冲击内部经济运行的可能性将加大。

第三,老龄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已经显现并不断加重,2010—2020年,老龄化问题将相当严重。如果目前的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加以改革,届时劳动创造的附加价值的25%—30%将用于赡养老年人,居民税赋必须提高,整个社会的税负也将加重并导致社会储蓄水平下降,劳动的积极性从而生产率的增长将受到抑制。

第四,加强能源安全体系的建设,立足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解决中国的能源消费需求问题。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责任编辑:蒋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