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的回归结果说明:括号中的数据为t检验值,*表示在10%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
2023-07-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2004年中国的GDP达到136 515亿元,1978—2004年GDP增长了9.29倍,年均增速达到9.38%。2001—2004年,GDP年均增长8.65%,增速高于“九五”期间年均8.3%的水平,且经济增速逐年加快。2003年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7位,人均GDP已超过1 100美元,自2000年起已进入中低收入国家的行列(见表1)。
表1 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
注:其中最终消费和投资的增长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2004年数据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进出口数据均按2003年的平均汇价8.277 0折合成人民币。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摘要(2005)》。
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三大源泉。对于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既有利于认识过去经济增长的质量,又能为分析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可能性提供一个框架。表2给出了按照索洛“增长的核算”分析方法测算得出的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结果。
表2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注:(1)GDP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1978年价格的GDP数据。(2)1997年以前的资本的数据来自翟凡(1998),1997年以后的数据为作者更新的数据,即上一年的资本存量减去折旧加上上一年的固定资本形成(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平减)等于本年的资本存量。(3)劳动力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就业人数。(4)TFP根据索洛的增长核算的公式,TFP=GDP的增长率-α×资本的增长率-(1-α)×劳动力的增长率,α为资本产出弹性。在此我们选用的资本产出弹性为0.6。
从表2可以看出,过去的25年中,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推动力量是资本的快速积累。1978—2003年资本平均增长速度为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3.2%,导致GDP年均增长近6个百分点。而且还可以看出各个时期资本的增长速度都较快,始终是经济增长的最大的贡献者。相对于资本来说,劳动力数量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逐渐减弱的,90年代以后,劳动力的增速明显放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下降到10%以下。TFP的增长成为继资本之后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虽然部分时期较低,但整体来看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仍基本接近30%。
从不同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来看,在过去的20多年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的两个时期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和90年代初期。20世纪90年代末期TFP的增长率进入低谷,2000年以后TFP的增长率又开始上升,但是从表2可以看出,尽管“十五”前几年(2000—2003)比20世纪90年代末期要高,但是仍然略低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水平。从较长的时期来看,中国的TFP增长率相对来说始终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过去20多年导致中国TFP快速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和劳动力)在不同生产率产业之间和不同所有制之间的重新配置促进了整体生产效率的改进;体制改革释放了增长的潜力,促进了效率的提高;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以及自身的技术创新加快了技术进步的速度;教育水平和普及程度的提高改善了劳动力要素的质量等。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要素的重新配置仍将继续,金融、贸易、财政等体制将不断完善,加入WTO使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体制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完善将增大企业改进管理和技术改造的压力,同时也将加快技术转移的速度,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不断提高将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动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等因素将促使“十一五”期间乃至2020年中国的全要生产率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有关中国管理研究与实践: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奖者代表成果集(2014)的文章
表2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的回归结果说明:括号中的数据为t检验值,*表示在10%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
2023-07-03
2000年美国页岩气出口在能源出口中的份额不足2%,2010年已经达到23%,估计2035年将达到49%。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也迅速降低,2005年美国进口石油占全国石油消费60%,2012年下降到40%。2009年初至2010年3月1日,原油价格上涨73%,但美国天然气价格却下降15%。从图3-16可见,自2003年以来,美国采矿业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已从52.5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95.7万人,年均增长6.9%。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各地页岩气的开发不仅给本地带来经济收入,还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2023-06-25
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灾难称为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下降。经济史学家一直在争论大萧条的原因,但大多数解释集中在总需求的大幅度减少上。当然,在大萧条时期,所有这些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紧缩了总需求。从1939年到1944年,美国政府的物品与服务购买几乎增加了5倍。......
2023-09-19
表11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分析的情景设计在基准情景的模拟中,我们外生假设了人口、劳动力增长趋势,城市化进程,政府消费增长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①等。我们在基准情景的基础上进而假设,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综合这些因素,我们在“风险”情景中设定TFP的增长率低于过去25年的平均水平,年均增长率维持在1.5%—2.0%;相对基准情景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放慢,居民的储蓄率下降。......
2023-07-03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可从新供给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通过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协同发力,将有效防止经济运行出现大起大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赢得战略机遇,将促使供给和需求两端相互促进,使得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平稳增长。......
2024-01-19
为了摆脱经济瘫痪状态,1946年8月,日本政府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负责制订和实施经济政策。与此同时,1948年12月,占领当局提出了“稳定经济九原则”。战后,日本经济能够如此高速增长,除了政府政策、外部机遇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
2024-0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