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每一个人都要从我做起,遵守安全出行规范,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保护他人。为了使大家能够很好地应对不同场景下的交通安全问题,特别编写了《安全出行三字经》,以飨读者。人生命,至尊贵,求安全,第一位。有伤亡,报警方,设警示,护现场,快救助,扶死伤,若逃逸,罪加重。上车后,先留意,安全锤,放在哪。安全带,生命带,务必系,减伤亡。斑马线,有规定,红灯停,绿灯行。......
2023-10-18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手机以其高效、便捷、移动性等多功能的通信方式后来者居上,并进入寻常百姓家。但如何文明使用手机,却常常被人忽视,以至于目前在某些场合成为新的公害。因此,为了个人及他人的利益,应该注意并遵循文明使用手机的一些礼仪规则。
(一)手机接拨基本礼仪
1.注意场合
使用手机不允许有意或无意间破坏公共秩序。具体来讲,在公共场合,如剧场、影院、音乐厅、图书阅览室、法庭、会议室、课堂、悼念场所等要求安静、严肃、注意力集中的场合,应注意关闭手机,或将手机铃声转换至震动静音状态,这也是一种文明的境界。每一个文明社会都有一套日常生活的准则,在西方社会俗称“常理”,在公众场合无所顾忌地使用手机,实际反映了使用者的自私及对周边人事的冷漠。为了提高社会的文明和礼貌,应当知晓何时、何地应该关机为宜。
其他如楼梯、电梯、路口、人行道等人来人往之处,也不允许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
2.注意公共安全
使用手机必须牢记“安全至上”,注意维护公共安全,如在乘坐飞机,在飞机起飞前,应关闭手机,以免干扰通信,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同样,在医院、加油站,也应该关闭手机,以免手机发出的信号干扰治疗,或引发火灾、爆炸。在开启手机时,还应该注意周围有无禁止无线电发射的标志。
不要在驾驶汽车、骑助动车或自行车的途中随意使用手机,不要在穿行马路时接听手机,以防止发生车祸。
3.注意通话方式
在人员较多的场合,切忌旁若无人地面对众人无所顾忌地大声通话,这样,如同把陌生人都当成关系人,迫使公众都倾听其的谈话内容。正确的做法是应该侧身通话,或找个僻静的场所交谈。在大街或其他公共场合通话时,最好不要边走边谈。
使用手机通话时,时间不宜过长,力求简明。
4.文明携带
手机应该置放于合乎礼仪的位置,不要挂在脖子上,那样有招摇之嫌。
有许多男士喜欢将手机别在腰间或放在衣服内口袋,其实,将手机别在腰间或藏在衣服下或内口袋并不十分合适,因为一旦来电,或有响声,匆忙间掀起衣服的动作或以手在内口袋使劲掏的动作很不雅观。较好的做法是将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内,或方便掏取的裤兜里,这样既方便又雅观。
一些女性喜欢在手机上悬挂一些花哨的装饰性坠物,然而正式的公共场合,过多的装饰性赘物往往会破坏手机使用者形象,给人以不成熟、过于随意的感觉。因此,在正式场合,手机不应该有过多的装饰坠物,特别是男性,手机不应该有其他的装饰物。
5.正确选择铃声
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铃声不仅可以从网络上下载,而且可以自行编制,特别是彩铃的出现,很受年轻人的喜爱。彩铃变化多样,乐曲、歌声、仿人声、仿动物叫声应有尽有。有些彩铃很搞笑,或很怪异,与千篇一律的铃声比较起来,确实有独特之处。但是彩铃是给打电话的人听的,如果你需要经常用手机联系业务,最好不要用怪异或格调低下的彩铃,以免影响你的形象和公司的形象。年轻人的铃声设定应健康活泼,彰显青春活力,应避免粗俗和低级的铃声。
6.尊重他人隐私
手机是个人隐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尊重他人,体现自己的涵养,不要随意接听他人的移动电话,不要翻看他人手机中的任何信息,包括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等;一般情况下,不要借用他人的手机打电话,万不得需要借用他人手机打电话时,请不要走出机主的视线,并且尽量做到长话短说,用毕要表示感谢。
(二)手机短信礼仪
短信即简短消息,是通过手机等移动电话的方式向对方发送的符号性信息。
手机短信无需语音支持,能在不打扰他人的安静状态下将信息准确无误地快速送达,加之发送成本低廉,信息符号可以组成各种图案或不同文字,甚至可以包括图像、音频、视频、数据、文本等媒体信息,故广受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喜好,成为现代人生活联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使用短信需要注意和遵循的礼仪规则大致如下:
1.注意称呼与署名
由于手机本身具有来电显示的功能,一般情况下,亲友之间、熟悉的客户之间,谁发送短信,机主都知晓,所以不写称呼或落款没多大关系。但如果给初交识的人或者给不熟悉自己的人发短信,应该加上称呼和落款,使对方知晓来信息者为何人,方便其沟通联系。如“×老师:新年好!学生给您拜年了!您的学生××”。
短信加称呼和署名既是一种对对方的尊重,也是方便今后联系,加强社交联络的一种必要手段。
2.注意表述清楚明白,有所针对
由于手机的内存和显示屏空间的限制,一般要求发送的短信必须简洁、准确,内容有所针对。
短信写作虽不太讲究结构、写法。但为了方便对方阅读,短信发送前也应该从阅读者的角度考虑,事先思考好发送的内容,将所需告知的事项尽量在一两条信息内表述清楚。不可不假思索随心所欲地乱发,造成阅读者的麻烦。例如:一次,某女生收到已考入重点大学的几个同学发来的短信,却发现看不懂,下面录几则:“是抽梯”“下次个月补牙”“发的还是要培训好”。这种类似天书的短信,不仅令人费解,陡增烦恼,还占用收信者手机的空间。
另外,对需回复的短信,必须注意有针对性。
一次,某教师发短信问某课代表能否下午2点来办公室拿作业,该学生回短信说:“我在宿舍。”答非所问。于是老师再发短信询问,该学生回曰:“有空。”仍没有回复在点子上。
3.注意时间场合原则
不宜在过早或过晚的时间段给对方发短信,一般早8点之前、晚22点之后,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或遇特殊情况,一般不建议发送短信。因为不合时宜,会影响对方休息。
发送短信还需注意场合。如知晓对方正在观赏音乐会、画展或主持会议或商洽重要事项,闲聊式的短信会让对方心中不悦。
4.不传播无聊、不健康或涉及敏感政治问题的短信
对于短信内容的选择和编辑,应该和通话文明一样重视。因为通过你发出的短信,即使是你转发的,都意味着你赞同或至少不否认短信的内容,它反映了你的品位和水准。所以不要编辑或转发不健康的短信。
收到无聊的、不健康的、反动的短信应立即删除,不要传播。收到诈骗性质的短信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或有关电信部门反映或举报。
关于短信礼仪,还有一点也需要注意:如祝福类的短信,一来一往礼到便足矣,二来二往甚至三来三往就成了繁文缛节,令人腻烦了。
有关公关礼仪教程(第2版)的文章
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每一个人都要从我做起,遵守安全出行规范,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保护他人。为了使大家能够很好地应对不同场景下的交通安全问题,特别编写了《安全出行三字经》,以飨读者。人生命,至尊贵,求安全,第一位。有伤亡,报警方,设警示,护现场,快救助,扶死伤,若逃逸,罪加重。上车后,先留意,安全锤,放在哪。安全带,生命带,务必系,减伤亡。斑马线,有规定,红灯停,绿灯行。......
2023-10-18
2.在公共场所不宜滥用手机青年学生置身于公共场所时,应当尽可能地不使用手机,自觉保持安静,免得侵犯他人的权利。(二)保证畅通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保证使用者与外界联络的通畅无阻。凡此种种,都是使用手机所应具备的“机德”。出于自我保护和防止他人盗机、盗码及打骚扰电话,手机不要借给陌生人使用。如驾驶车辆、乘飞机、探访病人,以及在加油站时都不宜使用手机。......
2023-08-11
安全气囊系统不能取代安全带,它是汽车整个被动安全防护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与系好的安全带一起工作,才能使安全气囊系统发挥最大的保护作用。在碰撞事故较严重时,安全气囊系统会触发。在汽车发生轻微的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后部碰撞和翻车时,安全气囊系统不会触发。安全气囊系统触发的决定性因素是碰撞时产生的减速度曲线。c.安全气囊系统只能提供一次性事故防护功能。......
2023-10-11
野外活动之前,周密计划很重要。制订一个科学、安全的计划,能减少不少的麻烦,保证活动顺利完成。如果不制订计划,遇到危险,会手忙脚乱,甚至引发严重后果。爸爸拿出计划表,坚决反对,晚上必须按照计划,开车离开山谷,计划一旦制订,没有特殊情况,就要执行。小花与妈妈知道此事后,对爸爸严格执行计划的决定深感佩服。用录音机或智能手机把野外出行的计划与安排录制下来,设置自动播放,每到一个重要的时间段,自动语音提示。......
2023-11-17
(一)行路礼仪行路是正常人活动的基本方式。具体而言,要特别做好以下几点:1.遵守交通规则道路上机动车、人力车、行人都很多,行路时必须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乘车无论人多人少,都应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懂礼貌。......
2023-08-11
如果报警灯亮或有其他异常情况,应将车辆开到安全处,检查并排除。故障车辆挂上明显“故障”标志牌。4)如出现漏油、漏水、轮胎漏气、坡道故障、起升故障等情况,应立即组织人员抢修。在公路或街道上行驶要遵守交通规则。43)护顶架用于保护驾驶员的安全,挡货架用于保证装载稳定。车辆慢行,不要牵引发动机有故障、转向系统不正常及制动系统损坏的车辆。59)车上的标牌、标识、标记含有警告和操作方法。......
2023-06-26
观看球赛的礼仪主要有:(一)入场观看球赛虽然不需要像到剧场那样刻意修饰仪表,但也应该服装整洁。如果迟到,应尽量不影响到其他观众。(二)观看入座后要遵守赛场秩序,不吸烟,不吃带皮带核的食物,不乱扔纸屑杂物。观看比赛时要对双方的精彩表演叫好,鼓励运动员发挥出更好的水平。看球赛是最容易影响和调动人的情绪的。比赛结束时,对双方的表演应报以热烈的掌声。出场后不要围观运动员。......
2023-08-11
当他们进入车行道时,其中一名男生被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撞倒,当场死亡。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第六十四条列队通行道路时,每横列不准超过二个,儿童的队列须在人行道上行进,成年人的队列可以紧靠车行道右边行进。......
2023-10-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