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演讲过程中的礼仪与技巧

演讲过程中的礼仪与技巧

【摘要】:演讲的礼仪要求是不卑不亢,雍容大方,彬彬有礼,不失身份。演讲过程中应注意:手及头部动作不要太多、太碎。④手掌附于前额部,与脸部表情配合,表现痛苦、慎思或自责自省的状貌,是自叙性演讲常用的。手势动作要和演讲内容一致,和演讲者的身份、职业、年龄一致。演讲时要头部端庄,举止自然大方,仪态符合站、坐、行的礼仪。演讲中对听众的称呼有泛称和类称两种。

演讲的礼仪要求是不卑不亢,雍容大方,彬彬有礼,不失身份。听众对演讲者傲慢的态度、轻佻的作风、随便的举止极为反感。

演讲者由站起到走向讲坛面对听众站立的十几秒钟里,给广大听众留下的印象非常重要。应该在主持人介绍后,向主持人颔首微笑致意,然后稳健地走到讲坛前。自然地面对听众站好,向听众行举手礼、注目礼或微微鞠一躬,而后以亲切的目光环视听众,以示招呼,并借以镇场。

演讲过程中应注意:

(1)手及头部动作不要太多、太碎。

(2)走动不宜过多,不可一步三晃,扭捏作态。

(3)忌弯腰驼背或双手撑着讲坛或者插入衣兜内,这样显得松垮、懒散。

(4)演讲中常见的几种手势如下:

①食指直伸,其余手指内屈。这是用在涉及某个话题、对象和物件时,提醒听众注意时用的。②手指向上,拇指力张,食指伸直,其余手指微屈呈现自然状态,表示欢欣、请求、许诺或谦逊。③手的姿势开始呈现情绪激昂状态,然后五指分开向外展开,呈现一个五指分开又绷直的手掌,这是干脆、有力、大方的手势,可以强烈地吸引公众的注意。④手掌附于前额部,与脸部表情配合,表现痛苦、慎思或自责自省的状貌,是自叙性演讲常用的。⑤双掌合抱,高举者是祈祷、感激的示意;两肘举起,则是激愤、悲戚、怨恨情感的自然流露。⑥手掌向外伸展,与小臂成一定角度,随着手腕的变化,表示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手心向上,胳膊微曲,手掌稍向前伸,主要表示要挟、请求、欢迎、坦白、许诺、赞赏等意思;手心向下,胳膊微曲,手掌稍向前伸,主要表示神秘、压抑、否认、回绝、反对、不快等意思。⑦紧握拳头,或高举或挥动,或直捶或斜击,一般表示演讲者的愤怒、决断、警告等强烈情感。⑧肩部以上的手势动作表示理想、拼搏、张扬、向上的内容和情感;动作在肩部至腹部,多表示平静地叙述事物和说明事理;腰腹部以下的动作表示憎恶、鄙夷、不屑、厌烦等内容和情感。

手势动作要和演讲内容一致,和演讲者的身份、职业、年龄一致。

因为手势在演讲中的作用既特殊又很重要,所以很多成功的演讲家都非常重视手势的作用。丘吉尔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手势的动作,闻一多演讲前都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手势。

(5)眼睛不能总看讲稿照本宣科地念讲稿。

(6)不能靠在桌子或椅子上。

(7)演讲时要头部端庄,举止自然大方,仪态符合站、坐、行的礼仪。

(8)演讲者声音发出的方向应该沿着嘴部的水平线而稍微向上,注意声音的力度、发音的规范、语音的正确、音色的考究。

(9)演讲中对听众的称呼有泛称和类称两种。泛称是具有较大的广泛性,能普遍使用的称呼,如“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等;类称是指具体适用于某一类别的称呼,如“领导们”“同学们”“战友们”等。使用泛称还是类称应灵活掌握。如著名演说家曲啸在对劳改犯演讲时用“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朋友们”,一下子拉近了与劳改犯的心理距离,使演讲效力大大增强。

(10)注意克服以下不美的演讲语言:

①无意义的杂音、鼻音等;②语调矫揉造作;③过多方言、外来语;④不堪入耳的粗语;⑤口头习惯用语,如“这就是说”“反正”等;⑥夸大其词的语言;⑦吞吞吐吐的语言。

走下讲坛时的礼仪应该是向听众点头示意或稍鞠一躬,然后含笑退场。如遇听众鼓掌应表示感谢并面向听众敬礼,态度应真诚、谦逊。避免退回座位时过于激动、匆忙或洋洋得意或羞怯、忸怩。

卡尔文·柯立芝曾于1923年当选美国总统,他发现自己的女秘书长得非常漂亮,但工作却经常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的公文处理也能和你一样漂亮的。”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公文上很少出错了。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好奇地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见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抹肥皂水,为什么?就是因为刮起来使人不痛。”

问题:卡尔文·柯立芝怎样运用交际语言来达到工作效果?

1.交谈礼仪有哪些通则?

2.谈话者应有哪些礼仪?

3.听话者应有哪些礼仪?

4.交谈礼貌有几个方面?

5.谈话时应避讳主要有几个方面?

6.礼貌交谈的技巧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7.演讲成功的要素有哪些?演讲时要注意哪些具体的礼仪?

8.最受欢迎的演讲方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