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界域礼貌与赢得公众支持的重要性

界域礼貌与赢得公众支持的重要性

【摘要】:一旦异物侵入这个范围,就会使其感到不安并处于防备状态。(二)界域礼貌讲究界域礼貌对赢得公众、广结善缘有重要意义。这是我们向对方表示诚意的界域行为。美国学者莫里斯把这种移动称为“不便的展示”。主人不在场时,不要私自动用其领域内的物品。在进入他人领域之前,一定要征得同意,经过允许。不经主人邀请,或没有获得主人同意,不得要求参观主人卧室。在公众场合,要尽量避免侵犯他人的空间。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里面只有一名读者,心理学家进去后直接坐在他的旁边,很快这名读者就起身走到别的地方去了。试验测试了80人次,试验的结果是在一个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大多数人会很快离开到别处就座,有人则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当这个距离有人侵入时,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

心理学家发现,在拥挤的环境中,每个人的个人空间是0.6~0.8平方米;而在不拥挤的环境中,每个人的个人空间会扩大到1平方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在公共场合交往中,公关人员应该与交往对象拉开适当的距离,以免造成尴尬的局面。

(一)界域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领空,人们叫它“生物圈”。一旦异物侵入这个范围,就会使其感到不安并处于防备状态。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索默经过观察与实验认为,人人都具有一个把自己圈住的心理上的个体,它像“安全圈”一样,是属于个人的空间。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想侵犯他人的空间,但也不愿意他人侵犯自己的空间。双方关系越亲密,人际距离就越短。

1.私人距离

私人距离又称亲密距离,是指小于0.5米的距离。这个距离只允许情感上联系高度密切的人进入,其他人特别是陌生人进入则会令人恐慌,感觉受到侵犯,心跳加速,戒备心理增强。在这个距离,同性朋友中往往仅限于知心朋友,彼此十分熟悉,无话不谈;在异性之间,仅限于夫妻和恋人。在公共场合交往中,不小心进入别人的私人距离是很不礼貌的,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但是,为了与被交往对象制造相识机会的跳舞除外。

私人距离的大小受到文化、性别、环境、个性的影响。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大小的私人距离,美国人、英国人等由于崇尚自由和绅士风度,往往私人距离较远,而阿拉伯人认为闻朋友的气味是对朋友的尊重,私人距离往往较近。女性之间的私人距离比男性之间的私人距离短,所以女士们经常喜欢靠得很近进行交谈。从个性上来说,外向的人较内向的人私人距离更短,容易让人近距离接触。在拥挤的环境中,人的私人距离会短一些。此外,当人与亲属朋友相处时,私人距离要比处于陌生环境短。

2.常规距离

常规距离也称交际距离,是指0.5~1.5米之间的距离。在这个距离内交往一般彼此有安全感。由于这个距离正好可以进行交谈和握手、递送名片等,所以公关人员在社交场合与交往对象进行交谈时,一般采取常规距离,利于交流。

3.礼仪距离

礼仪距离也称尊重距离,是指1.5~3米之间的距离。在这个距离内交往表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比较适合长辈和晚辈、上级和下级之间的交往。如果空间不够,可以用桌子等来拉开距离。如企业或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谈判、人员招聘时的面谈、教师组织学生论文答辩等,都要隔一张桌子或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就增加了一种庄重的气氛。在礼仪距离内,不能有直接的身体接触,需要交谈双方充分运用目光进行交流,如果一方感受不到对方的目光,就会认为被忽视、被拒绝了。

4.公共距离

公共距离也称有距离的距离,是指3米以上的距离。在这个距离内交往,人们会感到非常陌生和安全,当事人可以对处于这个范围的任何人视而不见,不与之交往。公共距离比较适合公共场合中的陌生人、演讲者或授课者与听众等。

(二)界域礼貌

讲究界域礼貌对赢得公众、广结善缘有重要意义。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保持距离

距离产生美感。在与人交谈的时候,要注重远近适当。太远了,使人感到傲慢,架子大;太近了,又显得不够重视。

在行进中不但要保持距离,而且要适当地变换。比如,不要以2米左右的距离尾随在陌生人的后面,以免引起误会;骑自行车或开车时,不要离前面的车靠得太近,不要强行超车。

看到别人围成一个圈形成封闭式的交谈,就要绕开行走,不要从中穿越。公园的长椅上,如果已经有人坐上,就不要再去挤座位。

2.变换体位

体位是指身体所处的位置,根据交际的目的和场合,我们还要经常改变自己身体所处的位置。比如,从前往后、从左到右、由坐而站等。

(1)移动位置。这是我们向对方表示诚意的界域行为。美国学者莫里斯把这种移动称为“不便的展示”。他说:“客人前来和主人去接的距离也是一种不便。不便越大,表示诚意越高。国家元首去机场迎接重要客人,兄弟驾车去机场迎接外国来的姊妹。这种移位的举动,是主人所能表现的最大的不便。由于各种不同层次相对缩减,要看主人的距离而定。因此,有的去当地车站,有的候在门前,有的等门铃响了再去,有的干脆就在他自己的房内等候,让仆人或小孩去开门……分别时,不便的展示再度重演。”

移位可以表示尊重,也可表示妥协或服从。比如,当你开汽车或骑自行车违章被交通警察拦住时,就应马上下车,赶快主动撤到指定地点。然后,在警察接近车子之前走近警察,因为警察离他的岗位越远,不信任和敌意就会加强,处罚也就会加重。

(2)改变高度。这是变换体位的另一种方式。比如,降低身高,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能获得好感。朱丽叶斯·法斯特介绍说:“我认识一个青年,他足有6英尺高。在做买卖时,他极其走运,原因是他有感化合伙人的本事。观察了他在一些成功的买卖中的动作后,我发现,他随时随地只要可能就偏向弯腰,或者半坐下来,以便让合伙人得到统治权,感到优越。”

总之,无论是横向移动,还是纵向升降,我们都应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以及当时的情景,随时变换我们的界域行为。

3.尊重他人的领域权

(1)不乱动他人物品。主人不在场时,不要私自动用其领域内的物品。未经许可,一般不要翻动亲友,哪怕是子女的抽屉、书包、信件等,因为这种揭人隐私的行为会伤害对方的自尊。

(2)不随意进入他人领域。在进入他人领域之前,一定要征得同意,经过允许。比如,到朋友家做客,进门先按铃或敲门,经主人允许后方可进入。不经主人邀请,或没有获得主人同意,不得要求参观主人卧室。即使是较熟悉的朋友,也不要去触动他的个人物品和室内陈设,对家庭成员也应尊重。在公众场合,要尽量避免侵犯他人的空间。有一些人往往不注重自己的界域行为,在无意之中,伤害了他人,也损害了自己的形象。比如,在公共汽车上,横着站,两手抓两边的把手,使别人无法通过;坐着时,跷起“二郎腿”,让路过的人给他“擦皮鞋”;在剧场里,或趴在前面的背椅上,或把腿蹬在前排的座椅上。

目光侵入也属于侵犯空间。孔子曰:“非礼勿视。”有些人喜欢坐地铁时看旁边人的报纸。主人看正面,他看反面,主人翻报纸时,他甚至干涉说“先别翻,我还没看完呢”。这种界域行为中国人还可以容忍,西方人是不可以接受的。

(3)不污染他人的界域。空气污染,如当众抽烟、冲着人打喷嚏、张着嘴出气、在餐桌上端起碗来用嘴吹等。噪声污染,如音乐会时,手机铃声此起彼伏(在北京某次国际音乐节上,手机铃声把指挥大师都气坏了,以致停止指挥以示抗议);又如在楼道里大声喧哗,影响邻居们休息。

可见,讲究界域礼貌,不污染他人的界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在空间距离的处理上还应注意交往对象生熟、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俗话说“熟则远,亲则近”,空间距离与交际对象陌生还是熟悉是有一定区别的。交往的双方,互相认识,又是亲朋好友,可以近些,以致拍肩碰肘、抚摸、拥抱、依偎等都没有什么不好,有时反而能促进关系的密切。相反,交往双方是初次见面,要做上述举动,会引起对方的不快和反感。

交往对象的性别不同,交往时空间距离也是有明显区别的。心理学家实验发现:男子挤在一间小屋子里,容易引起相互的怀疑,甚至发生斗争;女子在这种环境中,更友善、更亲密、更容易找到共鸣。如果给一个女子换一个大些的房间,她会感到不满意。正由于男女之间的这种心理差别,男子与男子交谈的距离不宜太近,近则会有不和谐之感;女子与女子交谈的距离不宜太远,远则会有不投机之嫌。

在交往中,对不同性格的人,在空间距离上应有不同的区别。与内向型的人交往,空间距离可稍远些,因为距离太近,性格内向的人会感到不自在;与性格外向的人交往,距离可近些。若与性格外向的人相遇,可老远打招呼,以表示热情;与内向型的人相遇,倘若老远打招呼,不一定会得到回应,往往是用微笑或点头来代替回答。

某高校文秘专业高材生李琴,毕业后就职于一家公司做文员。为适应工作需要,上班时,她放弃“清纯少女妆”,而用整洁、漂亮、端庄的“白领丽人妆”:不脱色粉底液,修饰自然、稍带棱角的眉毛,与服装色系搭配的灰度高偏浅色的眼影,紧贴上睫毛根部描画的灰棕色眼线,黑色自然型睫毛,再加上自然的唇型和略显浓艳的唇色,整个妆容清爽自然,尽显自信、成熟、干练的气质。

在公休日,她又给自己来了一个大变脸化起了“清纯少女妆”:粉蓝或粉绿、粉红、粉黄、粉白等颜色的眼影,彩色系列的睫毛膏和眼线,粉红或粉橘的腮红,自然色的唇彩式唇油,看上去娇嫩欲滴,鲜亮淡雅,整个身心都倍感轻松。

心情好,自然工作效率就高。一年来,李琴以自己得体的外在形象、勤奋的工作态度和骄人的业绩,赢得了公司同仁的好评。

问题:(1)你如何评价李琴的两种妆容?

(2)对“化妆不只是技术,还是一门艺术、一种生活”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1.为什么要注重对个人仪容进行修饰?

2.仪容礼仪规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化妆有哪几条基本原则?

4.选择发型要注意哪几点?

5.香水使用的方法有哪些?

6.掌握站、坐、走的基本要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7.在运用眼神时,要遵守哪些礼仪规范?

8.微笑的内涵有哪些?

9.界域有哪四种区域?

10.界域礼貌具体有几个方面?

11.列举生活中不礼貌的界域行为,并分析原因。

12.如何根据交际的不同目的和场合选择界域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