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体语的使用与表达方式

体语的使用与表达方式

【摘要】:当人们语言不同、运用语言不方便或需要加强语气时,往往使用体语。就是用手的拇指和食指弹出声响,其语义或表示高兴,或表示赞同,或是无聊之举,有轻浮之感。(二)头部体语1.点头和摇头在大多数国家点头均表示“是”“同意”“赞赏”。

语言是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但是仅仅有语言交流是不够的,人们还需要借助于体语来传情达意,体语就是运用某些肢体动作表达某种含义。当人们语言不同、运用语言不方便或需要加强语气时,往往使用体语。在公关交往中,运用体语一定要注意其特定含义,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同样一个手势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所以公关人员一定要了解并正确运用常见的体语,以便于交往。

(一)手势

手是人体上最富灵性的器官。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手就是心灵的触角,手势在传递信息、表达意图和情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手的“词汇”量是十分丰富的。据语言专家统计,表示手势的动词有近200个。如招手致意、挥手告别、握手友好、摆手回绝、合手祈祷、拍手称快、拱手答谢(相让)、抚手示爱、指手示怒、颤手示怕、捧手示敬、举手赞同、垂手听命等。可见,丰富的手势语在人们交往间是不可缺少的。

社会交往中,手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生动形象的有声语言再配合准确、精彩的手势动作,必然能使交往更富有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1.手势的区域

手势活动的范围,有上、中、下三个区域。此外,还有内区和外区之分。肩部以上称为上区,多用来表示理想、希望、宏大、激昂等情感,表达积极肯定的意思;肩部至腰部称为中区,多表示比较平静的思想,一般不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腰部以下称为下区,多表示不屑、厌烦、反对、失望等,表达消极否定的意思。

2.手势的类型

人的手势一般可分为如下四种:

(1)情意性手势。主要用于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内容,其表现方式极为丰富,感染力极强。比如,在说“我非常爱她”时,用双手捧胸,以表示真诚之情。

(2)象征性手势。主要用来表示一些比较复杂的感情和抽象的概念,从而引起对方的思考和联想。例如,把大军乘胜追击的场面,用右手五指并齐,并用手臂前伸这个手势来形容,象征着奋勇进发的大军,就能引起听众的联想。

(3)指示性手势。主要用于指示具体人物、事物或数量,其特点是动作简单,表达专一,一般不带感情色彩。如当讲到自己时,用手指向自己;谈到对方时,用手指向对方。

(4)形象性手势。其主要作用是模拟事物的形状,以引起对方的联想,给人一种具体明确的印象。如说到高山,手向上伸;讲到大海,手平伸外展。

3.手势的原则

手势语能反映出复杂的内心世界,但运用不当,便会适得其反。因此,在运用手势时,需要注意这样几个原则:首先,要简约明快,不可过于繁多,以免喧宾夺主;其次,要文雅自然,因为拘束低劣的手势,会有损于交际者的形象;再次,要协调一致,即手势与全身协调,手势与情感协调,手势与口语协调;最后,要因人而异,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做几个统一的手势动作。

4.常见的手势

(1)引领的手势。在各种交往场合都离不开引领动作,如请客人进门、客人坐下、为客人开门等,都需要运用手与臂的协调动作。同时,由于这是一种礼仪,还必须注入真情实感,调动全身活力,使心与形体形成高度统一,才能做出色彩和美感。引领动作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①横摆式。以右手为例,将五指伸直并拢,手心不要凹陷,手与地面呈45°角,手心向斜上方。腕关节微屈,腕关节要低于肘关节。动作时,手从腹前抬起,至横膈膜处,然后,以肘关节为轴向右摇动,到身体右侧稍前的地方停住。同时,双脚形成右“丁”字步,左手下垂,目视来宾,面带微笑。这是在门的入口处常用的谦让礼的姿势。

②曲臂式。当一只手拿着东西、扶着电梯门或房门,同时要做出“请”的手势时,可采用曲臂手势。以右手为例:五指伸直并拢,从身体的侧前方,向上抬起,至上臂离开身体的高度,然后以肘关节为轴,手臂由体侧向体前摆动,摆到手与身体相距20厘米处停止,面向右侧,目视来宾。

③斜下式。请来宾入座时,手势要斜向下方。首先用双手将椅子向后拉开,然后,一只手曲臂由前抬起,再以肘关节为轴,前臂由上向下摆动,使手臂向下成一斜线,并微笑点头示意来宾。

(2)“OK”的手势。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圈,其余三指自然伸张。这种手势在西方某些国家比较常见,但应注意在不同国家其语义有所不同。比如,在美国表示“赞扬”“允许”“了不起”“顺利”“好”;在法国表示“零”或“无”;在印度表示“正确”;在中国表示“零”或“三”两个数字;在日本、缅甸、韩国则表示“金钱”;在巴西则是“引诱女人”或“侮辱男人”之意;在地中海的一些国家则是“孔”或“洞”的意思,常用此来暗示、影射同性恋。

(3)伸大拇指手势。大拇指向上,在说英语的国家多表示“OK”之意或是搭车之意;若用力挺直,则含有骂人之意;若大拇指向下,多表示坏、下等人之意。在我国,伸出大拇指这一动作基本上是向上伸表示赞同、好等,向下伸表示蔑视、不好等之意。

(4)“V”字形手势。伸出食指或中指,掌心向外,其语义主要表示胜利(英文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掌心向内,在西欧表示侮辱、下贱之意。这种手势还时常表示“二”这个数字。

(5)伸出食指手势。在我国及亚洲一些国家表示“一”“一个”“一次”等;在法国、缅甸等国家则表示“请求”“拜托”之意。在使用这一手势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用手指指人,更不能在面对面时用手指着对方的面部和鼻子,这是一种不礼貌的动作,且容易激怒对方。

(6)捻指作响手势。就是用手的拇指和食指弹出声响,其语义或表示高兴,或表示赞同,或是无聊之举,有轻浮之感。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这一手势,因为其声响有时会令他人反感或觉得没有教养,尤其是不能对异性运用此手势,这是带有挑衅、轻浮之举。

(二)头部体语

1.点头和摇头

在大多数国家点头均表示“是”“同意”“赞赏”。左右摇头,一般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表情严肃地使劲摇头,则表示极大的不满和强烈的否定。

意大利、希腊、土耳其的部分地区、马耳他、塞浦路斯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阿拉伯国家,表示否定的动作不是摇头,而是把头向后一仰;表示强调的否定,则用手指敲敲下巴来配合。

在保加利亚、印度、尼泊尔、阿尔巴尼亚、伊朗、斯里兰卡等国家,是典型的“点头不算摇头算”,即点头和摇头的含义与其他国家正好相反。

2.挑眉毛

在汤加,表示“可以”“我同意”。

在秘鲁,表示“钱”“请付款”。

在美国,表示见到漂亮女士。

在菲律宾,打招呼时用以相互问候。

3.眨眼

在中国台湾,向别人眨眼是很不礼貌的。

澳大利亚,即使是很友好地向妇女眨眼,也被认为是很失礼的行为。

4.拉眼皮

在意大利,表示提醒别人警惕或表示自己警惕。

在英国,表示他们干的某件事被人戳穿。

在拉美,表示殷勤、客气。

5.揪耳朵

在印度,揪住自己的耳朵表示忏悔或真诚。

在巴西,用大拇指和食指揪住自己的耳朵,表示喜欢什么东西。

在中国,表示碰到什么难题或难事。

6.敲鼻子

在英国,表示秘密。

在意大利,表示友好地提醒别人注意。

7.摸腮

在意大利,用食指按腮并转动表示赞赏。

在希腊、西班牙,表示看到漂亮的东西。

在中国,表示在思考问题。

8.弹下巴

在意大利,表示没意思、走开。

在巴西和巴拉圭,表示不知道。

9.绕头部某个部位

在美国,用手指绕鼻子画圈表示“很好”。

哥伦比亚,用手指绕鼻子画圈表示某人为同性恋者。

在大部分欧洲国家和一些拉美国家,用一个手指绕耳朵表示“疯了”。

在荷兰,用手指绕头表示有电话。

10.挠头

在中国和一些亚洲国家,遇到伤脑筋和不顺心的事情,习惯举起右手抓自己的头皮。

在西方大多数国家,表示不值或不理解,示意对方重新给予讲解。

在日本,表示愤怒和不满。

(三)手和胳膊的动作

1.招呼他人过来

在中国和日本,伸出右臂,手掌向下动;而在英国认为是“去那边”。

在英国,手掌向上,食指来回勾动。

在意大利、马耳他、突尼斯及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伸出前臂几乎是水平状态,手背朝下,做招手状。

在中欧、北欧及北美,伸出前臂几乎呈水平状态,手背朝上,做招手状。

2.招呼侍者

在日本,手臂向上伸,手掌朝下,并摆动手指。

在非洲各国,敲打餐桌。

中东各国,轻轻拍手。

3.其他

举手时掌心朝前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含义。

在美国,表示“停下”。

在希腊,表示“推手”,它是一种表示对抗的手势。

在西非,是侮辱性最强的手势。